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303億元活水蓄到一池子 廣東聚力澆灌出鄉村振興碩果

303億元活水蓄到一池子 廣東聚力澆灌出鄉村振興碩果

龍皇島碼頭公園是肇慶封開縣“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範帶的一顆明珠

廣東省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一年成效顯著

在揭陽市錫場鎮潭王村,67歲的王雪吟見證了家鄉這兩年變新變美:家門口的垃圾日清了,繞村的榕江支流沒臭味了,村口兩個汙水處理廠建起來了,春節前就能實現雨汙分流……“變化特別大,特別好。”她由衷欣喜。

600公里外的肇慶封開縣,大洲鎮西畔村貧困戶盧培榮幹勁十足。去年11月,他投入10000元,參與到蘭花產業扶貧示範基地項目中,現在每年不僅能拿10%分紅,在基地務工還有報酬,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越過越有盼頭。

潭王村、西畔村的蛻變是廣東成千上萬新農村建設的縮影,這背後離不開財政涉農資金的有效統籌和有力支撐。2019年,廣東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對於年初下達的303億元省級涉農資金的使用成效,各市縣交出了一份滿意“成績單”。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近日,該廳提前下達了2020年涉農資金249億元,早謀劃早行動,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新面貌

資金統籌得當村容村貌大不同

初冬暖意不減,潭王村仍綠意盎然。翻新的舊屋外牆繪著風景畫,村民在乾淨村道上散步。

作為粵東偏遠地區的革命老村,長期以來,潭王村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落後,環境較差。為改變村容村貌,該村不斷整合涉農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人居環境,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所謂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是指將原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等八個農口部門的26項省級涉農資金,歸併設置為農業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生態林業建設、農業救災應急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六大類,從而形成不同部門的涉農資金可調劑使用的新格局,實現“多個渠道取水、一個池子儲水、一個龍頭放水”。

2018年年底,《廣東省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施方案(試行)》印發。2019年以來,廣東正式實施省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各市縣積極探索落實,如今已成效初顯。

據悉,省級涉農資金整合的關鍵在於“大專項+任務清單”,資金整體分類下發,其中約束性任務所佔比重不得超過50%;在完成了約束性任務後,剩餘資金可調劑到其他涉農項目,這也極大激發了市縣統籌項目的積極性。

以揭陽市為例,自涉農資金改革以來,該市共統籌整合省市兩級涉農資金20.51億元,發揮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優勢,助推更多潭王村這樣的村落換新顏。

新動力

扶植“一村一品”促“路通人和產業旺”

西江和賀江在肇慶封開縣大洲鎮大洲村有一個交匯點,即現在的龍皇島碼頭公園。它已成為封開縣“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範帶建設的項目之一。倚靠在江邊欄杆處,看碧綠江水蜿蜒南行,讓人流連忘返。而在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片竹林和荒地。

短短一年間的蛻變同樣得益於涉農資金改革。大洲鎮副鎮長莫瑞金告訴記者,以往各部門資金條塊分割管理,存在重複規劃、重複建設的情況。且上級部門下達資金有時“戴帽”到具體項目,即使項目不具備實施條件,資金“趴”在賬上也不能用於其他項目。

改革以後,肇慶市通過跨行業、跨項目、跨區域、跨年度“四個統籌”,把農業、林業、水利等各行業資金整合起來,共統籌涉農資金5.8億元,全力推進美麗鄉村示範帶等重點項目建設。

有了旖旎風景還不夠,還需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如今,在大洲鎮,竹狸、百香果、單樅茶、秀珍菇四大農業產業蓬勃發展,涉農改革為每個項目各統籌了100萬元幫扶資金。去年剛建起的大洲鎮佳夢農場竹狸養殖場裡,上千只竹狸正啃著竹子。“100萬的資金主要用於提升種苗技術。竹狸一斤80元,3斤多的竹狸鼠利潤可達150元左右。我們計劃養殖2000只,長期來看每年能帶來效益60萬元。”莫瑞金興奮地表示。

新抓手

涉農資金提前下達“放管服”簡化項目程序

早謀劃早行動!去年12月12日,省財政廳已將今年249億元省級涉農轉移支付資金提早下達到各市縣,加快涉農資金預算執行進度和項目實施進度。

資金提前下達了,但使用時卡在審批審評環節也不行。不少村級項目,如改水、改廁、改路、改建封閉排汙渠等小型適合農民自建的項目,如果都要按政府投資項目標準進行立項審批招標,往往耗時長、效率慢、成本高。

對此,上月初,廣東省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按照“能簡則簡、能合則合”原則,對涉農建設項目各環節流程進行優化、簡化、再造。

《意見》設立了涉農建設項目審批管理負面清單,明確提出,使用財政資金的涉農建設項目,不必全部由行政、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作為項目建設主體。由村級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等作為建設主體的,無須按照政府投資項目進行立項審批。這將大大加快涉農項目建設進度,儘早實現支農資金使用效益,提升財政支農政策效果。

數說

●2019年,省級將除救災應急資金以外的省級涉農資金303億元全部下達。其中,由省級組織實施項目所需資金佔涉農資金總額的20%,下達市縣的約束性任務所需資金佔市縣統籌實施項目資金總額的45%

●與2018年市縣可統籌省級涉農資金僅佔1.3%相比,2019年廣東各市縣的涉農資金可統籌能力上升35倍,達到133億元

●省財政廳已提前下達2020年省級涉農轉移支付資金249億元至市縣,達到已定省級涉農轉移支付資金(256億元)的97%

案例

集中財力推進雨汙分流

“2019年我們重點推進了汙水處理。”揭陽市潭王村黨委書記王小輝告訴記者,“有了涉農資金這事才做成了!”原來,榕江北河有5公里長河段經過潭王村,地下管道鋪設需分兩段推進繞開河流,造價較高,再加上地勢較高,村裡還需自建汙水處理廠。“整個工程差不多用了1100萬元。驗收後,財政部門會按照600元/人的標準給我們撥款,我們村有8600多人,一共能有500多萬元,分擔了近一半費用。”

資金到位了,工程推進也快了。“去年7月份動工,今年春節前就能實現全村雨汙分流了。”王小輝表示。

“以前不少涉農專項資金都是‘戴帽’的,有指定用途,比如給公共設施的錢,就算有結餘,也只能‘趴’在賬上。”揭陽市財政局副局長謝小明說,涉農資金改革,按“大專項+任務清單”分類整體下達,給了縣鎮更多主動權,通過謀劃項目庫,各村缺什麼補什麼,按實際需要去投入建設,不再是公式化的改造。

扶持產業提升居民獲得感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發展產業。”在肇慶封開縣江口鎮勵志新村,回鄉創業的伍幸輝信心滿滿地向記者介紹農村電商產業的前景。“涉農資金整合了200萬元支持我們的項目,我們用這筆錢種植了150畝百香果,同時加強了渠道建設以及深加工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企業每年返利給村委會,利用資金激活本地農業產業。”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封開將發展現代農業與推進精準扶貧緊密結合,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股份合作、代耕代種代養等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目前,封開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類整合400萬元到農業生產發展類的四個“一村一品”項目,著力實現產業興旺,提升村民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