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洗稿”的差評,如何繼續逐夢自媒體?

“洗稿”的差評,如何繼續逐夢自媒體?

《騰訊沒有夢想》的風波剛過去不久,又攤上大事了。

沒錯,就是騰訊興趣內容基金(TOPIC)領投3000萬投資公眾號“差評”,在融資消息確定並對外宣佈的時候,引發了圈內科技作者的不滿情緒。

激起了多家自媒體的創作慾望,爭相揭露差評的“洗稿嫌疑”。

公眾號“三表龍門陣”在《騰訊大如藏獒,說到底還是狗》一文中直指要害:

“洗稿”的差評,如何繼續逐夢自媒體?

對差評的“洗稿”行為進行強烈的指責和批判。

就算位列BAT席位,大如藏獒,依然擺脫不了狗的本質

公眾號“keso怎麼看”直接《給騰訊一個差評》:在維護核心價值觀上,不應該存在一個完全獨立的業務部門,也不應該存在一筆完全孤立的投資,因為你是騰訊。

“洗稿”的差評,如何繼續逐夢自媒體?

接著馬化騰針對給騰訊的差評,做出了這樣的回應:

“洗稿”的差評,如何繼續逐夢自媒體?

騰訊官方公眾號更是發佈聲明,表示將重新啟動盡職調查,甚至可能協商撤回資金。

“洗稿”的差評,如何繼續逐夢自媒體?

聲明一出,相關自媒體作者表示,這下差評團隊要哭暈在廁所了。

“洗稿”的差評,如何繼續逐夢自媒體?

協商退股?

前腳融資,後腳就撤資。

這算是,有錢連撤資都可以為所欲為嗎?

以上就是騰訊這次投資差評的始末,接下來我們細細說。

差評不恥的“洗稿”行為,對的嗎?

自媒體發展到現在,從最初的紅利爆發期到現在趨於平穩的瓶頸期,可以說想要獲得進一步的提升,極其艱難了。

作為最早期的公眾號編輯,在原創內容這塊,特別深有體會。不然身邊的同事也不會越來越多,多個編輯給一個公眾號輸送內容。

作家都會有文思枯竭的時候,更何況是自媒體人。

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許多號已經不是每天都更新內容了,有的甚至是周更,就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說的那樣:“如果必須以一己之力保持原來的更新速度,就無可避免的會選擇借鑑別人,郭敬明以及後來的一部分被改編網劇的大IP,就是再明顯不過的例子。”

內容的持續輸出,對於大部分原創作者來說都是很困難的。

但也正是因為原創輸出困難,才顯得內容的珍貴,才會有那麼多自媒體批判差評的“洗稿”行為。

老子辛辛苦苦的原創內容,到你這改一改,變一變,輕鬆就變成了一篇新的原創文章,而且還拿文章來實現財富轉化,任誰心裡都不會痛快的。

也難怪自媒體同行集體討伐了。

騰訊差評的投資,錯了嗎?

如你所見,騰訊投資“洗稿”的差評,真的是實力打臉。

因為投資偽原創自媒體,讓之前為保護原創者做的所有努力,變成了一個大大的笑話。

同時可能會助長“洗稿”這種歪風邪氣,擾亂自媒體市場秩序,打擊自媒體創業者。

這是騰訊投資上的錯誤。

但如果再次盡職調查之後,騰訊就此撤出投資,那將對“差評”自媒體造成不小的打擊。

除了要承受來自同行的指責,還要面對投資人撤資的現實。

這是任何創始人都不願看到的情況。

但是,萬一騰訊撤資,差評就要涼涼了嗎?

也不一定。

差評,你今天還好嗎?

就差評現在的帶貨能力來看,將內容轉化成風生水起的生意,其商業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在自媒體發展初期,除了自身內容的產出之外,還必須具備強烈的商業運作意識,而且還能同時玩轉寫作和運營,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就算不是騰訊投資,這樣的商業運作能力,也能很好的說服其他投資人。

在商言商,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相比原創內容的產出,更看重的是你商業變現的盈利能力。

只是,在同行口誅筆伐之下獲得的投資,這樣的差評,還能走多遠呢?

就像微信公關負責人說的那樣,只要出現違規行為,就會進行處理,甚至直接被封號。

“洗稿”的差評,如何繼續逐夢自媒體?

只要一刻不擺脫“洗稿”嫌疑,差評的逐夢自媒體之路,就不會那麼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