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轉發-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

2019年四季度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報告顯示——


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

2019年四季度,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為99.6,比三季度上升0.6點,中經農業經濟預警指數為93.3,比三季度上升3.3點。與前三季度相比,四季度農業景氣指數的大部分構成指標呈現向好態勢:農業生產有所上升,務農收入增速小幅加快,勞動生產率持續增長,農產品出口降幅收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從未來預期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響,短期內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衝擊,但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特別是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政府惠農支農力度不斷加強,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不斷構建完善,預計未來農業景氣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中經農業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結果顯示,2019年四季度,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以下簡稱農經景氣指數)為99.6,比三季度上升0.6點。中經農業經濟預警指數(以下簡稱農經預警指數)為93.3,比三季度上升3.3點,連續3個季度在“綠燈”區運行。

景氣指標呈向好態勢

構成農經景氣指數的6項指標(僅剔除季節因素,保留隨機因素)中,與前三季度相比,大部分指標呈現向好態勢:農業生產有所上升,務農收入增速小幅加快,勞動生產率持續增長,農產品出口降幅收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

農經景氣指數比進一步剔除隨機因素後的農經景氣指數高0.8點,表明政府實施的一系列支農、惠農、興農政策有力支撐了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在構成農經預警指數的10項指標中,位於“紅燈區”的有2項指標: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和豬料比指標;位於“綠燈區”的有4項指標: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逆轉)、農林水財政支出;位於“淺藍燈區”的有2項指標:穀物及製品進口額、糧油食品零售額;位於“藍燈區”的有2項指標:農產品出口額、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從燈號變動情況來看,四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從“黃燈”升至“紅燈”,其他9項指標燈號均未發生變動。

農業生產增速加快

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農業生產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增長0.9%。其中,夏糧和秋糧增產,早稻減產。2019年夏糧產量2832億斤,比上年增加56億斤,增長2.0%;秋糧產量9919億斤,比上年增加110億斤,增長1.1%;早稻產量525億斤,比上年減少46億斤,下降8.1%。

全年糧食產量提高主要是受糧食單產水平提高的帶動。2019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1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6.6公斤,增長1.8%。但也要看到,受比較收益低和生產勞動投入強度大等因素制約,種糧積極性有所下降,糧食播種面積呈穩中略降格局,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4億畝,比上年減少1462萬畝,下降0.8%。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突出。2019年各地在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同時,調減低質低效作物種植,擴大優質高效作物種植規模,全國糧、經、飼結構調整明顯: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較往年有所增加;實施大豆振興計劃,2019年大豆播種面積1.4億畝,增長10.9%,大豆產量362億斤,增長13.3%。此外,糧食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種植比例提高,優質稻穀面積擴大。

牛羊家禽持續增長

豬肉產量下降,牛羊禽蛋產量均有所增長。2019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649萬噸,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牛肉產量667萬噸,增長3.6%;羊肉產量488萬噸,增長2.6%;禽肉產量2239萬噸,增長12.3%;禽蛋產量3309萬噸,增長5.8%;豬肉產量4255萬噸,下降21.3%。全國豬肉產量的下降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出欄雖有所下降,但存欄止跌回升。2019年全國生豬出欄54419萬頭,比上年下降21.6%;四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1041萬頭,比上年下降27.5%,但比三季度末增加366萬頭,環比增長1.2%。

牛羊肉產量和存欄均有所增加。2019年全國肉牛出欄4534萬頭,比上年增加136萬頭,增長3.1%;牛肉產量667萬噸,增加23萬噸,增長3.6%;四季度末全國牛存欄9138萬頭,同比增加223萬頭,增長2.5%。全國羊出欄31699萬隻,比上年增加688萬隻,增長2.2%;羊肉產量488萬噸,增加12萬噸,增長2.6%;四季度末全國羊存欄30072萬隻,同比增加359萬隻,增長1.2%。

家禽產量和存欄大幅增長。2019年全國家禽出欄146.4億隻,比上年增加15.5億隻,增長11.9%;禽肉產量2239萬噸,增加245萬噸,增長12.3%;禽蛋產量3309萬噸,增加181萬噸,增長5.8%。四季度末全國家禽存欄65.2億隻,同比增加4.9億隻,增長8.0%。

農產品出口降幅收窄

2019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為785.7億美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4個百分點,降幅連續3個季度有所收窄。其中,佔比重較高的蔬菜出口額為125.7億美元,同比下降0.4%,降幅收窄1.8個百分點。

糧食進口同比降幅連續兩個季度收窄。2019年,我國穀物及其製品進口額為64.2億美元,同比下降8.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9.5個百分點。小麥進口10.0億美元,同比上升16.9%,而前三季度為同比下降4.0%;大豆進口353.4億美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5個百分點;稻穀和大米進口13.0億美元,同比下降20.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4個百分點;玉米進口10.6億美元,同比增長34.8%,漲幅擴大2.2個百分點。

價格漲幅繼續擴大

四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28.5%,漲幅比三季度擴大14.6個百分點,上漲幅度較大,主要受畜產品尤其是生豬價格帶動。其中,畜牧業產品價格上漲69.7%,漲幅比三季度擴大37.7個百分點;林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1.8%,而三季度為下跌1.8%;種植業產品價格同比下跌1.5%,而三季度為上漲1.1%;漁業產品價格為同比下跌0.3%,而三季度為同比上漲1.2%。

四季度三大主糧價格漲跌互現。其中,玉米價格同比上漲2.5%,漲幅比三季度擴大1.2個百分點;稻穀價格同比下跌2.0%,跌幅擴大0.7個百分點;小麥價格同比下跌0.2%,跌幅收窄1.7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繼續上漲。2019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4.6%,漲幅比前三季度擴大1.1個百分點,連續3個季度持續擴大。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主要由仔畜幼禽及產品畜價格上漲導致。2019年,仔畜幼禽及產品畜價格同比上漲45.8%,漲幅比前三季度擴大18.2個百分點;同時,飼料價格上漲1.3%,漲幅比前三季度擴大0.1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其餘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均延續了回落格局。

豬料比持續走高。四季度,豬料比為13.82∶1,連續6個季度保持持續上升態勢。集貿市場價格調查顯示,在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後,受生豬存欄和補欄不足影響,生豬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從未來走勢看,2020年上半年豬肉供給仍保持偏緊狀態,豬肉價格將繼續維持在高位。但從中長期看,隨著國家穩定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陸續出臺以及生豬產能逐步恢復,豬肉價格或將有所回落。

終端食品需求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反映最終消費的糧油、食品零售額為14525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雖比前三季度小幅回落0.4個百分點,但仍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2.2個百分點。

投資增速由降轉升

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為5762元,同比名義增速為7.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1.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由2018年的2.69縮小至2019年的2.64。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與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帶來的農村居民轉移淨收入增長較快相關。

2019年,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27863億元,同比增長0.7%,而前三季度為同比下降2.1%,實現了由降轉升。政府相關部門應持續加大金融服務力度,提高涉農資金貸款需求的保障力度。財政農林水支出增速有所回落。2019年,財政農林水支出22420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2.4個百分點,且低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個百分點。政府應繼續加大支農、惠農、興農力度,並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進入農村農業領域,促進農業投資力度不斷提高。

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速穩中有升。2019年,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為人均32717元(可比價),同比增長4.9%,增速比前三季度快0.2個百分點。

農業景氣延續平穩

從未來預期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響,農業經濟面臨農產品、生產資料、種畜禽運輸受阻、產銷不暢以及農業相關企業用工難、用工貴等問題,短期內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衝擊。但要說明的是,疫情對農業農村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不改變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特別是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政府惠農支農力度不斷加強,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不斷構建完善,農業農村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有序發展,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預計未來農業景氣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經模型測算,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農經景氣指數分別為99.0和99.5,農經預警指數分別為86.7和90.0,呈總體平穩態勢。

為了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一要堅持質量興農,促進農業高效發展。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優質農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對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要大力推進農業全程標準化,儘快建立健全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農業標準及技術規範,健全完善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並加快與國外先進標準全面接軌;要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要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二要加大政策扶持,持續加大支農、興農、惠農投入。農業屬於弱質產業,對政策的依賴力度相對較大,應持續加大公共財政向“三農”傾斜力度。要建立國家農業投入增長機制,優化農業投入結構,實施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影響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要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推動農業信貸擔保服務網絡進一步下沉,緩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加快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確保農業綜合供應能力穩步提升。由於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化和產業化程度偏弱,農業抗風險能力不強,農業綜合供應能力有待加強。特別是當前我國養殖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高,綜合供應能力存在明顯的週期性,受突發因素影響較大。要持續加大“放管服”改革,簡化並且加快養殖企業新建、改建、擴建養殖場的審批流程;開展養殖標準化試點,創建一批可複製的高質量標準化養殖場,並將成功的經驗在全國推廣,促進養殖標準化和規模化。(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