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这个“败家”皇帝,把国库掏空,给贵族发钱,给百姓减税……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作家蒋方舟曾在一档节目中坦露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她害怕跟任何人产生冲突与矛盾,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里,都始终扮演着讨好他人的角色。蒋方舟剖析自己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人格,主要是因为小时候成名太早,迅速进入了成人社会,身边全是大咖,总是需要仰视,而自己永远是跟随者,所以便不自觉地去讨好。


每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可能都有过一段特殊的过往。哪怕是那些在我们看来有足够资本傲娇任性的人生赢家。


元朝的第二任皇帝——元成宗便是如此。他在登上皇位后,姿态格外的谦卑,一会儿给百姓减税,一会儿给贵族发钱,连国库都被他掏空了。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一个皇帝的“讨好型人格”?他费尽心思讨好众人,又换来了怎样的结果?

这个“败家”皇帝,把国库掏空,给贵族发钱,给百姓减税……


不寻常的上位之路

元成宗本名铁穆耳。他的皇位,是从爷爷忽必烈手中接过来的。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忽必烈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要从孙辈里选接班人呢?而且孙子也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就选中了铁穆耳呢?


这事儿说来话长。元成宗的上位之路,的确不寻常。


按照忽必烈最初的安排,皇位的继承人应该是太子真金,也就是铁穆耳的父亲。真金精通儒学,体贴孝顺,忽必烈非常器重他。但是,1285年,有大臣忽然给忽必烈上奏,说他年纪大了,应该禅位给太子。忽必烈大怒,太子惶恐不安,很快忧惧而终,年仅四十二岁。


太子真金死后,也许是出于内疚之情,忽必烈对真金的儿子格外关照。真金有三个儿子——老大叫甘麻剌;老二身体不好,去世又早,史书没什么记载;老三就是日后的元成宗铁穆耳了。


如果接班人要在太子真金的儿子中选,老大甘麻剌应该拥有绝对优势。因为甘麻剌作为忽必烈的嫡长孙,从小便在祖父祖母身边长大。而且他为人谨慎,不喜欢妄言。少年时期就被忽必烈派去出镇守边,在基层得到了充分锻炼。1290年,甘麻剌被封为梁王,授金印,出镇云南。三年后,又以嫡长孙的身份被调往漠北,封晋王,赐兽纽金印,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而老三铁穆耳是在母亲阔阔真身边长大的,除了一次平叛经历外,他的简历上似乎没有太多亮眼的事迹。


看似个人实力有很大的悬殊,但老大还是被老三顶掉了!


1294年正月二十二,元世祖忽必烈驾崩。顾命大臣(玉昔帖木儿、伯颜、不忽木)派使臣北上去给两位皇孙告哀。这三位顾命大臣两位和铁穆耳有来往,因此铁穆耳意料之中的先于大哥赶回上都。


四月中,宗王们齐聚上都,召开忽里勒台,关于新一任皇帝的人选,想必又是剑拔弩张。据《元史•伯颜传》记载,当时他持剑立于殿前阶下,胁迫诸王,“成宗即位于上都之大安阁,亲王有违言,伯颜握剑立殿陛,陈祖宗宝训,宣扬顾命,述所以立成宗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在这场大会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因为老大、老三相持不下,母亲阔阔真让两兄弟背诵成吉思汗的生前语录来一决胜负。老三口齿伶俐,老大一着急就口吃,比赛结果不言而喻。之后,母亲阔阔真将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交给了铁穆耳,坚定地站在了小儿子一边。


就这样,铁穆耳成功登上皇位,是为元成宗。


这个“败家”皇帝,把国库掏空,给贵族发钱,给百姓减税……


把姿态放到最低

可能因为皇位来得不那么名正言顺,所以元成宗上位后,姿态格外谦卑。


一即位,元成宗就发表了一番宣言。他先把蒙元的皇帝挨个夸一遍,最后强调:先朝的政务,现有的制度,我都会谨慎地奉行,不敢有所闪失。


这份即位诏书向大家释放出一个非常善意的信号,而即位之后这份善意不仅没打折扣,甚至到了讨好的地步。

这个“败家”皇帝,把国库掏空,给贵族发钱,给百姓减税……


一个“讨好型”的皇帝

为什么说元成宗有“讨好型人格”呢?因为他上位之后,总是不计成本地讨好和取悦臣民。


对百姓,他多次减税减刑——


成宗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免征大都、上都两个路一年的差役赋税,其余的地方减免丁口税、田税粮的十分之三。只要是拖欠官府未交的钱粮,全部免征。逃亡在外的民户,差役和赋税全部免除。


1295年下诏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营建,免除这一年五月以前积欠的钱粮。


1298年,因水旱成灾,下诏减免受灾郡县当年田租的十分之三,受灾严重地区全部减免,老弱残疾及人丁稀少的民户免除三年差税。同时,停止了当年的一切土木工程。


1299年,免除当年内郡包银俸钞和江南夏税的十分之三。


1304年,以灾异原因,免平阳、太原差税三年;其他受灾地区免二年;大都、保定、河间路免一年。江南佃户减二分利率,永为定例。

对官员,他增加俸禄——


元成宗即位一个月就有御史台大臣上奏说:“朝内外增设的官府变得越来越多,在京师领取俸禄的就有一万人,在地方上的更多,按理应当减少、合并。”皇帝虽然命中书省讨论这件事,但同时又下诏讨论增加官吏俸禄之事。裁员还没进行,大家的工资、奖金先涨上来了。

对王公贵族,他大加赏赐——


即位伊始,中书省大臣上奏说:“陛下新即皇帝位,对于诸侯王、驸马的赏赐,应当依从往年的先例,赐金子一两的,加四为五;赐银子一两的,加二为三。”皇帝允从,几天后,赐给驸马蛮子带七万六千五百两银子,阔里吉思一万五千四百五十两,赐给高丽国王三万两。


对于皇帝的大手笔,臣子们十分心急,赶紧给他算了一笔账:“国家的赋税是有固定数目的,先皇帝曾经说过:‘凡是进行赏赐,即使有了我的命令,也要由中书省斟酌后确定。’从此以后每年务求节约开支,常常有所结余。现在诸侯王、宗藩、外戚耗费繁重,余下的钱钞只有一百一十六万二千余锭。上都、隆兴、西京、应昌、甘肃等地购买粮食的钱钞,总共用去二十余万锭,五户诸侯王的丝,制作颜料所用的钱钞共计十多万锭,而前来参加朝会的诸侯王还有那么多,恐怕没有钱赏给他们了。请等他们返回本部,臣等再酌量拟定赏赐的数目奏闻皇上。”


元成宗虽然嘴上答应了大臣们的建议,但该出手时还出手。吓得中书省连发赤字危机:“陛下自御极以来,所赐诸王、公主、驸马、勋臣,为数不轻,向之所储,散之殆尽。今继请者尚多,臣等乞甄别贫匮及赴边者赐之,其余宜悉止。”


虽然君臣都明白家底儿已经不厚了,但是元朝的财政状况却未见好转,甚至愈发恶化。

这个“败家”皇帝,把国库掏空,给贵族发钱,给百姓减税……


1298年,元成宗问大臣:“咱们现在的收支情况如何啊?”右丞相完泽回答:“岁入之数,金一万九千两,银六万两,钞三百六十万锭,然而收不抵支,又于至元钞本中借二十万锭,还请您以后再节约着点。”


1299年正月,中书省上奏:“现在各项花费,动辄巨万,一年的收入撑不到半年,其余全靠挪借和发钞。这样下去理财失宜,钞法亦坏。”为避免大家再向朝廷要钱,左丞相索性主动声明:“横费不节,府库渐虚。”诏令自今以后凡是要钱、要粮的,免开尊口。


元成宗即位伊始的大行赏赐,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得位不正而亏欠了天下,于是拼命补偿以求得一点心安。又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德不配位而缺乏自信,于是拼命付出以换取一点肯定。可事实上,他不计代价的“讨好”之举,让元朝的财政状况陷入窘境,也为后世皇帝开了一个败家的头。而元朝最终的灭亡,跟元成宗一朝的荒诞举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你有没有“讨好型”人格?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讨好型”人格并不陌生。甚至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或多或少带有几分“讨好”的倾向。


这个“败家”皇帝,把国库掏空,给贵族发钱,给百姓减税……

下面三个问题,可以初步判断你的身上有没有潜藏“讨好型”人格——

第一、是否经常不自信,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第二、是否过于敏感,在意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微表情?

第三、是否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即使那人对你并不重要?


如果都回答了“是”,那么你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你的小心翼翼和竭力讨好,究竟换来了什么?换来了好人缘?换来了好口碑?与此同时,是否也附赠了他人的趾高气扬和得寸进尺?


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你都要知道——真正的尊重,一定不是“讨好”来的。真正的强大,也一定不是靠别人“夸赞”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