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當孩子到了適當的年齡,就會送去幼兒園進行啟蒙教育,所以每年總有那麼一天再幼兒園門口會顯得非常擁擠,

這其實不算什麼,但是在門口那震天的哭聲可真是讓人心酸,站著哭,坐著哭、趴著哭。各種姿勢都有,甚至還還有母子抱頭痛哭。本來就捨不得孩子,孩子一哭更不忍心了,無奈就算是心裡不忍。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也要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曾經說過一句話: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這句話讓我們感觸頗深,

父母總歸是不能陪孩子走到盡頭,前方等待孩子的是另一個世界,父母給孩子的愛就是離開自己所在,去適應那個殘酷的人間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這條路是不可逆的,孩子上幼兒園就是跨出巢穴的第一步,在這之前家長需要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才能讓孩子少“遭罪

一、自理能力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獨立才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在家就要幫助孩子學會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像是自己穿衣、睡覺、吃飯等,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更讓老師喜歡。

二、時間概念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大多數的家長都不重視孩子的自律養成,到了吃飯時間不吃飯,睡覺時間不睡覺,

在幼兒園,孩子們都是在一起生活,吃飯睡覺更是同一時間,

當寶寶沒有養成這樣的時間概念就很難適應幼兒園規律的生活

三、合作意識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還未上學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機會並不太多,加上現在的很多父母也都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比如不強迫孩子去分享,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利,所以能夠引導孩子去“合作”的機會並不多。

可是一旦孩子進入了幼兒園,合作意識的重要性馬上就會體現出來

,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校生活。

但“合作能力”卻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更需要從小就讓孩子耳濡目染,以及父母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

四、自我保護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在幼兒園的生活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再和小朋友的玩耍過程中更是少不了爭執,所以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培養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意識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就像是不要再屋裡亂跑,以及上下樓要小心,不要打鬧等。

“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家長不僅有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的責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能力,做到全面、多角度、靈活多變,幫助幼兒培養自我保護意識,真正做好孩子的護花使者。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孩子上幼兒園是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家長們不需要過度擔心,但是同樣也不能置之不理,講道理對於孩子來說是行不通,他們年紀小,理解不了,獲取知識的捷徑就是故事

,所以紅媽推薦《培養好習慣和情緒管理繪本》。站在孩子的角度,這套書有三大亮點: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第一點是這套書是專門為孩子打造的好習慣繪本,其中包括情商啟蒙,行為習慣養成,以及語言表達的鍛鍊。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第二點是其中的插圖精美,顏色鮮豔,主人公以卡通人物為主,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點則是可以保護孩子的視力,印染安全環保。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在看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非常容易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把自己當成主角,看的更入神,而且裡面的人物做什麼,孩子就會做什麼,通過模仿就會打好培養情商的基礎。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重點是大家關心的價格問題,全套10冊,僅需58塊錢

,平均下來一本只要5.8,一頓早飯錢就能幫助孩子養成很多好習慣,非常划算了!

家長要“逼”孩子做到這4件事,上幼兒園後,能讓孩子少“遭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