03.07 你们就读的小学学校还在吗?有什么变化?

初高中理科课堂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历史条件下农村教育相对城市教育存在着不均衡,教育资源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家庭经济较好的农村孩子都被送到城市接受优质教育,这就使原本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生源减少。2、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主要原因在于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待遇低,教师缺编,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教师老龄化严峻。年轻优秀教师发展空间小,不愿到农村工作。3、硬件设施较差。农村学校教育现状体现在投入经费少,教学设施不齐全,多媒体设备落后、缺乏。教师办公及生活设施简陋、学生学习活动环境单一,枯燥,教师工作无激情,学生学习无动力。目前很多农村学校师生流失严重,生源减少,在计生政策下农村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导致教育部门采取撤点并校的措施,因而出现了空置学校。解决此种现象笔者认为:1、国家继续实施均衡教育,完善、督促政府及教育部门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师资,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教师的晋升和学习培训进一步向农村教师倾斜。2、合理保留、设置一些偏远及交通不便的学校,因地而宜,改善师生教学环境,不宜”一刀切”撤点并校。3、提高教学质量奖励措施,激励教师工作热情,让教师有充足的干劲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教育。


大唐之桂林那点事


我是80后,出生于农村。我当时就读的小学距今建校有60多年了。当时我上学的时候教室全部是土木结构的,冬天很冷容易漏风,冬天取暖主要是用碳。老师大多都是民办老师,但他们都很负责任。就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教出了很多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学生。

我们哪所学校至今还在,发生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现在全部都是砖拱结构或框架结构的楼房,而且操场都是塑胶的。

其次,学校的老师基本达到了年轻化,都很年轻,师资力量配置均衡。

最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学生越来越少,现在可能不足100人了,当时我们念书的时候有好几百人。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很多孩子都转学了。这也是现在教育的现状,很多乡村小学都逃避不了。

以上就是我所上的小学,以及现在的变化。




搏理数理化之巅


我小学五年级的转过一次学,从村里转到城里。

村里的学校已经没有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推到了。

城里上的那个学校,还在的,叫逸夫小学。

我六年要毕业那会学校修了一栋新的教学楼,初中的时候经常路过,真的非常羡慕在新的教学楼里上课的同学们。

后来高中不走那条路,上大学回去也不怎么去那边。去年回去跟朋友出去玩,路过那边,原来的新楼也变旧了,原来的土操场竟然变成了塑胶跑道,还有草皮。

唯一没变的是原本的旧楼,那家伙,好像在说:“大家都会老的,哈哈。”


袜子的教育观


但是反观现在的孩子每天上学放学基本一条线,周末参加各种辅导班,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点的生活乐趣,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一点都不快乐,可以说住在自己对面的是谁都可能不认识,不知道这是生活在城市里孩子的快乐还是不幸,扯得有点远,有点跑题了。



小超小小超


说起小学那里充满了我们儿时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童真,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无忧无虑,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容易满足。每年回到老家我都要去小学看一看,这么多年小学早已不在是我当初上学那般样子,教室更加宽敞明亮教学设备也是非常的高科技(都是多媒体,白板已经没有黑板了)操场也是塑胶跑道。但是去年回家听说小学马上就要拆了,要报道乡政府旁边去了,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我个人认为一些小学不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的人口在逐年减少导致农村的生源在逐年减少。在农村一个年级就那么十来个人已经不够形成一个班级的规模了。我就读的小学已经好多年隔一年招生了,同班同学年龄差两岁太普遍了。

2.家长朋友们更加重视教育,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中去。有些农村的家长甚至会带着孩子去城里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城里的孩子更多的都去了重点小学。可见家长朋友们有多么的重视教育。

3.教室翻新,换了新校区。房子都有使用年限。八九十年代已经过去三四十年了。有一些学校的房子早就拆了。学校是一个更注重学生安全的地方,不可能让学生在危房里上课。所以,有很多小学因为翻新已经换了新校区。

4.独生子女多,在八九十年代一个家庭里会有多个孩子。到了现在独生子女占大部分。独生子女多,一方面让生源减少,另一方面对于独生子女家里有经济条件让他们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

5.政府的政策,现在很多城镇都在集中生源,重视教育。像我的家乡,都会在乡里办一个中心小学,把优秀的老师都调集过去。这也是很多小学不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结,随着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的重视。一些小学已经没有足够的生源了,所以小学就不存在了。以上就是我就读的小学的发展和近况和我认为一些小学不在存在的原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留言讨论!


Excel函数编程实例



芸芸慧生活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1974至1979年读小学,只有五年级,没有六年级。

我们当时的学校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偏远农村,是旧祠堂改的,因为临近一座像笋一样的石峰,所以叫“石笋祠堂小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搬走了,只留下一片仍存有碎碎瓦砾的平地。

每年清明节回去,总仿佛还听到40多年前的读书声。那山、那人、那狗……



龙赞赞


我的小学,回想起来是好多好多年的事情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春天的操场,那时候还没有橡胶跑道,就是一块空地,整理的相对平整。每到春天,土地会鼓出一块一块的包,里面是开了化的泥土,而最外层的地面还是硬的。孩子们喜欢站在上面一上一下的跳着,就像现在的蹦床,跳着跳着,不知道哪块就裂开了,泥巴冲出来,沾到孩子的鞋子上、裤脚上,一身都是泥土的气息。这气息,每到春暖花开时,每到郊外游玩时,每到夜晚回忆童年时,每到乡愁涌上时,都会冲进鼻腔,冲进脑海。我,好像又回到那时的岁月,无忧无虑,让人向往。

后来,回到那个城市,常常路过那里,这许多年来,母校早就不止一次新盖了楼房,修建了操场,扩大了面积,也变成了市重点。

但是,在我心里,几排小平房,一块泥泞的操场,是她永远的模样,是我永远的怀念。


揪小辫儿


我小学,初中都是在自己本村读的书,直到现在本村也还有这些学校。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上学的年龄也都提前了,我那个时候没有幼儿园,从7岁才开始上学,以前我读小学的地方很远,早上要上早自习,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因为离家太远,现在父母对孩子又很重视,所以取消了早晚自习,也把原来的小学变成了初中。而原来的初中变成了现在的小学和幼儿园,也是村里边为了方便现在的孩子上学读书。

每次路过学校的时候还总是忍不住朝里边多看几眼,虽然以前的旧房子都没了,但总是怀念那时候的教室,以前学校没有食堂,放学后都回到自己家里吃饭,现在尽管在本村,中午也提供午饭了,这一点我觉得挺好的。

有一点不好的是现在取消了早晚自习,很多孩子学习就跟不上,尤其是小学生自律做不好,那时候早晚自习都有老师辅导,不会的老师都会及时解决,而现在老师也都私自开补习班,导致学校风气很不好,现在早上路过也都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了,个人认为这是一大遗憾!尽管已毕业十多年,但还是怀念当初的教学要求!


等待小叶


我觉得我有一种特殊的体质,就是一毕业学校就搬迁[大笑]

小学的时候,因为生活在农村,一个镇又特别大,所以基本上每个村里都会有分校。一开始每个年级还会有分班,后来每个年级就只有一个班了,大概四十几个人。我小学毕业后,分校就被取消了,大家集中到镇上去上学。其实我们小学还挺漂亮的,四块大草坪,小花池,杨爪槐,月季……所有植物都被我们维护的维护的特别好。可惜后来成为了工厂,慢慢的工厂也倒闭了,就彻底被拆了。

中学的校园倒是还在,只是难得回去。只在校门外转转,小店还是那个小店,门还是那个门。前面的镇前广场的假山竹林都还在,假山上有源源不断的留言,就连竹子都不能幸免。

高中的校园,我们毕业后就变成了小学。我们学校成为了另一所更厉害的高中的分校,使用他们的校区。而他们搬去了新建的更加高大上先进化的学校,本来新学校应该归我们的,结果没抢得过学霸们,校长为此很是伤神。毕业后,想回去看看,但是门卫都不让进去,只能在门口转转,听听校园里的铃声,等放学看穿着熟悉校服的学子们来来往往……后来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有些旧的楼被拆了,主楼上挂上了小白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都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的告个别,再看一眼。

青春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流泪]配上两张旧照片吧,字是镇前广场,雪景是高中校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