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孔子竟然比不過章子怡?北大犀利教授張頤武點評大眾教育

說到家庭教育,尤其是中國傳統的家風教育,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張頤武。

這位北大教授在多個公開場合都發表過自己關於家庭教育的犀利見解。

張頤武何許人也?

除了北大教授,他還是筆下生花的大V,擁有眾多的關注,時常就各種社會現象發表高見,是公眾和學者們眼中的大師。

孔子竟然比不過章子怡?北大犀利教授張頤武點評大眾教育

張頤武涉獵非常廣泛,文學、政治、哲學、電影無一不曉,而他尤為精通的,還是大眾文化。

其中大眾教育,更是他眼中之重。

章子怡還是孔子?傳統還是大眾?這個觀點夠犀利

在北大,無人不知張頤武的名字。

這位學識淵博,見解獨到的教授,存在感極高。他上過各種電視節目,包括曾經的爆款《百家講壇》,參與過各種論壇、講座,可謂風光無限。

孔子竟然比不過章子怡?北大犀利教授張頤武點評大眾教育

節目上的張頤武

張頤武的教育觀,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上。

他善於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大眾文化融合,從而迸發出新意,接受採訪時,他也就傳統儒家文化和現代大眾文化的矛盾融合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記者問到“如何‘販賣’中國文化”時,張頤武指出:

要創造出一套對中國夢的文化想象,章子怡就是。

這個小姑娘小時候看電影肯定也覺得那些好萊塢明星都不可企及,但現在,所有的大明星都在電影節上跟她平起平坐,這些大明星們都對她說:‘你是未來之星。’

這就是中國夢。

他還以《大長今》為例,說明這就是韓國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個好例子。

孔子竟然比不過章子怡?北大犀利教授張頤武點評大眾教育

而以章子怡為代表的大眾文化,對當代大眾的影響,並不比以孔孟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要弱。

於是有了張頤武“一個章子怡勝過萬本孔子”這樣的觀點。

對錯不論,但這個北大教授該說改為的形象倒著實讓人刮目相看。

張老師教育學生:既要有人文素養,也不能忘了家庭教育

張頤武對學生的教育,也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上。

中國的傳統教育重視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生們讀的是“經史子集”,考的是詩詞諸子百家,人文素養佔據絕對優勢。

這是由中國傳統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所決定的。

儒家文化講究“人”與“社稷”,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究“仁”和“禮”,決定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張頤武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也十分重視人文素養的培育。

“一些人僅僅注重成功的導向的努力,僅僅專注在自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不注重人生的教育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往往狹隘地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把價值觀的問題視為無足輕重的。”

在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大眾更在意的似乎是如何快速賺到錢,而不是自身思想,素質,價值觀等的鍛造。

張頤武奔走呼告,努力將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再次擺在中國教育的面前。

孔子竟然比不過章子怡?北大犀利教授張頤武點評大眾教育

人文素養的培養,最初地,起源於家庭教育

在張頤武看來,家庭教育是大眾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也是全體公民人文素養教育關鍵的一部分。

在家庭教育方面,張頤武著重突出了“家風”的營造和傳承。

從2014年開始,張頤武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學者們就開始注意到“家風”對傳統文化巨大傳承作用。

“家風”指的是一個家庭世代延傳下來的生活風氣和精神面貌,是一種價值準則。一個從小受優良家風薰陶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容易成才。

大眾教育不能沒有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能離開“家風”的薰陶,這是張頤武教給家長們的一課。

北大教授的三點教育之道,如何營造“家風”成關鍵

首先,培養孩子,眼光要放長遠。

在培養孩子時,家長們總是容易進入一個誤區——急於看到孩子成績的飛躍,急於看到孩子的成長,不顧孩子的長遠發展。

張頤武的觀點告訴我們,培養孩子,應該紮紮實實地從點滴做起,從小做起。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善於從一些小事出發。”張頤武如是說。

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就要從小做起,從長幼有序,從尊老愛幼這些細節開始。

只要耐心,把目光放長遠,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質變從不會缺席,到那時方知,一切付出,終會有回報。

孔子竟然比不過章子怡?北大犀利教授張頤武點評大眾教育

其次,教育孩子,要先磨鍊自身。

“家風”的營造和維持給家長們提出了一個巨大的要求,在嚴格要求孩子之前,家長自身足夠自律了嗎?家長們真的可以以身作則了嗎?

大多數家長並沒有淵博的學識,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會是以教師的姿態,而是以典範的姿態,這就要求家長首先做好自身,才有傳承。

就如張頤武所說:

“家風最重要的還是價值觀的傳承和延續,一代代人通過家庭傳承好的品質,才會讓社會的整體道德水準不斷提升。”

不先磨練自己,不先嚴格要求自身,“家風”的維繫將會是一紙空談。

孔子竟然比不過章子怡?北大犀利教授張頤武點評大眾教育

最後,呵護孩子,要用真摯的情感。

在“家風”的營造和維繫中,除了嚴苛與謹嚴,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愛。

張頤武強調:

“中國傳統的家風特別注重情感,注重推己及人。”

對孩子的教育,也要集中在孩子的情感的培養上,家風的營造,也要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做到真正的推己及人,互相為他人著想。

用“愛”來薰陶孩子,切勿為約束而約束,這才是張頤武所說的“家風”的真諦。

參考鏈接:

http://m.haiwainet.cn/middle/345439/2016/0524/content_29949690_1.html

https://cul.qq.com/a/20140916/026901.htm

http://www.sohu.com/a/330653913_188245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302

http://www.zj.chinanews.com/jzkzj/2019-05-11/detail-ifzicwun2007569.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