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四川居民可以跨省辦理身份證的省(市、自治區)增至21個

我省居民可以跨省辦理身份證的省(市、自治區)增至21個

便民一小步背後要邁多少坎

四川居民可以跨省辦理身份證的省(市、自治區)增至21個

打印:工作人員將需要辦理身份證居民的信息,打印在特殊的薄膜上。每張薄膜上,有8個人的信息。四川日報記者 田為 攝

四川居民可以跨省辦理身份證的省(市、自治區)增至21個

預定位:將打印出來的薄膜和卡片的位置對準。四川日報記者 田為 攝

四川居民可以跨省辦理身份證的省(市、自治區)增至21個

電寫分揀:將居民信息寫入芯片裡,並按照縣市區分開。四川日報記者 田為 攝

身份證是怎樣製作出來的?近日,記者來到省公安廳身份證制證中心探秘。只見中心房間裡擺放著各種儀器,工作人員均身著鞋套和白色大褂,各自埋頭於活路中,整個工作如流水線作業,經過打印、預定位、電寫分揀等多道複雜的程序,身份證最終制作出來。

8月15日,雲南、甘肅開通我省居民異地受理身份證通道。至此,我省居民可以跨省辦理身份證的省市增加到21個。

為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按照公安部部署,2015年初,重慶與四川、天津與河南、江蘇與安徽10省市開展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

在一對一試點基礎上,四川擴展了異地受理範圍。除重慶外,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天津、河北、吉林、山東、遼寧、黑龍江、貴州、陝西、海南、內蒙古、廣西、雲南、甘肅等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四川戶籍居民不必回原籍也可以辦理身份證了。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跨省辦理身份證早已不存在技術難題。那麼,異地辦理身份證為何還要如此謹慎地推進,在全國10個地方分別試點?在這個常人眼中的一小步背後,公安機關有多少困難需要克服?

□四川日報記者 劉宏順

1、曾遇三大制約

讓“群眾少跑腿”需呼喚頂層設計

和重慶合作跨省發證,是公安廳居民身份證製作中心副主任嚴洪兵很早的心願。

“2014年四川有40多萬渝籍人口,重慶有120多萬川籍人口。”嚴洪兵設想,一旦川渝警方聯手,這批人就能徹底告別為辦證來回奔波的麻煩。

但接下來的調研,讓嚴洪兵認識到,沒有整體設計,單靠幾個省市私下協商,自己的“小心願”根本不可能完成。

障礙首先來自法律。

公安廳治安總隊民警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換領身份證,公民應當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由縣級公安機關審核簽發,“不要說跨省,就是跨縣,在法理上都不能通過”。

“更大的障礙是沒有制證權限。”公安廳居民身份證製作中心調研員朱倩透露,為了防止居民身份證作假,各省居民身份證製作中心(所)密鑰權限各不相同,因此如果公安部不開通異地制證的權限,四川與重慶永遠做不出對方的證件。

最棘手的問題來自財政監管制度。“如果異地受理實現了,川籍群眾可以在重慶受理、繳費,這筆費在財政上如何體現,重慶又以何種名目將這筆錢返還給四川?當時誰都沒有辦法解決。”嚴洪兵說,有這幾個因素卡著,身份證異地辦理就永遠只能是“一個心願”。

2、試點程序繁雜

第一年異地辦證不足300張

隨著群眾的呼聲越來越高,2015年初,在公安部安排下,四川與重慶正式開始進行身份證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

為此,四川專門成立川渝結對異地辦證工作小組,治安管理總隊、制證中心等5個部門為成員單位。

儘管有試點的尚方寶劍,但要突破法律的邊界,誰也不敢。

朱倩介紹,多次協商後,川渝兩地警方確定的合作方式安全合法卻十分繁瑣——由當地採集異地申請人的照片與指紋信息,並通過公安內網打包傳輸給對方,由原籍公安機關完成受理、審核,製作後,再寄給戶籍地公安機關發放。雙方協商,申請人必須委託親屬到原籍公安機關繳費、並在換領申請書上簽字。

僅僅雙方的信息交互就是一個異常龐大的工程。

當時全國未建設集中統一的居民身份證受理平臺,我省的集中式人口信息管理系統也尚在建設之中。由於缺乏統一的操作平臺,申請在派出所受理後,制證中心並不能立刻看到受理人信息,派出所必須將信息彙總至市州公安局,市州公安機關再以打包的方式統一傳輸給制證中心,而這個交互過程全部依靠人工。“異地製作這樣一張證件,中間的交互次數至少為9次。”嚴洪兵說。

繁雜的程序和冗長的交互讓合作舉步維艱。嚴洪兵介紹,到2015年底,重慶為我省採集信息152人次,我省為重慶採集85人次,雙方異地辦證總數不超過300張。”

2015年11月,公安部印發《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意見明確,居民在哪受理,在哪繳費,就在哪制證。各省之間居民身份證異地製作權限正式放開,一直讓大家糾結的財政難題也就此化解,與此同時,全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系統開始搭建。

3、障礙逐一消除

異地受理範圍進一步擴大

消除政策障礙後,異地辦證試點沿著預想的方向一步步發展。

2015年11月,川渝兩地先後兩次召開異地制證工作協調會議,雙方最終設定流程——在異地採集人像信息和指紋信息後,由戶籍地公安機關依託現有的人口信息系統完成證件受理、審核、簽發流程,再通過文件交換服務器將制證信息數據傳輸給異地公安機關,由異地公安機關制證部門製作證件後,發送給群眾。

截至今年5月,重慶為我省異地辦證數量增加到2132張,而我省為重慶居民異地制證數量也增加到1339張。

今年5月,全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系統試運行,各省之間數據交互的問題徹底解決,試點徹底走出“一對一”模式。我省嘗試進一步擴大異地受理範圍。

擴大試點範圍,在迎來換證高峰的特殊背景下,我省制證部門是否吃得消?“我們專門做了實驗。在與雲南互相開通的一週異地制證實驗中,雙方業務量並未爆發式井噴,雙方日常制證工作並未受到較大影響。”嚴洪兵介紹,正是經過這樣科學嚴謹的論證,我省才決定將異地辦證的省市擴大到21個。

據統計,目前我省共受理外籍居民身份證3791人次,審核簽發了5530條川籍居民在外省異地受理信息。

公安廳居民身份證製作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統一的人口管理系統正在建設中,11月全省21個市州將全面完成升級改造,屆時省內異地辦證將正式實現。

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時間軸

2015年初

四川、重慶進行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

2016年5月

全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系統試運行,重慶、四川、天津、河南等10個試點省市實現異地受理。

2016年7月

全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系統正式上線,與我省實現異地辦證的省市增加到12個。

2016年8月15日

雲南、甘肅開通我省居民異地受理身份證通道,至此我省居民可以跨省辦理身份證的省(市、自治區)增加到21個。

2017年7月

全國將實現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