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白起、魏冉将相和,力征诸侯,灭敌百万,秦王却逐魏冉杀白起

先秦时代,列国征战频繁,因此文武分家,武将主征伐,文臣管内政,君主做决断,一个国家由君、相、将三驾马车拉着,奔驰向前。虽有不少先贤前哲出将入相,但这样的人万中无一,战国时代也就吴起、商鞅、乐毅三人而已。

秦昭襄王时代,国政由宣太后主持,丞相魏冉是宣太后的亲弟弟,上将军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宣太后芈八子乃楚国王室庶出公主,魏冉是入秦出仕的楚国人,白起祖上乃楚平王孙白公胜,有了楚国这层关系,三人的合作才亲密无间。

白起、魏冉将相和,力征诸侯,灭敌百万,秦王却逐魏冉杀白起

宣太后家族

但是白起家族在秦国居住十余代了,因此白起实为地地道道的秦国人,这为秦昭襄王夺权时,白起没有帮助魏冉有极大关系。白起以秦国利益为重,他不效忠魏冉,也不效忠秦昭襄王本人,他只效忠秦国,这为后来秦王赐死白起埋下了伏笔。

提到将相和,世人皆知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却不知真正的将相和实为白起与魏冉。秦武王死后,秦国内部爆发了权力之争:芈八子、魏冉、樗里疾、甘茂一党,欲立芈八子的儿子为秦王,他们属于楚党;惠文后、武王后、赢壮一党,他们欲立赢壮为秦王,他们属于魏党。

秦国内乱,楚党跟魏党相斗三年有余,最终赵武灵王强势介入,他拥立芈八子的小儿子嬴稷为秦王,芈八子跟赵武灵王妥协了,这样嬴稷成为了秦王。为了避免赵武灵王胁迫秦王,芈八子亲自听政,大小事务皆决于她。而秦惠文王对芈八子的教导,让芈八子有了治国之能,其作风跟秦惠文王相似。

芈八子就是后来的宣太后,她任用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为丞相,主管内政;魏冉又举荐军事能力极强的白起为上将军,主管军事。秦国的国事就由宣太后、魏冉、秦昭襄王、白起四人决断与执行。宣太后是一位政治家,她虽重用楚人,但是以秦国利益为上,故她能把持秦政四十年之久。

白起、魏冉将相和,力征诸侯,灭敌百万,秦王却逐魏冉杀白起

武安君白起

公元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战而胜之,其军事才能初露。左庶长为秦国第十级爵位,卫鞅入秦变法之初就当的是左庶长。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


魏冉对白起的支持不仅仅是提拔举荐,而是全方位的支持。将军在前线作战,最怕的事情就是朝堂上的牵制,或缺粮草,或被弹劾,或情报被出卖,文臣的一个小动作,前线就会死伤无数军士。因此人们常说,内耗之威远大于外敌之强。魏冉坐镇朝堂,白起就无后顾之忧!

公元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大良造是秦国第十六级爵位,属于高爵重职,白起用了2年时间,连升六级,除了他战功赫赫外,另不开魏冉的支持和宣太后的首肯。

白起、魏冉将相和,力征诸侯,灭敌百万,秦王却逐魏冉杀白起

白起

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后,楚国国势走向衰微,秦国一家独大局面形成。公元前282年,楚顷襄王派使臣前往各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秦国听闻后决定予以楚国更大的打击。公元前281年至278年,白起发动鄢郢之战,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

白起破楚有大功,拓地千里,杀敌数十万,威震天下,秦国封白起为武安君。武安君的含义是: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鄢郢之战之战后,天下诸将闻白起之名而胆寒,莫敢与之相抗者。封君爵位相当于秦国第二十级彻侯爵位,属于秦国最高爵位!商鞅以变法强秦、营建咸阳、收复河西之功得以封君,白起则纯以战功得以封君。

魏冉虽然有功于秦国,但是他私心也重,自己的封地不断扩张,且严禁六国名士入秦,自己紧紧抓着相权不放手。魏冉的封地越来越大,积聚的财富不可计数,人们都说丞相魏冉的财富超过秦国,且受封为穰侯,可谓位高权重,金银如山。

白起、魏冉将相和,力征诸侯,灭敌百万,秦王却逐魏冉杀白起

魏冉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魏冉借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自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免掉魏冉的丞相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魏冉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最终魏冉“身折势夺而以忧死”死于陶邑。

魏冉失势后,白起也遭到秦昭襄王猜忌,秦昭王开始培养自己的将军,比如邯郸之战时的主将王陵、王龁都是秦昭王的亲信大将。白起作为威震天下的大将,从公元前274年的华阳之战后,到公元265年的陉城之战,九年之中没有白起出战的记录。

公元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公元前263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上党通往韩国都城的道路被绝断。

公元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注意到白起在公元前263年占韩国野王,两年后秦国才派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这说明白起跟丞相范睢不和,依白起的作风,必然可以一战定韩国野王、上党两城,然后以雷霆之势伐赵。

长平之战前期,秦国主将是王龁,赵国主将是廉颇,很明显王龁不是廉颇对手,最终秦国秘密换将,派白起率领秦军作战。白起采用反间计,成功让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挥兵主动进攻,最终陷入白起包括圈,45万赵军死于长平之战。

白起、魏冉将相和,力征诸侯,灭敌百万,秦王却逐魏冉杀白起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后,白起打算一鼓作气攻灭赵国,但秦昭襄王信任丞相范睢,接受赵国以六城请和的要求,令白起退兵。赵国得到踹息之机后,将六城降给齐国,获得齐国支持后,又四处奔走,呼吁六国合纵抗秦。

秦昭襄王大怒,命白起率兵灭赵,白起认为灭赵时机已过,拒不领兵出征。秦王派亲信大将王陵领兵二十万伐赵,结果损失五万人;秦王又增兵十万继续伐赵,一年不能破邯郸城。秦王又请白起出征,白起拒不出征,还请秦王班师回国,认为增兵伐赵必败。秦王大怒,派亲信大将王龁领兵十万继续伐赵,双方僵持不下。秦王派郑安平率五万秦军增援,结果郑安平迷路后被楚魏联军合围,郑安平率军投降。

赵国力抗秦军两年有余,魏、楚各出锐师十万援赵,且由军事家魏无忌统率。很快赵、魏、楚联军击溃秦军,燕国、韩国也加入合纵伐秦联军。五国联军横扫秦国河东郡,秦国黄河以东领土尽失,战死士卒三十余万。

白起、魏冉将相和,力征诸侯,灭敌百万,秦王却逐魏冉杀白起

秦昭襄王

事后秦昭襄王迁怒于白起,认为白起为了保持自己常胜不败之名声,拒不受王命出征。秦王认为白起始终跟魏冉一条心,跟他秦昭襄王不同心,最终下令赐死白起。可怜一代战神,最终无辜死于君王之手,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反观丞相范睢,他因帮助秦昭襄亲政,因此备受秦王信任。邯郸之战在战略上的失误皆因范睢而起,但是秦昭襄王没责备他。范睢举荐的郑安平卖国投敌,举荐的河东郡守王稽也卖国通敌,但是范睢并没有因为这两件事受到牵连。最终范睢将丞相之位举荐给计然名士蔡泽,他自己告老还乡安渡晚年了。

白起、魏冉将相和,力征诸侯,灭敌百万,秦王却逐魏冉杀白起

范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