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非遗文化探寻——阳曲柳编

柳编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至今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传统柳编技艺是以柳条为主要原料,太原市阳曲县地处忻定盆地和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其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宜柳条的生长。在传统的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下,人们使用柳条编织生产生活所使用的笸箩、簸箕、编篮等。目前,阳曲县境内外,只有东黄水镇故县标的王还补艺人从事以编织簸箕为主的柳编行业。柳编经过割条子、脱皮、晾晒、编织四个步骤完成。不同的柳编制品有不同的编织方法,以编织簸箕为例,编织从起底开始编起,分为起底、固帮、缠边三个部分。柳编制品取材天然,纯手工制作,无污染无异味,造型美观,色泽高雅,结实耐用,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

非遗文化探寻——阳曲柳编

柳编技艺是历经数代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间技术,编织柳制品是一项有使用价值和审美创造的活动,其创作过程与流传过程都是劳动人民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简单工具与高超技艺的结合,是民间实用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的有机结合。具有实用、经济、艺术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非遗文化探寻——阳曲柳编

王还补自幼与其祖父、父亲学习柳编技艺,深谙柳编的各项要领,能随意用柳条编织各种生产生活器具,他编织的柳编制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销往阳曲周围县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王还补柳编作为一项独特的手工技艺,极具保护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从事柳编制定的人越来越少,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能的艺人更是少之又少,濒临失传的困境。每一种技艺的产生与凋落,都值得人们的反思,是什么让祖先留下的智慧现实变的黯然失色,关于柳编技术起源历史早,发展曾经遍及全球,时至今日这种百姓朴实的技艺日渐凋零,而坚守在一线的手工艺人们,呐呐无言地用行动进行着抢救朴实无华却又浸润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非遗文化探寻——阳曲柳编

王还补柳编技艺是从祖辈留下来传承至今的传统手艺,如今还以柳编编织技艺为生,他是阳曲传统柳编技艺的传承人,同时也是现代柳编制品的弘扬者。为此:一要积极扶持和培育阳曲柳编的传承人,开办柳编技术培训班力争将这一传统手艺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为人们的生活增色添彩。二是要将现代柳编产品在继承传统柳编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新技术、新设计理念、新功能、新的造型艺术对传统柳编器物重新设计编织,适应现代审美的需要。传统的柳编技艺并不能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消亡,而是在继承传统编织技艺中糅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编法,在器物生产中使柳编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三要符合现代消费趋势,柳编材料是可持续利用的材料,柳编工艺是富涵文化艺术的传统工艺,其具有地方艺术性及个性化的特点,柳编制品必须适应现代消费的趋势。四要借鉴国外柳编产品设计与生活方式的结合点,调研国内消费经验,设计适合中国人消费的柳编制品,实现从柳编工艺到柳编艺术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