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雍正为何没有杀他?

小灿哥说历史


提起岳钟琪这个名字,多数人或许都会感到陌生。但大名鼎鼎的抗金名将岳飞岳鹏举,相必大家就并不陌生了吧。岳钟琪就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岳钟琪生于四川,他的父亲岳龙升是四川提督、议政大臣,因此岳钟琪乃是出身名门之后,官宦之家。岳钟琪自幼博览群书,学业有成,而且读书之余喜欢研究军事兵法,见解独到,令人叹服。康熙四十八年(1709),岳钟琪做了候补知府,两年后的康熙五十年(1711),岳钟琪被授予游击的武职,自此弃文从武,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岳钟琪曾带兵深入西藏驱逐准噶尔,升为四川提督,接任川陕总督,后来准噶尔再次东侵,岳钟琪授宁远大将军前往征讨,但这次征讨失败,兵部决定判他死刑,上奏时雍正却并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呢?

岳钟琪从武期间,可谓是战绩辉煌,先是平定了西藏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后来又跟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是年羹尧的得力副手。年羹尧被赐死牢中后,岳钟琪则如日中天,手握大权。雍正六年(1728),两个具有反清思想的文人曾静和张熙认为,如果岳钟琪起兵造反,天下反清义士云集响应,大事可成,于是鼓动岳钟琪谋反。可岳钟琪却对清廷忠心耿耿,他借机将两人捆绑起来后,就向雍正告发了此事。雍正虽赞赏他的忠心耿耿,但也从此开始忌惮起了岳钟琪。

雍正七年(1729),岳钟琪被任命为宁远大将军,作为西路主帅和北路主帅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一起,前去征讨盘踞新疆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可是由于作战用兵不当,贻误最好的作战时机,频频败兵。而岳钟琪手下的提督纪成斌更是畏敌如虎,一次作战中为了逃避责任甚至假报战果。雍正知道后震怒,加之对之前的事情心有忌惮,于是在谕旨里说岳钟琪“秉性粗疏,办事怠忽,且赏罚不公,号令不严,不恤士卒,不纳善言,傲慢不恭,刚愎自用,以致防御追击,屡失机宜,士气不振,误国负恩,罪难系数”。雍正十一年(1733),遭到弹劾后的岳钟琪又被兵部判处“斩立决”,上奏雍正时雍正却将其改成了“斩监侯”,也就是死缓。就这样,岳钟琪一直被关在大牢中,直到乾隆二年(1737),才被释放,贬为庶民。

不难看出,雍正对怎样处置岳钟琪这件事似乎有些难以抉择。其实,此次败兵,雍正也要负一部分责任。雍正由于沉浸在前几次胜利的喜悦之中,对此次的征讨便有些过于轻敌,战争中也曾拒绝相信岳钟琪的奏报,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再者说,此次出征的主要负责人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而傅尔丹受到的处罚也仅仅只是下狱而非死刑。雍正若判了岳钟琪的死刑,那么必然遭受世人的谈论和质疑。雍正作为一个帝王,也要考虑自己作为帝王的名声,自然不会真的杀了岳钟琪了。还有一点就是,岳钟琪曾经多次为大清出征,立下汗马功劳,雍正虽因他手握大权对他有所忌惮,但也只不过是想削弱他手中的权力,念在他曾为国出征的份上,将他革职即可,还不至于非得置岳钟琪于死地。

后来,乾隆十三年(1748),当时正值大小金川发生叛乱,已经被贬为庶民的岳钟琪得到了乾隆的任用,62岁的他再次披挂上阵,一举平定叛乱,而后又多次立功,得到了乾隆的褒奖。不得不说,多亏雍正将岳钟琪的死刑改为“斩监侯”,让岳钟琪还能继续为雍正的儿子卖命,守护大清的河山。


邓海春


岳钟琪(1686—1754年)是岳飞第21世孙,驰骋西北疆场的清朝名将,也是唯一的汉人大将军,被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他爹叫“岳升龙”,官拜四川提督,曾参加过康熙平定三藩的战事。可以说,岳钟琪从小就勤练武艺、演习兵法,早早练就一身战场本事。不过,他当的第1个官却是文职,而且还是花钱买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岳钟琪捐纳白银数千两,买到一顶五品同知的顶子。或许是不适应酬,没多久“从军,请改武职”,他被封为中军游击,逐渐升任四川永宁协副将。

只要没有尘埃遮蔽,珍珠总会发光,岳钟琪相信这一点,安心带兵备战。果然天遂人愿,准噶尔汗国制造出机会,战争爆发……

早年,康熙曾数次跟准噶尔汗国大战,随着噶尔丹的死去,双方恢复和平。1716年,噶尔丹的侄子,时任准噶尔首领策旺阿拉布坦派精兵入侵西藏。康熙派十四阿哥胤祯(允禵)担任“大将军王”入藏作战,岳钟琪领兵为前锋,一路大放异彩。

1721年,准噶尔残军撤离西藏,清军取得圆满胜利。岳钟琪因功“授左都督,擢四川提督,赐孔雀翎”,成为坐镇西北的重要将领,不久便受到康熙的继任者雍正的青睐。

清兵入藏作战的时候,得到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大力支持,其中实力最强的人物是罗卜藏丹津。他本以为战后将恢复和硕特汗国,没想到青海之地被纳入清朝管辖,由此愤愤不平……

1722年,罗卜藏丹津召集亲近贵族会盟,密谋复国。但他的举动没有逃过雍正的眼睛,1723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奋威将军”岳钟琪奉旨起兵青海,罗卜藏丹津正式反叛。

年羹尧凭借70门子母炮优势,在西宁附近3次大败叛军,罗卜藏丹津带领残部西逃。1724年二月初八,岳钟琪率领5000精骑追赶,二十日发现罗卜藏丹津藏于柴达木盆地,二十一日凌晨奇袭击溃之,逼得罗卜藏丹津逃到准噶尔汗国。

青海战事结束,雍正封岳钟琪为三等公,“赐黄带”。1726年,雍正将年羹尧罢官赐死,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川陕甘三省兵权尽握其手。

不久,西藏再次发生动乱,川、陕、滇三省的兵马集结,在都察院左都御史查郎阿、銮仪使周瑛的带领下成功平叛。对岳钟琪来说,这次兵马调度不是什么难事,用轰动天下的“曾静案”向皇帝表忠心才是他干得最漂亮一票。

1727年,准噶尔汗国的策旺阿拉布坦去世,新君噶尔丹策零清除异己,让整个汗国陷入动乱。雍正皇帝大喜,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向准噶尔汗国开战……

1729年,雍正晋升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统帅西路军,晋升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统领北路军,二人统领所部出师作战。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第3次交手,成就岳钟琪的人生巅峰,他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唯一的汉族大将军。可惜,这一战让岳钟琪跌入谷地,傅尔丹屡次被准噶尔击败,岳钟琪受到牵连而承担失利责任,他们都被抓被判“斩监侯”。

后世都为岳钟琪入狱感到不平,或许雍正也清楚他是“替罪羊”,最终没有杀他,一直关他到1737年。1746年,大小金川发生叛乱,清军2年内被屡屡挫败,乾隆重新启用岳钟琪。经略傅恒采纳岳钟琪的计策,南北夹击、直捣中坚,遂1749年平定金川。岳钟琪以压制的汉人身份,脱颖于满人把持的军界,其经历堪称传奇!


子屠龙


所有人都看出来,雍正忌惮岳钟琪了。

为什么说所有人都看出这一点了呢?

(岳钟琪剧照)

其一,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雍正处死功高震主,同时又飞扬跋扈的年羹尧。作为年羹尧副手的岳钟琪,这时候并没有紧急站队。

要知道,雍正要罗列年羹尧的罪行,把他处死多么不容易。虽说年羹尧的辫子非常多,一抓一大把。但是这些辫子似乎都不至于上纲上线,有足够的说服力判他死刑。如果作为年羹尧副手的岳钟琪能够站出来,弹劾年羹尧,这对雍正的帮助,显然不是一点两点。

我们再来看看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准备向岳钟琪动刀,用张广泗替换岳钟琪的时候,张广泗的做法。正是因为张广泗接连不断地弹劾岳钟琪,从而给了雍正充足的“证据”。

但当年雍正同样准备用岳钟琪替换年羹尧的时候,岳钟琪并没有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样子。可以说,这件事,已经让本身就比较“讲义气”的雍正很不高清了。

其二,雍正五年(1727年),一个疯子在成都大街上高叫“岳钟琪造反了”。尽管岳钟琪迅速把这件事上奏雍正,表达忠心。尽管雍正极力抚慰他。但是,谁都明白,疯子的话,绝对不是疯子能说出来的,肯定是有人授意疯子说的。既然有人授意疯子说,就说明有不少的人认为岳钟琪会造反,或者希望他造反。雍正知道这种情况,对岳钟琪当然是很担心的。

这件事发生后,岳钟琪依然积极地上奏雍正表忠心。尽管雍正再次安慰岳钟琪,并且由此搞出一个为自己辩护的《大义觉迷录》,而且居然没有杀曾静,还让曾静去四处宣讲。但是,雍正对岳钟琪的忌惮显然更大了。因为既然有那么多人希望岳钟琪能造反,就算岳钟琪暂时没有想法,难保他将来没有想法。以后有什么事让他不高兴了,说不定就有造反的想法了。

(雍正剧照)

可以说,围绕在岳钟琪身上发生的这三件事,让所有人都紧紧地盯住了岳钟琪。就等着雍正向岳钟琪动刀,他们好落井下石。

但是,虽说雍正肯定忌惮岳钟琪,但是他居然并没有向岳钟琪动刀。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的时候,由于岳钟琪的部下贻误战机,打了败仗,雍正才批评岳钟琪“攻敌不速,用人不当”。

虽然看起来雍正只是责备岳钟琪,并没有给他任何处分。但是,岳钟琪的那些政敌,包括想要把岳钟琪搞下来,自己好上位的将领们,比如鄂尔泰、张广泗等人,却敏锐地感觉到,雍正对岳钟琪并不仅仅是责备这么简单,而是打击他的开始,就像当年打击年羹尧一样。尽管这个打击有些来得太迟,但是后面肯定会一波接一波地跟着来的。

于是,鄂尔泰、张广泗等人对岳钟琪的弹劾就开始了。

果然,就像大家预料的那样,雍正不但撤了岳钟琪的职,而且把他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鄂尔泰、张广泗等人等着岳钟琪带来和年羹尧一样的版本,在监狱里面,雍正会逼迫他自杀。

连兵部最终也是积极迎合雍正的心理,判决岳钟琪“斩立决”。不过,奇怪的是,接下来的版本,和大家预料的并不一样。雍正不但没有“顺应民意”,对岳钟琪实施“斩立决”,反而还给改成了“斩监侯”,留了岳钟琪一条性命。那么,雍正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决呢?

(张广泗剧照)

史料上说的是,雍正之所以改判,是因为岳钟琪有定西藏、平青海的功劳。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说出来的理由,并不是藏在雍正心中的理由。那么,藏在雍正心中的理由是什么呢?

一、岳钟琪是常胜将军。

岳钟琪在被抓起来之前,除了最后一场和噶尔丹策零的战役,之前一直在打胜仗。而且,他在战场上的作用,比年羹尧还大。就算是最后一场与噶尔丹策零的战役,其实也不是他打败的,而是他的手下不听招呼,判断失误,贻误战机。岳钟琪当然应该负责任,但是这并不表明岳钟琪不会打仗。

当时边关并不平静,雍正虽然提防岳钟琪,但是更需要岳钟琪这样能打胜仗的人。因此,留下岳钟琪的命,在将来的时候,说不定还能用上。

虽然雍正很快就死了,但是后来乾隆确实又启用了岳钟琪,这就是证明。

二、只需要除掉岳钟琪的权力。

岳钟琪虽然是个危险分子,让雍正心里惴惴不安。但是这个人本质上并没有反骨。当他掌控着权力的时候,别人也许会撺掇他造反。但是如果把他手中的权力拿下来,就没有人会撺掇他了。因为他手中没有兵,撺掇他也没用。

所以,雍正撤了岳钟琪的职后,把他闲置下来,也就够了。

三、雍正需要在大将中间建立平衡。

虽说雍正把岳钟琪拿下来,把兵权交给张广泗及鄂尔泰等人。但是,一来他们战斗能力没有岳钟琪强,二来,也不能让他们独大,雍正最需要的,是保持权力的平衡。所以,留下岳钟琪,还可以在将来适当的时候,把他重新提拔起来,用他平衡张广泗、鄂尔泰等人。

正是因为有以上考虑,所以,雍正把岳钟琪的命留了下来。


张生全精彩历史


雍正九年,清军在西北连遭惨败。就在岳钟琪失宠被罢免之前,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的六万大军遭到准噶尔的伏击。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清军遭到了准噶尔的围追堵截,四位将军在被俘虏前自杀成仁,一位副将军和七位王公大臣在混战中阵亡。战后,傅尔丹所帅的六万大军仅剩下二千人马,几乎是全军覆没。

大将军傅尔丹率残部退回甘肃后,向雍正上疏请罪,表示自己罪该万死,这一切的过失他都愿意承担。结果雍正皇帝出人意料的没有治他的,反而上谕安慰:你没有自杀,还带着两千残兵回来了,我感到很欣慰,看来你是知道孰轻孰重的人。

轻信贼言,冒险深入,中贼诡计,是尔之罪。至不肯轻生自杀,力战全归,此尔能辨别轻重。——《清史稿》

傅尔丹轻敌冒进导致六万大军覆没,按例来说杀他是应该的。只不过,当时雍正已经无人可用了!若是杀了傅尔丹,谁能来顶替他?所以雍正才会安慰的说没事没事,你没事就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岳钟琪当时和傅尔丹共同作战,在傅尔丹被围的时候,岳钟琪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主力直插准噶尔的重镇乌鲁木齐,以分散准噶尔的主力对傅尔丹大军的重压。当岳钟琪大军攻进乌鲁木齐时,守城的准噶尔军闻风逃遁,新疆首府被清军占领。对于岳钟琪的这次奇袭,雍正帝下谕表扬。

但是怎么说呢,傅尔丹的惨败,是实实在在的大败。而岳钟琪的奇袭致胜,只是占了一座空城而已。清军并没有歼灭准噶尔的有生力量,还是得不偿失。最后,岳钟琪率部撤出了乌鲁木齐,退回了哈密。清、准两方陷入了相持阶段。

在相持期间,准噶尔偷袭了哈密。岳钟琪调兵遣将,准备在准噶尔军的归路上设伏,断敌退路。结果设伏的部队没有按时到达指定的位置时,以致让准噶尔军逃走。准军不仅挫伤了清军的士气,还劫持了大量的物资。雍正帝盛怒之下,将岳钟琪的两员将军斩首示军,并严加申饬岳钟琪『攻敌不速,用人不当』,以致遭受如此大败。




至此之后,岳钟琪和傅尔丹都失宠了。最早雍正还真想把他俩都杀了,但最后还是把斩立决改成了斩监侯。

雍正不杀败军之将,并非是他良心发现。而是康熙留给他的老将领不多了,他自己在西北用兵,需要将才;还得给儿子乾隆留点,倘若岳钟琪再被杀,损失一员大将,朝廷要用人的时候就懵逼了。

岳钟琪这个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学业有成,而且读书之余喜欢研究军事兵法,见解独到,令人叹服。并且他最早是文官,做过候补知府。后来才被授予游击的武职,自此弃文从武,正式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康熙晚年的西藏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雍正初年的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岳钟琪作为副将都参与了。在指挥作战这方面,他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岳钟琪接替了他的职务,继任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同时还被加封为三等威信公。

此时的岳钟琪执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军政大权,声望和地位达到一生的巅峰。但是,雍正六年的曾静一案把他给坑了。

当时雍正嘴上虽然说没事没事,你放心,我还是信任你的。不仅没有严加追究此事,还下旨褒奖安慰岳钟琪忠心可嘉,表示绝对相信岳钟琪。其实这都是雍正的权宜之计,因为清军当时已经集结了十六万大军即将征讨准格尔,岳钟琪是两大统帅之一。在用人之际的雍正自然不会在此时惩罚岳钟琪,但是此事已经让多疑的雍正对岳钟琪心存忌惮了。

结果西北大败,清朝打算和准噶尔议和,岳钟琪的价值也就不重要了。于是,雍正对岳钟琪开始了雷霆一样的惩戒。他先是追究岳钟琪用人不当,连杀岳钟琪的几员心腹;接着又让军机大臣鄂尔泰罗织罪名,革去了岳钟琪的三等威信公爵位和太子太保衔,然后命令岳钟琪离开新疆前线,回京城商办军务。

等岳钟琪回京后,雍正立即下旨将他关在了兵部大牢中,交由刑部议罪。整整两年后判决结果下来了——斩立决。

雍正为什么要拖两年才决定处置岳钟琪?是因为接替他大将军职务的张广泗,干的还行。在西北严防死守,没让准噶尔有可乘之机,并且还打了一场小胜仗。没过多久,准噶尔和清朝就议和了。雍正认为既然不打仗了,那就狡兔死,走狗烹。留你有何用?


(岳钟琪书法)

岳钟琪当时以为自己死定了,还好雍正念在岳钟琪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将斩立决改成了斩监侯,也就是从死刑改成了死缓。岳钟琪才暂时捡了一条命。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雍正还是罚了七十万两白银。不久后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十全老人要显示自己宽厚待人,千古仁君的形象,就把岳钟琪给释放了。

关于岳钟琪的倒台,个人认为,败仗应该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他毕竟是汉人,而且是清朝汉人中唯一一个被任命为大将军的武将(岳钟琪不是汉八旗),这是很遭人嫉妒的。雍正原本还算信任他,但是曾静一事又让雍正起了疑心。在杀与不杀之间还是选择了不杀,一是雍正认为岳钟琪还罪不及死,二是雍正确实想给乾隆留点人。自己唱黑脸,让儿子唱白脸。


Mer86


岳钟琪在收复西藏、平青海、定金川中都有很大的功劳,是清朝功勋卓著的一员猛将,而所谓的西征噶尔丹失利也是事出有因,雍正也不是没有杀他,而是判了“斩监候”,但雍正对岳钟琪下杀心也不是因为西征噶尔丹,准确说是因为功高震主。



出生不凡,造就非凡

岳钟祺是岳飞的第21代世孙,其父岳升龙是雍正身边的议政大臣和四川提督,可以说岳钟祺是出生在兵将之家,基因里就自带“英雄善战”的红色种子。

岳钟琪24岁的时候,家里给捐了个候补的文职官,打算让他走仕途,但很久都没有候补上,加之岳钟琪对带兵打仗习武兴趣盛浓,适逢当时边境战乱不断,岳钟琪就自告奋勇丢掉候补文职,请缨去边疆当兵打仗了,自此也开启了他戎马生涯的一生。

岳钟琪熟读兵法,对排兵布阵很有一套,上了战场,其才能就得到了发挥。康熙五十六年,沙俄入侵西藏引起边疆动乱,岳钟琪被任命为协副将跟随皇十四子胤禵出征,在这次收复西藏的战役中,岳钟琪用骑兵、出险招、剿抚并用,打了大胜仗,收复了被占领的失地。

这一次大胜让康熙龙颜大悦,遂提拔岳钟琪为四川提督并赏孔雀花翎。

雍正继位后,岳钟琪照样得到重用,在平定青海中,岳钟琪被任命为征西副将军跟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一起出征。

这一役对于雍正来说很重要,因为此时雍正刚继位,正是需要功绩以树立权威的时候。

在平定青海叛乱中,岳钟琪起着至关重要的重用,采取速战速决的手段,对罗卜藏丹津穷吹猛打,全歼其主力,收复69万平方华里的土地,其间,年羹尧多次被围困都是岳钟琪解救的。

这一战的胜利让雍正的皇位得到了巩固,对于功臣岳钟琪雍正自然是各种封赏,不仅封岳钟琪为太子太保,还加三等威信公,另兼甘肃提督,还亲自作诗以表表彰。年羹尧死后,岳钟琪被提拔为陕甘总督,统领川陕甘三省兵权。

至此,岳钟琪权势显赫,造就了非凡的一生,但同时也成为了众矢之的,招来很多满族贵族的羡慕嫉妒恨,所以开始有人给他使绊子。

功高震主,难逃厄运

先是在街上出现一人说岳钟琪要谋反,岳钟琪亲自将人抓获送审并再三向雍正表忠心,雍正没有为难,表示相信岳钟琪,后曾静又全岳钟琪“反清复明”,岳钟琪佯装答应引出曾静交由雍正处理,这一次满族贵族均趁机对雍正说“非我族内,必有异心”,雍正也起了猜忌之心。

恰逢科尔沁蒙古部受到噶尔丹袭击,向朝廷求救,朝中除岳钟琪无勇将,正是用人之际,雍正不得不带着猜疑之心继续封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西征噶尔丹。

巧的是这一次岳钟琪处处受挫,战争失利,朝中满臣借此机会纷纷参奏岳钟琪,加之之前的种种猜忌,雍正一怒之下召回了岳钟琪,并革职交由兵部查办。

兵部最后给岳钟琪判的是“斩立决”,但雍正考虑到岳钟琪毕竟战功显赫,如此会有失军心,所以改为“斩监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死刑缓刑。

雍正之所以处决岳钟琪,西征噶尔丹遇阻暂时失利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根源还是在于雍正的猜忌之心。


大难不死,再立奇功

本来等待岳钟琪的就是死亡了,但这是雍正暴病而亡了,岳钟琪就暂时被关押在牢里,乾隆继位后,重新处理雍正时期留下的一些案子,就将岳钟琪放出来了,只是贬为了庶民。

按说岳钟琪戎马一生的生涯就要黯然落幕了,但在乾隆失散年,大小金川叛乱,清军多次围剿均已失败告终,这时乾隆就想起了岳钟琪,将其召回并再次封为四川提督,这一次岳钟琪的使命就是出征。

此时的岳钟琪已经62岁了,但凭借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岳钟琪还是平定了大小金川,再次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乾隆继续重用岳钟琪,岳钟琪先后还平定了西藏珠尔墨特叛乱,剿灭邪教武装组织,最终,岳钟琪死在了胜利班师回朝的途中,结束了他曾荣耀灿烂,曾身陷囹圄,曾重获新生的一生。


煮酒温史


岳钟琪是清朝名将。一生战绩辉煌,先是跟随十四阿哥胤禵平定了西藏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因功升为四川提督,坐上了他爹当年的位置。他的父亲岳升龙早年曾跟随康熙亲征准噶尔,因功被提拔为四川提督。说起来岳钟琪可是名门之后武将世家,他是南宋大名鼎鼎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后来又跟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是年羹尧最重要的副手。因此被封为太子太保,甘肃提督。后因年羹尧获罪入狱,他接替了年羹尧的位置,成为川陕总督。执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军政大权,声望地位达到一生的巅峰。

  岳钟琪被雍正任命为宁远大将军,作为西路主帅,和北路主帅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一起,前去征讨盘踞新疆的准格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结果此次战役因为傅尔丹的轻敌冒进几乎全军覆没。虽说这次战役岳钟琪没有负全责,但因为部下贻误战机,被准格尔部偷袭,损失骆马万头,军资无数。再加上先前因为曾静鼓动岳钟琪谋反一事,使雍正对岳钟琪有所忌惮。虽说此事被岳钟琪吿发,雍正还对其大为嘉奖。还有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弹劾。于是雍正将岳钟琪召回投入兵部大牢,原本执行斩决,后念其忠心耿耿,多有战功,将立斩决改为斩决缓,罚银70万两。在乾隆初年间岳钟琪被贬为庶人,后因其以前战功卓著,而且乾隆也为提升自己的声望,后又重新启用年老的岳钟琪,后病死于征战途中。

  其实说到岳钟琪为什么没有被杀?主要是因为此次兵败,主要责任是傅尔丹,而不是他,傅尔丹兵败后,后来也只判了死缓,主要责任人都没有死,如果贸然杀岳钟琪,于情于理也都说不过去。不过老谋深算的雍正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剥夺他的军权,将其下入大牢,也免得自己成天忧心忡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满清贵族对汉人本来就敌视,就有疑心,总怕汉人会起来造反。因此,在朝廷基本上汉人都得不到重用。和岳钟琪身为大将军,又是清朝的封疆大吏。肯定会引起满清贵族们的不满和疑虑,因此获罪下牢,这也是很正常的了。不但没有死而且在乾隆朝还得到重用这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比起之前同样获罪下牢的年羹尧来说好多了,年羹尧可是死在了狱中。汉人不受重用这种状况直到清末太平天国以后才得到改变众所周知,清末涌现了一大批,很有才能的大臣和将领,如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都是汉人。


狂吃不胖君


岳钟琪并没有因为兵败而被捕,岳钟琪是被大学生弹劾奏报不实、代理副将弹劾调动紊乱而被下狱

雍正十年二月,岳钟琪“奏准噶尔犯哈密,遣总兵曹勷往援,败之,贼由无克克岭遁。”

三月,“大学士等疏劾岳锺琪奏报不实,情词互异。下部严议”

四月,岳钟琪三等功爵位降为三等侯,仍任职大将军;

七月,诏岳钟琪从西北回北京;

十月,岳钟琪被削夺官职爵位,逮捕到京交给兵部拘禁。

岳钟琪被弹劾夺爵下狱原因

首先,岳钟琪被弹劾夺爵下狱,和曾静劝岳钟琪反叛是没有任何关系。岳钟琪被弹劾和西北战事指挥失当有关,重重原因都是因为罗卜藏丹津被击败投奔准噶尔汗国之后,岳钟琪建议重兵深入到准噶尔汗国腹地吐鲁番、巴尔库尔。

当时雍正帝就岳钟琪的策略表示疑问:

“锺琪前既轻言长驱直入,又为敌盗驼马,既耻且愤,必欲进剿,直捣巢穴,能必胜乎?”

岳钟琪提出自己的计划:

岳钟琪的西路军坚守待敌;傅尔丹的北路军来支援;调集无克克岭守军形成三面合击一举灭准噶尔汗国主力。

雍正帝对这个机会表示担忧:

1、处于防守的岳钟琪军有2.9万,加上樊廷2000骑兵、步兵,敌军只有2万人,岳钟琪却说敌众我寡?

“乃以二万九千人而云众寡莫敌,何懦怯至此?”

2、质疑三面合击成功的可能性——无克克岭距离太远:

“贼果至巴尔库尔,即败逃,亦从科舍图直走伊尔布尔和邵而遁。无克克岭相去二三百里,安所得夹击?”

3、之后雍正帝下诏岳钟琪:袭击是上策,重兵驻守是下策,要求岳钟琪不能过于重兵防守,而应多派兵袭击为主。

4、雍正十年二月,准噶尔汗国3千兵马攻打哈密。岳钟琪派遣总兵曹勷、总兵纪豹两路兵支援,让石云倬、常赉、卓鼐设伏伏击,结果准噶尔军撤退了,伏击落空。

曹勷半路遇到并击败5000准噶尔军。岳钟琪命令石云倬、常赉、卓鼐等率军防守无克克岭阻断5000准噶尔军的归路,结果清军回到无克克岭时,准噶尔军刚过。

即:原本防守无克克岭的清军,被岳钟琪调遣去支援哈密,半路又被岳钟琪调回原地,导致既没有支援哈密,更让准噶尔军轻松越过原本重兵防守的无克克岭。

5、大学生鄂尔泰弹劾岳钟琪乱指挥:

“锺琪专制边疆,智不能料敌,勇不能歼敌”

因为这次战斗,石云倬、常赉被岳钟棋弹劾,被夺官送往北京治罪。岳钟琪被鄂尔泰弹劾,被降为三等侯。

6、七月,岳钟琪被召回北京,副将张广泗代理兵权。张广泗弹劾岳钟琪:

“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

并否定岳钟琪要求修筑穆垒进行重兵防守的可行性:

“穆垒形如釜底,不可驻军”

建议大军分驻科舍图、乌兰乌苏。

雍正帝下令西路军回撤巴尔库尔,最后并削夺岳钟琪官爵,交给兵部拘禁。

综述

岳钟琪被捕下狱的根本原因是岳钟琪不听取雍正帝的战略,在冒进失败的科舍图之役之后依然坚持重兵防守策略,最后致使出现调遣兵将导致准噶尔军通过原本重守的无克克岭。

这件事情,本来也不大,不算是多大的事情,雍正帝也不打算追究:

“岳锺琪素谙军旅,本非庸才,但以怀游移之见,致战守乖宜。前车之鉴,非止一端。嗣后当痛自省惕,壹号令,示威信,朕犹深望之!”

结果鄂尔泰等落井下石,踩了一脚,弹劾岳钟琪,导致岳钟琪被降爵;代理岳钟琪的副将张广泗最后一棍子把岳钟琪敲晕了,弹劾岳钟琪的种种调度不是,导致雍正帝将岳钟琪下狱。

在岳钟琪提出深入吐鲁番时,雍正帝就质疑

“轻言长驱直入”

在岳钟琪提出三面合计计划时,雍正帝就表示:

“锺琪於地势军机,茫然不知,朕实为烦忧。”

在准噶尔军包围鲁庆谷城时,雍正帝就要求岳钟琪不要只防守不出击:

“今年秋间袭击,是第一善策。援吐鲁番,乃不得已之举。若但筹画应援,而不计及袭击,是舍本而逐末也。”


岳钟琪坚持步步为营的防守策略,雍正认为不能单纯防守还要主动出击。岳钟琪的防守策略在调动导致准噶尔军轻松穿过无克克岭之后,被鄂尔泰等人抓住机会,击垮岳钟琪。岳钟琪最终的下狱,是因为代理兵权的副将张广泗罗列了岳钟琪的种种不是。

鄂尔泰等人弹劾岳钟琪,可以是说满人不满汉人担任川陕总督这个原因。但张广泗弹劾岳钟琪,就不能说是这个原因了。

雍正帝改斩立决为斩监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岳钟琪并非非死不可,罪不至死!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清朝也是一个统治了天下几百年的朝代,而且它也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统治王朝。因此很多人对清朝的历史都有一定的研究,了解清朝的人应该就知道岳钟琪这个人物,他是清朝有名的一位带兵打仗的能人。而且他还是岳飞的后人,因此他可以算是出生在将门世家,出生在有着底蕴家族的人物。

岳钟琪从小就特别的聪明,学什么都是相当快。尤其是在军事这一方面,他更是可以称得上天赋过人,和他的祖上岳飞也是有的一拼。不过他最初是当的文官,之后因为在军事上的独特见解,所以转变成了武将。在他这一生当中,也曾经几次在战场上拼杀,很多次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在担任川峡总督一职时,和准噶尔对战,结果却战败了。这一次,兵部将责任全部推在了他的身上,并且上书请求雍正,希望他下令杀死岳钟琪。可即使有这么多人想他死,雍正也依然没有点头答应。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时候若是雍正下令将他处以死刑,一来可以震慑军中,二来可以安定民心。但是为什么雍正爷却不选择这样做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两点。

原因一,岳钟琪是一个人才,杀了可惜。本来雍正手下有一个可以信任的厉害武将,那就是年羹尧。但是年羹尧因为太过于狂傲,最后惹得皇帝不得不杀他。他死了之后,岳钟琪就是当时所有武将中最有能的一个人。若这时候再把他杀掉了,大清该派谁来应敌呢?所以从长远的角度上面来看,杀掉岳钟琪并非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理由二,这次战败,雍正也有一定原因,而且岳钟琪是一个忠心的人。随着岳钟琪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大,有人还去拉拢他,希望他带兵造反。而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急急忙忙的去告诉了雍正。但是身为帝王的人,心思本来就敏感,他其实有点怀疑这是不是这位大将谋位的一种手段,就是未来骗得他的信任。所以这件造反案虽然最后没有牵扯到他,但还是使得雍正开始对他产生了怀疑感。因此,这一次的战争,对于传达的战报情况,他对此有点迟疑。而这一迟疑就导致延误了战机,最后使得战败。不过也是这一场战败,使得皇帝看清了岳钟琪的为人,知道他是一个忠心之人。故而,皇帝肯定舍不得杀他。

所以综上2点理由,就足以解释为何皇帝虽因战败的事情而生气,却任然没让人去斩杀岳钟琪的原因。


紫禁公子


首先要纠正的是,岳钟祺西征葛尔丹没有失败,而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和雍正五年(1727年)在“宁远大将军”任上两次率军大败葛尔丹,平定了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

第二点要纠正的是,岳钟祺最终也被雍正革职并打入死牢,但这种处罚并非因为军事失利,而是因为皇帝对他的猜忌。后因雍正突然驾崩,乾隆继位,四川发生大小金川叛乱,乾隆重新起用他来平叛,才被放出来。

不客气地说,从我们汉人的角度来看,岳钟祺是个“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铁杆汉奸!”

他是岳飞的嫡系后裔,其父岳升龙是康熙朝的四川提督,他本人在康熙五十八年随皇十四子“大将军王”永禵入藏平乱立下大功,受封袭其父职四川提督,才36岁就成为了满人帝国中的封疆大吏。

除此之外,岳钟祺协助年羹尧平定了青海罗布藏丹增的叛乱,后接接替被雍正革职治罪的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平定了新疆准葛尔判乱,使西北边疆各族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使沙俄暂时性打消了向新疆进行渗透和占领的企图。可以说岳钟祺是为国家立下了大功的。并且他军事上善于出奇制胜,从未打过败仗,被称为长胜将军。

但岳钟祺的污点也是比墨还黑,他举报劝其起兵反清的儒生曾静、张熙等人,雍正借机发起文字狱,使数百名汉人读书人人头落地,或成为阶下囚。可以说他双手沾满了反清志士的鲜血!

然而最后,无论如何向雍正示忠,岳钟祺还是无法避免狡兔死 ,走狗烹的命运。随着边境的安定,岳钟祺很快和前任年羹尧一样被革职下狱。直到乾隆年间才被放出,还是像一条猎狗一样被派去四川镇压判乱,后病死于平判胜利后班师回朝的途中。


上策视觉


原因很简单,够不上杀头的罪过,当然就不会被杀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且听我娓娓道来。岳钟琪出身于武将世家,先祖是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岳飞,父亲岳升龙也是武将出身,曾随康熙西征葛尔丹立下大功,官授四川提督。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岳钟琪恰好印证了这话,从小便喜欢舞刀弄棒,排兵布阵。康熙五十六年,准葛尔策妄阿拉布坦与沙俄勾结,企图吞并青藏,派侄子大策凌敦多布率军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拘禁达赖,班禅,一时间西藏多地纷纷独立,大有土崩瓦解之势。

康熙急命十四阿哥允禵代父出征,封抚远大将军,时任副将的岳钟琪率领先遣队,从四川入藏,一路攻城拔寨,屡获奇功,顺利平叛,因功授四川提督,赏双眼花翎。雍正元年,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台吉是一种爵位)罗布藏丹津屡屡犯边挑衅,雍正拜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率大军平叛。在大军击溃罗布的主力后,岳钟琪上折请命,率五千精兵收拾残兵溃勇,绥靖地方,活捉罗布的母亲和妹妹,罗布化妆成女子率十三骑逃出生天。

岳钟琪以骁勇善战赢得了名将的光环,有人甚至将他和先祖岳飞相提并论,称他的部下为“岳家军”。年羹尧获罪后,岳钟琪开始掌管西北军务,任川陕总督,三等公爵,加封太子太保衔。这也是岳钟琪一生的颠峰时期。

岳钟琪获罪缘自湖南秀才曾静,曾静派弟子张熙携带书信赶赴西北,苦劝岳钟琪效仿先祖岳飞抗金的故事,举起反清大旗。岳钟琪假意答应,骗出口供,随后向雍正上书,虽然雍正褒奖了岳钟琪,但朝廷上下对汉人军权过重的隐忧开始显现。

雍正七年,岳钟琪被授予宁远大将军,组成西路军,会同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的北路军,共同征讨准葛尔汗国,噶尔丹策零用诈降诱敌的策略,设伏于博克托克岭峡谷,把傅尔丹的北路军引入伏击圏,六万大军只剩下两千逃出,大败而归。岳钟琪的西路军也进展不利,虽未遭大损,但辎重被掠甚多,加上征伐失利,军权过重遭到满臣议论,特别是雍正帝的重臣鄂尔泰和岳钟琪的继任者张广泗的弹劾奏章,让岳钟琪丧失恩宠,雍正十年二月,被逮捕入狱。

两年之后的雍正十二年十月兵部的判决书定为“斩决”。雍正帝接到兵部议奏折子,左右权衡,最后,念及岳钟琪当年进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斩决”为“斩监侯”,并处罚银七十万两,有意思的是,对兵败负主要责任的北路军主帅傅尔丹也一样判的是“斩监候”。乾隆二年,岳钟琪和傅尔丹被释放出狱,贬为庶人。岳钟琪被捕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兵败,实际上根本原因是出自满人对汉臣兵权过重的担忧,其实这个现象一直贯穿整个清朝,年羹尧的获罪也同样离不开这个原因,只有在太平天国兴起后,汉人的地位才得到显著提升,这是谁都无法掩盖的事实。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