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認為最體現盛唐氣象的一首李白的詩是哪一首?

何潔龍


李白寫詩很多,最好的一首就是《早發白帝城》先閱讀一遍再說。

朝辭白帝彩雲間,

幹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一過萬重山。

李白這首《早發白帝城》首先是文字簡單,都是常用字。再就語句簡揀,象是口頭語言又在作出的詩句。這種文字語言形成的詩句文學藝術很高,讓人理解中無限昇華。

李白這首《早發白帝城》只要拜讀,任何層次的人都能接受,詩就是詩,沒有階級侷限,只有人文景觀。

李白這首《早發白帝城》傳世精品,史冊上光彩奪目。











白雲3498


何謂“盛唐氣象”?

  • 文學史所謂“盛唐”,通常廣義上是指從“開元元年”(公元713)到“大曆元年”(766)的半個世紀,其中包括“玄宗、肅宗、代宗”三個歷史時期,具體到人物關係那就是初唐詩人陳子昂之後,“大曆十才子”之前的這個時期。
  • 著名文學理論家鄭振鐸認為:“盛唐文學也可指開元元年到安史之亂爆發時(755)的詩歌文學”。

盛唐氣象的特點

  • 盛唐詩歌意境及其藝術風貌,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闊大外展,具有雄渾與明朗之美”。其筆力雄壯,氣象渾厚,格高氣暢,乃是“盛唐氣象”的風骨所在。其中所蘊含的,乃是盛唐人昂揚奮發、健康向上的風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氣質和雄渾外展的境界。另外一個方面,“盛唐氣象”還表現為一種興象玲瓏的境界與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
  • 李澤厚在《唐詩綜論》中說:“一切都是浪漫的,創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現都化為表現,一切模擬都變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質存在都變而為動盪情感的發展過程。”簡而言之,蓬勃的朝氣,青春的旋律,這就是“盛唐氣象’與“盛唐之音”的本質。

綜上所述,依據這些特徵,詩仙太白最能體現盛唐氣象的作品當屬《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兵法天下


《將進酒》將(qiāng)進酒 〖唐〗李白 {樂府詩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huán)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會須:應當)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李白唐代的經典制作



金瓜不甜但解渴


我是愛讀書的【十二十頁】,我認為:唐朝是公認的最強盛的時代,唐太宗開創唐朝,定都長安,隨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後來定都洛陽,開創永徽之治。並且唐朝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米,全國人口8000萬左右,可為是開天闢地。在唐詩宋詞中,李白的影響最大,詩中很多都描繪了唐朝的繁榮和遼闊,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七分月光,三分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現代著名詩人余光中創作的一首自由詩《尋李白》中說出了李白的影響。李白本身就是生活在盛唐,描寫盛唐的詩非常多。

第一首,《關山月》,形容盛唐幾萬裡國土,可謂壯大。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此詩寫遠離家鄉的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帶給廣大民眾的痛苦。全詩分為三層,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徵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

第二首,《行路難·其一》,形容盛唐伙食不錯。

《行路難·其一》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

第三首,《子夜吳歌·秋歌》,形容百姓繁榮的生活。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長安城上一片明月,幹家萬戶都傳來陣陣的搗衣之聲。秋風吹不盡的是,思婦們對玉門關外的綿綿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掃平胡虜,夫君從此不再遠征。

【結語】

唐朝不僅在文化上有進步,在手工業較前代也有很大的進步,商業也比前朝發達。手工業進步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有益的作用,商業的發達刺激著手工業進步,也加強著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繫。

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詩、書、畫、樂等方面湧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十二十頁


在唐詩300首當中,李白的詩篇有很多。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詩歌當中,傾注了充沛的感情,揮灑了他的想象力,融入了他所特有的情感體驗。他的詩歌,在中國古代詩詞史上別具一格。

比如在唐詩300首當中的這首李白的經典長詩,情感波折但是豪邁,盛唐的那種自信、風度都在其中有所展現。而且這首古詩,也曾經入選我們中學的語文課本,當時是必背的一首古詩。且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古詩的題目就是《將進酒》,寫於李白被賜金放還以後。當時的李白能夠獲得與皇帝直接面對面的機會,但是很遺憾,依然沒有得到重用。靠近權力中樞依然沒有機會,如今被賜金放還,詩人更加覺得自己的仕途之路會非常艱險,甚至沒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感背景下,李白希望藉助美酒能夠消除自己心中的苦澀,也希望能夠藉助美酒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開篇這兩句這是氣勢浩大的排比。黃河蜿蜒上千裡,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奔流到海。這是祖國壯麗山河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詩人們筆下最容易引發比興的寄託之物。後面則是直接對稱,寫出時光如流水一般,逝去就永遠不在回來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一句詩緊接著前兩句的一個結論。前兩句在時空的架構上格局非常大,人只不過是現實時空當中的一個微小的組成部分,逃脫不了時空的限制。既然如此,為何不可以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呢?不如及時行樂,以瀟灑的態度來度過並不漫長的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兩句表達的是作者的自信。李白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樂觀的,在他的詩歌當中也時常以一種樂觀好強的口吻來肯定人生,而這兩句是其中最為知名的。不必擔心人的一生會失落,不必擔心人的一生會一事無成,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因為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即便是因為傷心喝點酒有點花費又能如何?我們不是沒有才華,我們完全能夠實現千金散盡回覆來!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這是作者的勸酒詞,也是第一段落的結束之語。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這兩句開啟的是這首詩歌的第二部分,刻畫出了李白那桀驁不馴的性格,孤高自傲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縱情享樂的情緒選擇。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這幾句可以算的上是神來之筆,延續了這首詩歌前半部分的狂放風格,而後變為了憤激。因為對於現實極度的不滿意,畢竟自己失意的人生和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有著太遠的距離,所以李白才渴望長醉不復醒。

而後,他引用了一些人的典故,大談特談飲酒的美好。古往今來那些聖賢們,雖然受到後世的推崇,但是在當時他們都是寂寞的,也都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他們所擁有的人生甚至可以說是悲哀的。作者在這裡引用了曹植的例子,是因為李白覺得自己和曹植一樣才高八斗,也和曹植一樣空有滿腹的報國志向卻不斷的遭受猜忌,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這一句呼應了前面的“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個坦誠的有些可愛的醉漢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兩句可以看得出,當時的李白已經有了些許醉意了,甚至已經到了主客不分的程度。

李白的全詩非常的狂放,這首詩也是浪漫主義李白的代表性作品。對於李白來說,他的理想抱負從未得到實現,但是,這些現實生活的失意成就了他在詩詞藝術上的得意,當真是無心插柳了。尤其在這首古詩當中,作者胸懷格局之大,作者內心情感之充沛,作者情感變化之曲折,令人歎為觀止。無論是開頭的誇張和對比,還是詩歌當中隨處可見的誇張數字,都寫出了那個時代最具盛唐氣象的李白。


希倫寶貝


我感覺應該是讚美楊貴妃的《清平調》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雪夜de驚鴻


後世一般都認為李白的詩最能反映“盛唐氣象”。

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時代,他必然受到社會時代風氣的影響。時代精神,文藝風格,影響到他的詩歌創作,加上個人的思想性格與非凡的文才,使他成為了盛唐時代傑出的詩人,他像一陣驚雷,一股狂飆,帶著驚天動地的聲威,以一種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時代的作者,影響後世。他入長安,以一首《蜀道難》使當時名譽京華的賀知章驚歎折服,呼他為“謫仙人”;杜甫在途中同他相遇,竟改變路線,隨之東下,別後對他念念不忘,贊之曰“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王屋山人魏萬仰慕李白,追蹤數千裡於廣陵與之相見,頌李白“橫海鯤,負天鵬”,譽李白詩“鬼出神入”。 同時,李白也豐富促進強化了盛唐氣象,為盛唐氣象的形成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白的報國熱情是濃烈深沉的,信念是堅定的,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放棄。當入仕受阻時,他憤慨賦詩:“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鞠歌行》)“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古詩五十九》其三十九)。但不管他怎樣慷慨陳詞,怎樣說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對自己的能力,對國家社會的前途命運,他始終信心十足。在李白眾多詩歌作品中,我覺得最能體現盛唐氣象的當屬他的《行路難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不難看出,這裡詩人雖然滿懷失路的悲憤,卻從未對前程喪失信心。在詩中,他剛說到“冰塞川”“雪滿山”,似已身臨絕境,卻馬上又以姜太公、伊尹自比,認為曙光就在前邊。剛說到“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感到舉步維艱,不知何往,忽又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示自己有衝破一切艱難險阻,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決心和信心。這裡表現出來的正是代表著盛唐詩人特有的理想抱負和氣度胸懷。儘管個人的仕途會有坎坷曲折,甚至鬱郁不得志,有懷才不遇之愁,但他們常常表現出來的卻是對家國天下的關注,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理想志向的執著,對古往聖賢的追崇,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個人得失的曠達……這些都說明,只有處在繁盛的盛唐時代,詩人才能具有這樣的眼界和胸懷。

因此,我認為這首《行路難》最能體現盛唐氣象。


二零二零起飛


是這首: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翠的山巒橫在北城之外,清澈的溪水繞過東城緩緩流淌。在這分別後,你就像那蓬草一樣四處飄移,我對你的情意像依山的落日一樣戀戀不捨。揮揮手從此地分別,馬兒也因感傷離別而不斷地嘶鳴。

品讀古詩句


劉楚雲817


當然是《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問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言少。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的作品,只有時代最鼎盛的時候,人們才能迸發出“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蓬勃氣概,表達了李白的壯志凌雲和強烈的用世之心,所以,我認為,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和唐朝最狂妄氣盛的時代!


歷史小仕女


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人。李白的一生見證了李唐王朝最輝煌的時代,所以也讓李白的詩風雄奇豪放。李白為人生性灑脫,入世不深,所以又顯得高致。他的詩唯美,為藝術而藝術,為作詩而作詩,他藝術的根就在人生之中。眾所周知,李白的詩是唐詩之中的巔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白的詞寫的也不差,今天介紹的這首李白的詞將盛唐開闊的意境、博大寬廣的胸懷,展現的淋漓盡致。

憶秦娥·簫聲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