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瀏陽戰“疫”:隔離區病房內的一週

瀏陽戰“疫”:隔離區病房內的一週

進入隔離區病房已經有7天,堅守崗位、戰勝病毒,是這些醫護人員心中堅定的信念。市人民醫院供圖

他們主動請纓,駐紮在抗擊疫情最前線

●除夕夜當晚,隔離區的所有醫護人員只能隔著手機屏幕和家人隔空過年,道聲平安。護士長黎汝芳怕家人擔心,沒敢和家人視頻,怕“暴露”了工作地方,只打了個電話。

●防護服的使用壽命是4個小時,因為沒人知道這場“戰役”要持續多久,因此所有的醫護人員只要穿上防護服,就憋著幾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等到換班時,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了。

在萬家團圓的春節假期,瀏陽市人民醫院組織了12名醫護人員駐紮在感染科隔離病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確診和疑似患者。

1月28日,距12名醫護人員進入隔離區已經有7天,堅守崗位、戰勝病毒,是所有醫護人員心中堅定的信念。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潘雅靜

剛升級為奶爸主動請纓進隔離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現,打亂了很多人的春節計劃。

“老婆辛苦你了,照顧好家裡,等我回家。”28歲的市人民醫院放射科湯醫生今年過年的心情很是不錯,因為他剛有了新的身份——父親,孩子才剛剛滿月。決定去隔離區的當天,他正在鄉下陪父親過生日,得知醫院要召開緊急會議後,他立即趕回醫院,第一時間報名去隔離區參與救治。

孩子才出生不久,又是家中獨子,這個決定最初遭到了家人的反對。

“別人的兒子也是兒子,抗擊疫情,總有人要衝到最前面,如果不去我會內疚一輩子。”聽到兒子如此堅決的話語,湯醫生的父母這才鬆了口。

“1月22日,在電話裡和我說了這個消息後,就回家收拾了幾身衣服趕回了醫院。”湯醫生的妻子曉雲也是一名護士,對於丈夫的決定她很理解。“既然選擇了從醫,就時刻處在戰場上。”唯一的遺憾是,他們一家人不能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春節團聚。每天睡覺前,曉雲都會和丈夫視頻,和他說說家裡的情況,給他看看孩子。38歲的趙軍是市人民醫院呼吸科的副主任醫師,以前每年都會回北盛老家過年的他,今年同樣留在了醫院。

“爸爸,你怎麼不回來過年呀?”“現在有很多人生病了,爸爸要在醫院給人治病,等別人病好了,爸爸就回來陪你。”除夕當晚,聽到電話那頭兒子稚嫩的童聲,趙軍耐心地解釋。因為要駐紮在隔離區內半個月,當晚所有的醫護人員只能隔著手機屏幕和家人隔空過年,道聲平安。

一頓營養餐、幾袋水果,忙活間隙坐下來歇一歇,這就是隔離區醫護人員的“年”。

隔離區裡,戰鬥還在繼續。防護服的使用壽命是4個小時,因此醫護人員分為2個班,每隔4個小時就換一次班,如果要喝水上廁所,醫護人員就得換掉防護服,那脫下來的防護服就作廢了。儘管醫院能充足保障他們的防護服供應,但是沒人知道這場“戰役”要持續多久,因此所有的醫護人員只要穿上防護服,就憋著幾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等到換班時,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了。

隔離區裡,這樣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是女兒、兒子,是丈夫、妻子,也是父親、母親……但穿上白大褂,他們是永遠衝在救死扶傷一線的醫生、護士。

“沒有別的想法,只因為我們是醫生。”隔離區的醫護人員這樣回答。

每天消毒6次,晚睡早起當好安全“守門人”

“感染科大樓三樓是病房,二樓是醫護人員的生活區域,每天都要消6次毒。”35歲的黎汝芳是隔離區的護士長,感染科大樓二樓、三樓的空氣消毒和地面消毒都是由她負責,整個消毒區域有1000多平方米,消一次毒得花上一兩個小時。

在隔離區的醫護團隊中,黎汝芳承擔的是保護病人和醫護人員安全的“守門人”角色。為了防止他們被感染,每天晚上,黎汝芳是最晚睡的那個人——做好隔離區域的消毒工作後,她還得把所有醫護人員的工作服消好毒後才能入睡。

等到結束一天的工作時,往往已經到了凌晨兩三點。每天早上,她又總是第一個起來的人,因為要安排一天的工作,以及負責醫護人員的安全防護措施。

“我本來就是感染科的護士,對於安全防護這方面的經驗比較豐富,每名醫護人員去隔離病房時,都必須由我檢查防護是否到位了,然後才能去病房。”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黎汝芳每時每刻都緊繃著一根弦,因為在這場“戰役”中,不容許有任何懈怠。

“除夕夜沒敢和家人視頻,不然就‘暴露’了。”母親年紀大了,怕老人家擔心,進入隔離區將近一個星期了,黎汝芳至今沒有告訴老人,只說是醫院要加班,不能回家過年。除夕夜,她也沒有跟家人視頻,只是打了個電話報平安。

面對記者的採訪,提到家人和同事,黎汝芳忍不住哽咽了。“我的同事們都特別棒,有幾個特別年輕的‘90後’護士今年才參加工作,就留在了醫院過年。”黎汝芳說,雖然沒法出去,但是在感染科的大門外,每天都有同事送來的愛心餐和水果。

儘管已經連續高強度工作一個星期了,但對於這場戰役,所有參戰的醫護人員都保持著昂揚鬥志。

關注

防護用品優先保障隔離區

第二梯隊人員正在培訓

“我們採取自願報名的方式,召集進入隔離區的醫護人員,然後再根據專業及身體素質等個人情況進行篩選。”市人民醫院院感科主任邵會敏表示,第一梯隊的醫護人員是1月22日進入隔離區的,在進去之前醫院進行了緊急培訓。為了保障隔離區醫護人員的生活和安全,醫院也在生活、心理、醫療方面進行了多方準備。

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是否充足?

“我們平時就要求各個科室配備一定量的防護用品,在得知武漢的疫情後就大量採購了醫用防護用品,目前醫院的防護用品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邵會敏說,醫院的防護用品優先保障隔離區的需求。

同時,醫院還成立了後勤小組和醫療救治小組,後勤小組負責滿足隔離區醫護人員的需求,醫療救治小組則負責救治方面的指導。

據瞭解,目前醫院第二梯隊的人員已經召集完畢,進入了培訓階段。

“要保障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不能太過於疲憊,等第一梯隊醫護人員的工作結束後我們會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邵會敏表示,雖然目前第二梯隊的具體人數還沒有確定,但是他們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奔赴“戰場”。

特寫

隔離區內:病人從“想出去”到“病情好轉”

“要是真得了這個病,你們能治好嗎?”“有沒有生命危險啊?”“我得的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我想出去,不要待在隔離病房裡……”在隔離區病房裡,醫護人員經常要面對病人一個又一個反覆詢問過的問題,有的甚至是想離開隔離區病房,而醫護人員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解釋、安撫、開導。

“你們能留在病房裡陪陪我嗎?”1月23日凌晨,被收治入院的患者王飛(化名)聲音有些顫抖地向護士提出了一個請求。“我們留下來陪你,千萬不要有心理負擔!”22歲的護士盧靖宇和張龍文都是2019年畢業參加工作,雖然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疫情,但他們很理解患者的心情。被隔離後的孤獨無助、對未知病情的恐懼……這都會導致患者的心態不穩定。

盧靖宇和張龍文直接坐在了患者的病床旁和他聊起了天,聊他的家庭、工作,甚至回憶起了童年的趣事。“不要擔心,待在這裡是對你和家人最好的保護,相信我們!”看到王飛身體有點發抖,盧靖宇和張龍文幫他加了床被子;知道他有糖尿病史,又端來溫開水,提醒他服藥……在醫護人員的開導和照顧下,王飛逐漸消除了恐懼的心理。

趙軍表示,很多進入隔離區的患者起初都會感到恐懼、不安,即使是醫護人員也有害怕的。

“我們是人,不是神,面對疫情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迎難而上,如果我們都怕,怎麼去開導病人?”趙軍說,每當這個時候,醫護人員都會拿出自己最鎮定的一面安慰患者,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看到隔離區內井然有序,患者慢慢調整好了心態,病情也開始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