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人人网、腾讯与阿里:社交领域的又一场混战

人人网、腾讯与阿里:社交领域的又一场混战


娱乐化,是第一生产力。

——题记


从QQ到微信,从人人网到阿里的来往,甚至还有昙花一现的多闪、聊天宝、马桶MT和子弹短信,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不断更新迭代,挑战腾讯系社交霸权的后来者不断揭竿而起。乃至于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对社交也是念念不忘。

做社交,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最近有消息称,随着人人App在App Store上正式登场,这个诀别多年的“老朋友”又再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早在去年10月份,人人App就已经悄悄上架应用商店,只不过当时的人人App处于测试阶段,更像是为了刺探市场反应而来。

无独有偶的是,阿里对社交领域的觊觎也开始蠢蠢欲动。

2019年9月,阿里巴巴做社交的话题再度热闹起来,钉钉事业部重启“来往”项目,并推出全新校园社交产品Real如我。事实证明,Real如我只是阿里巴巴在社交行业的初显身手,阿里绝不放弃社交市场的机会。

2020年上班的第一天,有媒体报道了一则阿里方面在社交方向进行的尝试,推出了一款主打语音弹幕功能的K歌APP“鲸鸣”,并定位为通过发送语音弹幕的方式来进行社交。

1、人人网复活,机会何在?

12月30日,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全新的“人人”App 1.1.0版,恢复了人人网时代围绕同学关系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定位及其功能,正式回归社交市场。

“人人”APP 1.1.0版,采用了人人网经典的蓝白配色,功能设计延续了用户熟悉的简洁设计风格。一些经典的功能,如用户实名制、校园主页、聊天(原站内信)等都得到了恢复。

还是熟悉的配方,但是形势比人强。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目标人群早已失去对半新不旧事物太大欲望的大环境下,人人还有机会吗?

2011 年5月,人人网在纽交所上市时,它的用户高达 1.17 亿,市值 65 亿美元,仅次于腾讯、百度、新浪,位列中国互联网公司第 4 位。在最鼎盛的2012年,人人网登录用户每天平均停留时间高达 7.7 小时。

自2011年开始,年轻用户渐渐放弃了这一所谓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转而投向了微博、微信、陌陌等手机平台。从2006年接手人人网,到2018年将人人网卖出,陈一舟算是初步完成了一个闭环。

被收购后陈一舟在2018年发表公开信表示,烧掉了三亿美金都没能扭转下滑趋势,曾经火爆的人人广告平台变得卖不出去,只能想方设法开拓新业务挽救整个公司。

2019年10月,多牛传媒开始小范围测试,将人人网的社交网络与直播分拆成两个独立业务。直播业务以“人人直播”APP单独运营,社交网络独立成为全新的“人人”APP。

随着微信一统天下,现在的人人复出,江湖早已不是当年的江湖。

其实在2018年被卖出之前,人人已经在移动端有了APP软件,但是当时人人APP的定位非常的不清晰,并没有更好地锁定其原本在PC端的校园学生人群。

新人人APP复出,依然需要准确回答一个最为核心的根本性问题:

人人的价值点在哪里?对校园里的学生人群来说,人人的新功能性利益点是什么。如果仅仅局限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或者从熟人到陌生人的关系链接,那么微信、QQ、陌陌这样的社交软件早已能够满足。

在马太效应的滚雪球作用之下,利用微信或QQ的人群越多,新用户为了能够跟其他人成功互动共享也只能选择同样的软件平台,这就加重了新的人人APP撬动用户的难度。

2、阿里在社交领域的切入点


有人说,阿里没有“社交的基因”。阿里在社交领域,简直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2013年,阿里推出来往。其核心功能是实现熟人之间的社交。除了语音、文字等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来往”支持“阅后即焚”。

“来往”除了通讯,也具备好友互动和分享功能。它把人们的社交、生活和消费等不同的应用场景链接起来。

但是,在微信巨大的霸主地位之下,来往不到一年时间,就偃旗息鼓。

来往结束之后,2014年1月份,阿里悄悄地推出来一款针对办公的社交软件“钉钉”。无心插柳柳成荫,钉钉的成功,重新点燃了阿里在社交领域的信心。


人人网、腾讯与阿里:社交领域的又一场混战

2019年8月,钉钉CEO陈航在未来组织大会上,正式宣布钉钉已有2亿用户,而升级后的钉钉将全面开放。

钉钉是阿里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移动办公软件。钉钉在企业办公市场份额最高,而且活跃用户也是排名第一。

钉钉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找到了不同的切入点,当钉钉1.0低调发布时,它只是一个企业IM应用,强调高效沟通,只有一些基本的通讯功能和一些适用于职场的免费电话会议等。当时的钉钉十分低调,没有太多的推广,以每月一个新版本的节奏打磨产品,可以看出在用户体验以及用户需求上,钉钉在追求极致。

钉钉的野心自然不止于办公,当它发展壮大到一定地步,其必然需要承载着其他更多的梦想。

陈航表示,钉钉将运用多项AI技术,满足访客接待等企业场景化需求。现在的社交软件既包含生活交际,也承载了办公交流,社交关系越多,人们就越分不开工作和生活。

面对钉钉的崛起,腾讯自然不甘坐以待毙,重磅推出企业版微信。但就产品本身来说,钉钉所拥有的企业场景更加丰富,企业版微信还难以撼动钉钉的地位。

2019年9月份,钉钉团队打造的全新产品“Real如我”再次走入大众视野。从简介来看,Real如我的宗旨是:Real life,Real you!在Real如我里分享和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Real如我同样也是一款针对校园社交的产品。陈航其实早已经盯上校园这块蛋糕,如同复制职场社交的成功一样,陈航将Real如我视作切入校园社交的一次试水。不过,Real如我能否像钉钉一样取得成功,还是像来往一样最终失败,目前尚难以下最终断定。

2019年初,今日头条张一鸣、锤子科技罗永浩、快播王欣分别以多闪、聊天宝和马桶MT三款社交软件入局社交市场,以求打破微信垄断。

但三款产品不仅没有在社交市场搅动一丝水花,还被“吃瓜群众王思聪”评价:“三个产品都是垃圾,没有机会。”

现在的腾讯系在社交领域太过强大。

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全行业APP TOP10排名,微信和QQ排在前两位,月活跃用户分别达到10.3亿人次和5.84亿人次,其他平台的社交软件未见上榜。

“微信在通讯应用层面,已经是“基础设施”一样的存在。”今日头条CEO陈林如此评价。快播王欣也说:“微信比你想象的强大,它不会被轻易取代。”

但是,微信作为社交领域的全能型霸主,其他社交软件如果找到一个开创性的独特细分市场,并非没有机会。


人人网、腾讯与阿里:社交领域的又一场混战

多闪、聊天宝和马桶MT挑战微信失败,是因为定位不清晰,卖点不明确。

比如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已经成功上市。而在职场社交领域的“钉钉”也风头正建。

除此之外,微信本身的强大,也正在逐渐成为一部分用户逃脱的理由。

当代年轻人有一种生活写照,叫做“在朋友圈装死,在微博上蹦迪”。

当你的朋友圈被更多的好友稀释成为“工作圈”、“事业圈”、“微商圈”。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各种广告,朋友们发布的关于所在企业品牌或产品各种营销广告;另外还有更多的鸡汤等等,让微信朋友圈早已失去可读性,了无新鲜感。

新朋友的不断涌入和老朋友的关系僵化,导致微信越来越缺乏活力和粘性。

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朋友圈的“三天可见”功能,成为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根据张小龙透露,有超过1亿的人使用。

微信的社交链接关系,是基于“熟人关系”,当一个人的微信好友基本都是熟人的时候,其自我表达的意愿就大幅度地降低了。

尤其当微信沦落为工作沟通工具的时候,其朋友圈分享的内容必然是与工作相关,这就导致了微信朋友圈可读性、可分享性越来越差。

比如说,在微信好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领导、家人、长辈,所以对任何个人自己内心某些最真实的想法就不方便在朋友圈直接袒露和分享。

虽然微信朋友圈设有分组功能,但是对用户来说,发一条朋友圈动态如果还需要考虑屏蔽哪些人,毕竟比较麻烦。所以对很多人来说要么就不发朋友圈,要么就选择对某人不可见,或者三天可见。

但是相比较来说,QQ就不存在这样的顾虑。首先,QQ对许多家长来说并不擅长使用;另外,虽然QQ当中同样具有一些熟人,但是QQ空间、QQ皮肤,QQ形象等等个性化设置,基本依然是基于“陌生人关系”。这也是许多00后用户为什么都选择QQ作为第一社交软件的原因。

4、社交的三个功能定位


当微信让用户无法真实表达自我,而垂直赛道又有机会,并且阿里还成功实践了“钉钉”的先例,这就使得“Real如我”以及人人APP,再度避开微信正面锋芒,企图以校园细分领域为突破,杀进了社交赛道。

但是,社交领域的天下何其难得!除了在场景上具有明确的定位之外,更重的是,软件本身在功能上的价值定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7年开始,微博的活跃用户数在历经微信5年的压制之后重新抬升。新浪微博的官方数据显示:

2018年第二季度显示,2018年6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增至4.31亿,比上一季度增加2100万,净增量创下过去三个季度新高,移动端占比达到93%。同时,微博日活跃用户数增至1.9亿。商业化方面,二季度微博营收27.54亿元,同比增长59%。

为什么微博的活跃度提升?正是因为微信的内容分享已经丧失了活力,所以微博再一次开始苏醒。

微博,很明显,是一个基因陌生人关系的内容分享平台。

从微信、微博,以及唯一在微信阴影下能够上市的社交软件陌陌,这三款软件身上,代表了社交软件不同的三种功能定位:

第一,微信:基于熟人关系的通讯功能和内容分享功能。而钉钉基本上也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关系,但是它更加精准。

钉钉从微信“熟人通讯功能”这板块进一步细分,切割进入纯粹的“工作场景”。严格意义上来说,钉钉并不能算是一款社交软件,而是一款工具软件。社交软件更多倾心于娱乐性(聊天、分享资讯等),而工具软件用于解决问题。

第二,微博:基于陌生人关系的内容分享功能。这一点还包括各种短视频软件也是基于陌生人关系的内容分享,只不过分享的形式聚焦于视频形式;

第三,陌陌:陌生人关系的通讯聊天,也就是陌生人交友。早期的QQ就是以这样的功能迅速聚拢起用户,而现在的陌陌也是基于这样的功能定位。

微信基本上是社交领域的全能型选手。它也有“陌生人交友功能”,就是其“附近的人”。但是微信这个功能并不能得到用户的充分使用,因为微信本质上是熟人关系,当通讯录全是熟人的时候,抑制了用户添加陌生人,跟陌生人沟通的意愿。

或者,有的用户就申请两个微信号,一个微信号全是熟人关系,另一个微信号全是陌生人关系。

熟人与陌生人的不能共同存在的特点,可以发现,一款社交软件的功能定位,必须区分熟人和陌生人的不同定位。微信对陌生人关系的发挥不足,促成了陌陌的成长。

5、结束语:醉翁之意在“流量”

无论是内容分享还是陌生人交友,社交的基本核心价值,在于娱乐。无论微博、陌陌、抖音短视频等等,都具有娱乐形式。但是,当微信越来越沦落为“工具”的时候,其活跃度和被用户打开的频率会越来越低。

所以,无论人人网的复出还是阿里在社交上的不死之心,乃至于腾讯从社交起步成为今天互联网世界的巨无霸,社交背后的本质,都隐藏的“娱乐”的属性。

一旦为用户创造娱乐价值,其流量就自然而来。

说到底,对流量的焦虑,对流量的渴望,是所有觊觎社交领域的互联网大咖们的醉翁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