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08 禾木仙境

游新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错过喀纳斯,但是很多人都会错过禾木,大概是因为禾木交通不便,每日可接待住宿不多,住宿条件也有限。然而错过了禾木,你错过的可能是一片言语难以形容的绝世美景。先看图。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从贾登峪换乘中心出发不久,就到了禾木和喀纳斯的交叉路口,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禾木村村口,大巴车和私家车就不允许进入了。远远看去,茫茫无尽的草原和群山,禾木村就坐落在山谷里,一个个小木屋错落有致,和草地上的牛群相映成趣。

人们看了一路的草原戈壁,突然看到了这样的村落,就仿佛看到了仙境一般。不自觉心中会燃起一种亲切,一种热乎乎的家的感觉。禾木村就给人这样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让人像着了魔一样,期待着在这里,让疲累的心,安静下来。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在村口需要乘坐村里的区间车到达公交站。如果预订的木屋离得远,可能还要再乘坐公交车。置身其中,觉得禾木村很大,因为木屋之间隔的很远。但是据说整个禾木村每天可以接待的住宿也就一千人左右,这对于一个开放的旅游景点来说确实少了点。我们的导游也是提前好几天联系了相熟的住户,订好了房间,我们才得以安住。

村子里还是泥土路,路面上并不平整,布满了沟沟壑壑的牛车轧过的车轮印,还有很多马粪牛粪,新雨过后,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水洼。

空气中是那种夹杂着牛粪和青草混合起来的味道,这被我誉为“乡村的味道”。然而此乡村非彼乡村,风格统一的木屋建筑,木屋外天然形成的花园,并未修剪过的草坪,星星点点的野花,天空很近,仿佛伸手就能摸得到,洁白的云朵懒散的飘着,有些或成堆,或碎碎的,洒在湛蓝的天空,有些和时时升起的袅袅炊烟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仙境,有些则调皮的环绕着山腰,更为着禾木村增加了几分神秘。

新疆天黑得晚,晚上九点多,太阳才不舍得落下山头,天空、山间的云霎时被染成粉色,所谓梦幻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空气中烤羊肉的味道逐渐浓烈了起来,虽然这里羊肉很贵,但来这里的人们还是成群的围坐着,不知是不愿错过世外桃源的美味,还是不舍那天边的一抹夕阳。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很可惜,我的同伴除了我那四岁的儿子,都是年逾花甲古稀,这些可爱的老人们一辈子苦过来,不可能去买八块钱一串的羊肉串,更不可能舍得花上千元买来一只烤全羊。趁着大家都休息了,我独自一人偷偷去了一家烤串店。

不知因为是偷嘴吃最香,还是这羊在仙境长大,我觉得这大概是我吃过的最鲜美的羊肉了。


09 “调皮鬼”李二安

李保安叔叔是我们这一行人的领队,他也是这次千里同学聚会的牵头组织者之一。

大家叫他“二安”,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哥哥,就落了这么个外号。初识时,并不见他爱说笑,只见他安排事宜、发送通知,说话慢条斯理,处事耐心细致,只道他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

二安叔叔喜欢摄影,到哪里都随身背着又大又沉的摄影包,看到美景,就端着长镜头照啊照。我们谁要拍合影,他也是从不拒绝。

那日跟他爱人贾阿姨闲聊。贾阿姨说,她跟二安叔叔是“一静一动”。贾阿姨一看就是那个“静”的,面相和善,说话软软的,待人温柔。我怎么也想不到二安叔叔是那个“动”的。

贾阿姨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时二安叔叔还没退休,在事业单位机关坐办公室。有一天,学校放假,几个同事就把孩子带办公室来了。可到了下班时,这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个个灰头土脸的,衣服裤子脏的仿佛用来擦地了一般,早不见原来颜色。

原来这都是二安叔叔的“杰作”。二安叔叔喜欢孩子,总逗这几个孩子玩,一来二去就熟络了。下午趁大家都忙着,二安叔叔悄悄指挥这几个孩子玩起了“军事游戏”。所谓“军事游戏”就是全身趴在地上,按照二安叔叔指定的路线爬到一个目标地点,拿到一样指定的物品后再爬回来。完成任务的孩子就可以从二安叔叔那里得到零食。

同事家长们知道这是二安叔叔的“恶作剧”,都是哭笑不得。

北疆游记~跟着“老三届”圆梦新疆行(4)

二安叔叔听了自己的“成就”,兴奋起来,放下了沉甸甸的单反相机,眉飞色舞的讲起了一件那个年代的趣事。

那年同学们还在吐鲁番小学就读,李二安并不是个乖乖听话的孩子,他和全班最捣蛋的吴和尚最为交好,二人经常一起结伴出去“惹祸”。

这一天放学,二人又边闲逛边玩耍,不知不觉到了一栋大房子前。此时天色已经昏黑,大房子里面黑咕隆咚,没有一丝灯光。二人好奇围着转了好几圈,看到好几处窗玻璃已经破损,就断定这是没有人住的,甚至没有人要的破房子。

吴和尚试着捡了一根木棍捅碎了一块窗玻璃,没有回应。李二安捡了一块石头砸碎了另一块窗玻璃,还是没有回应。

这下可好,这两个捣蛋鬼可找到了乐子,各抡着一根木棍,把这栋房子所有的窗玻璃都敲碎了,那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爽呆了”!二人可算过了一把瘾,砸完之后满意的回家了。

过了几日,二人又转到了这栋房子前,惊讶的发现,里面居然点着灯光,原来这是有人住的!

再看看那些被敲碎玻璃的窗户,都被用白纸、报纸、牛皮纸,勉勉强强的糊了起来。二人慌忙跑远了之后,又尽情的大笑了一场。

看着二安叔叔手舞足蹈的描述着当时的场景,眉眼之间带着调皮,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纯真的快乐时光。那段日子虽然生活艰辛,但是孩子们却是真的开心,就算过去了几十年,那种畅快淋漓的快乐,仍然能让这些老人们津津乐道,记忆犹新。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属于那个年代的快乐时光。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