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此人喊了一句話,百萬人造反響應如流水,最後推翻了一個龐大帝國

此人喊了一句話,百萬人造反響應如流水,最後推翻了一個龐大帝國

李自成於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先是在舅舅闖王高迎祥部下當闖將,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繼續領導農民起義軍戰鬥多年。

崇禎十二年(1639年),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的時機,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率兵進入河南。針對當時中原災荒嚴重,明王朝賦稅沉重、民不聊生,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的狀況,李自成審時度勢,採用謀士李巖的主張,大張旗鼓地喊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並且收留饑民,開倉賑濟饑民。

此人喊了一句話,百萬人造反響應如流水,最後推翻了一個龐大帝國

正處於水深火熱絕境中的河南饑民如見救星,紛紛響應,前來投奔李自成起義軍。高唱著"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歌,"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此人喊了一句話,百萬人造反響應如流水,最後推翻了一個龐大帝國

李自成喊出"均田免糧"口號,登高一呼,應者雲集,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歡迎,起義軍部隊迅速發展到百萬之眾,勢力空前強大。

崇禎十四年(1640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陽,殺死了崇禎皇帝的叔叔福王朱常洵,沒收了福王府中大批錢財和糧食,發佈告示大賑饑民。此後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最後趁黃河決堤佔領開封。

此人喊了一句話,百萬人造反響應如流水,最後推翻了一個龐大帝國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湖北承天,被推舉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湖北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主力,隨後乘勝進佔西安。

此人喊了一句話,百萬人造反響應如流水,最後推翻了一個龐大帝國

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定都西安,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隨後率兵東征,於四月份攻克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

明朝時期,有些藩王大量掠奪土地,廣建莊田,肆無忌憚地殘害百姓。明代中葉之後,全國人均土地不斷減少,皇族佔有的土地卻迅速擴大。如景王、潞王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4萬頃。福王朱常洵有莊田2萬頃,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歸王府所有。一方面,土地兼併嚴重,農民少地或無地,另一方面,天啟、崇禎年間,陝西等地連年大旱,朝廷不但沒有撥付分毫賑災銀兩,反而加緊催收賦稅,橫徵暴斂,人民負擔沉重,到處赤地千里,餓殍遍野。

此人喊了一句話,百萬人造反響應如流水,最後推翻了一個龐大帝國

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糧"政策,均田方面,一是採取業主認耕的辦法,把地主兼併了的土地收回來還給農民。二是"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積極幫助農民發展農業生產。這極大地滿足了人民對土地的渴望,與人民的願望高度吻合。在賦稅方面,實行"三年不徵,一民不殺"的政策,在免除廣大農民三年賦稅的同時,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除此之外,還採取"輸銀助餉"的辦法,即按照官僚地主在明廷中官職的高低確定助餉數額。這些政策的實施,既打擊了地主豪強賑濟了貧民,同時又確保了軍費開支。所到之處,起義軍還開倉濟民,京、陝、豫、魯的大批災民因此得以活命。

此人喊了一句話,百萬人造反響應如流水,最後推翻了一個龐大帝國

李自成響亮地喊出了"均田免糧"這一起義口號,既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綱領,又廣泛贏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能以百萬大軍推翻大明帝國,建立大順政權並稱帝,是與這一口號的提出密不可分的。雖然最終李自成失敗了,但"均田免糧"政治綱領的提出,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果覺得文章可以,敬請關注或私信我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