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原標題:《美麗商城——石船村的民間傳說與詩情畫意》

石船,顧名思義,是一酷似舟船的奇石。其位於湯泉池東岸達權店鎮石船村境內,旁鄰S216省道,下接茗陽湯泉池核心景區,上連缽盂山灌河溼地。是商城南部鄉土中的一處“養在深閨人未識”卻又滿是傳奇的名勝。按清嘉慶《商城縣誌》載:“石船地出章山之陽,奇石天然橫斜洲渚間,宛如孤舟”。船體長6米許,寬3米,高3米。首尾微翹,底部僅有兩石塊支撐,船體懸空。輕輕用力,船身晃動,有搖搖欲渡之勢。惟妙惟肖,堪稱奇觀。而且船側有石鼓、石椅、石井、石盆、石蛤蟆,形象逼真,相伴成趣。因石船位於全村河流水口方位,山環水繞,鍾靈毓秀,先民便以此為村名,代代繁衍生息。這便是我的家鄉石船村的由來。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且莫小覷了這方奇石,她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內涵。瞭解商城民間傳說的人恐怕對這樣一首民謠並不陌生:“石雞叫,石狗咬,石人撐著石船跑,石船下水斑竹炸,十萬天兵殺元韃。”這裡提到的石船,隱藏在商城鯉魚山深處的石船村。就是這方奇石,見證著元末淮河流域餘少保軍事活動的重要歷史。(按:餘思銘,元朝平章事餘普清之子,江西人,元末避兵,落籍商城,曾組織反元復漢義軍。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餘思銘率軍歸附,被授予平章之職,不久擢升為六安衛指揮同知。後跟隨大將軍徐達出征陝西鳳翔等地,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在進軍西番途中餘思銘病逝,根據生前遺願,朝廷允其靈柩運回商城,並敕葬餘集隆門裡。商城的諸多地名傳說皆與之有關,如裡羅城、外羅城、插旗尖、遇子店等)。奈何天機貽誤,神兵夭折。這方寶船,最終還是未能化為化為戰艦,去立功建業,可憐那些天兵天將屈死竹腹之中,化為一灘血水……。而今恬淡的田園,靜靜的河水已絲毫看不到當年的陣陣軍旗、列列殺聲。只有遺留的奇石也許不甘於自己未能補天的命運,依然佇立在岸頭。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其實,石船,除了見證過戎馬倥傯的戰火,她把更多的魅力留給了那些騷人墨客。她的前面原是鄂豫古道,往來如流,喧囂繁華,浪漫的文人經此多有吟誦。據鄉土志載,清順治年間,豫南詩壇名流熊輿、黃卷、熊亦振、鮑知管四人曾在此以詩會友,並以《船石橫舟》為題,按春、夏、秋、冬四景為令,抓鬮編序,熊輿為春,黃卷為夏,熊亦振為秋,鮑知管為東,作詩如下:

《船石橫舟(春)》熊 輿

山溪磐石卻為舟,泊向煙瀾幾度秋。

風起不隨波泛泛,雲閒空伴水幽幽。

春帆渡口花千樹,夜火灘頭月一鉤,

疑是武陵漁父在,舍船源畔覓仙丘。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船石橫舟(夏)》黃卷

大地卻如渡,猶將石做船。

孤村兩岸近,新月橫舟懸。

苔影星河動,波紋煙雨漩。

仙舟誰是泛,漫系白雲邊。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船石橫舟(秋)》熊亦振

寂寞空山裡,依稀石似船。

前人同花盡,繫纜野天邊。

霜落芙蓉悴,渚寒鷗鷺眼。

淺沙無可釣,悔不下深淵。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船石橫舟(冬)》鮑知管

無楫無帆橫水濱,浮來幾度問迷津。

雪殘春到苔生畫,木落秋深葉作鄰。

明月入艙歸未滿,清風舉棹去難輕。

岸頭山色收不盡,空載年華不載人。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疑是武陵漁父在,舍船源畔覓仙丘。”那位武陵漁父大概以為這裡就是他尋覓已久的桃花源,最終不忍離去,泊舟村口,自己化身為這個豫南古村中的勤勞的一員,終老此地。而那方輕舟也永遠的留在岸邊,守護著這一方生靈和風水。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6月27號深夜那場至今仍讓不少人心有餘悸的突發山洪中,商城南部幾個鄉鎮受災嚴重,石船村也未能倖免。後來聽住在石船旁邊的鄉民回憶,當夜數米高的洪峰直面衝向這塊水中的船體,浪頭之大,甚至將旁邊的樹木都連根拔去。這從洪水過後,船身上遺留的水痕與雜草可以得到印證。而石船卻靜臥水中,紋絲不動。去過石船的人知道,它與河邊的石岸並非整體相連,而是如同雞蛋放於桌面,側摞於上而已。這場百年難遇的洪水雖然對周圍的景緻造成了一些影響,但也益發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邑人對它的愛護和敬重也更增加了。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時光荏苒,往事如煙,數百年前的激越戰鼓,早已成為村中老者傳唱的民歌;舊日的詩意文采、也許已化作村中孩童的朗朗書聲。較之那個傳說中的“石雞叫,石狗咬,石人撐著石船跑”的戰火悲歌,我更喜歡這個類似於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漁郎問津”的故事。因為,我一直認為我的家鄉就是真正的桃花源。我也相信勤勞樸素的石船人民,駕著這一方寶船,正昂首向東,駛向自己的美好未來。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山裡一葉舟,千年未泊岸——商城縣大山裡一石船,飄蕩數千年

註明:文中圖片主要為石船村及周邊風光,除兩幅標註說明外,其餘均為作者所拍攝。

本文作者:吳益生,男,生於信陽商城達權店鎮石船村,現就讀陝西省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讀中國思想史方向研究生。一直熱愛並積極宣傳家鄉山水民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