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很多小時候吃的東西特別好吃,現在不是那麼想吃了,是要求高了,還是味道變了?

嘴強王者召喚師


怎麼說呢?一是美食本身有變化,品質不再變得那麼純正,口感也差了。一方面是告別了物質極度匱乏。這是主要因素。筆者小的時候在農村,家庭人口多,老爸一個人上班,供養我們,而且那個時候整體生活水平也不高。我們一天除了一日三餐,可供打牙祭的零食幾乎沒有!要是誰吃“零食”(正餐食品,在非用餐時間享用,我們俗稱“盤飯”,)這種行為是要被笑話的,大人一般也不允許。我們能夠吃到的零食,在春季以後就是各種即食山野菜,如之前我在《童年記憶.榆樹錢》所提到的榆樹錢,山蔥,山韭菜,山杏兒,夏季地理的“酸漿”……都是我們口中的美食。冬季了就是炒的爆米花(基本上不開花的玉米炒熟品),燒土豆。大人們挑水的時候的薄薄的冰片,都是我們爭相搶奪的美食!因為實在沒什麼可以吃的!只有過年了,除夕晚上能夠吃上一頓凍梨,亦或蘋果,幾塊糖!麻花,麵包一年中是很少吃到的。所以啊,食品品質下降只佔一個很少部分的因素,是因為我們告別了物質極度匱乏,經歷了從吃飽到吃好,是不再如飢似渴,不是美食變壞,是舌頭變刁!


曙光人才


這裡有辯證法,物以稀為貴。我是五零後,那個時代,物資比較匱乏,各種生活用品是供給制。糧食安工人、學生、無職業人員供給。家庭孩子多幹活人少,月底沒有糧食吃,只能用菜幫子加些玉米麵熬稀飯喝,烀個玉米餅子只能讓工作人員吃。我記得那時最好吃的菜就是蒜薹炒肉最好吃。一年能吃上二、三次就不錯了。那時候豬肉憑票供應,家裡攢著肉票過年過節包餃子,包包子吃,平時做菜沒有肉。如果用肉炒蒜薹那時太好吃,總認為蒜薹是白菜、蘿蔔、芸豆,茄子中之類菜中最好的菜。

現在不管蒜薹炒雞蛋,蒜薹炒肉,都不愛吃。而且是隻吃一頓,下頓不吃。我也常問自己為什麼不愛吃小時候最愛吃的蒜薹炒肉,蒜薹炒雞蛋,是自己口味變了嗎?自己想的確是變了。現在做菜是頓頓有肉,肉都吃膩了。就說蒜薹把幾乎是一年四季都有。在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蒜薹是大面積種植,化肥農藥頻繁使用。蒜薹沒有過去的味道。豬肉是速成豬,肉的質感不如供銷社在農村收購的農家用地瓜蔓,花生蔓地瓜,花生餅喂得豬,生長前都在一年以上,這樣的豬肉吃起來特別香;蒜薹種植也不是大面積,不使用化肥農藥。

最主要還是人的口味和味覺發生了變化,雞鴨魚肉吃的太多了,人越來矯情,開始對食物挑三揀四。還是那句話:飽了不好吃,餓了賽玉米。


海納百川233699882


為什麼小時候吃的東西特別好吃,現在切不那麼想吃了,其實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特別是在農村,經濟還很落後,生活水平也很低。

我是出生在農村的一名80後。從我讀書記事起,那時候我們村有電視的寥寥無幾,一到晚上播放好看的電視劇,有電視的家裡肯定被擠爆。那時雖然有電,但經常停電,晚上讀書很多時候是點著蠟燭或油燈。


我剛讀一年級的時候,那時糖果一個一分,油條一條五分,瓜子一杯五分還有酸梅粉 豬油糖等等。相對現在來說是非常便宜,但那時候切吃不起,只有偶爾攢點零花錢才能吃的到。小時候盼的是逢年過節,有好吃的,有壓歲錢,感覺那就是一生中最快樂的事情!

雖說現在有些東西的味道變了,有的味道變差了,也有一些東西味道變的更好了。但不管怎麼樣,吃起來就是感覺沒以前好吃,最主要還是經濟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是偶爾吃,現在是經常吃,很多東西都吃膩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謝謝!


阿登愛美食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屬於服務行業,兩年之後出徒,我又到另一個門市工作,上班的,東邊一點,有一個狗不理包子鋪,那裡老排隊。有時候等一個多小時才能吃的包子,有時候吃午飯,不想回家了,包子鋪吃包子,粘著芥末,一碗小米粥,上別地兒吃包子,都沒有他那好吃,那的包子一咬一流油,吃著也不膩,有專門的地方供應肉,到現在我不想吃外面的包子,因為我吃不出來那種味道 。

在我們工作的後面,有一個清真小吃店,有時候在家不吃早點,上那裡買早點去,那裡的炸糕,油餅特別好吃,炸糕,真是外焦裡嫩,油餅,又大又鬆軟,現在也買不著這麼好吃的東西。

好多小吃店的職工都下崗了,小吃店撤了,包子鋪撤了,好多小吃,和包子鋪,是私人開的,個人承包了,一心向錢看,不管質量,吃不出以前的味道了。


淑敏1955


尤其的農村的孩子更深有體會,小時候夏天的時候,花5分錢買一個冰塊,有很多顏色可以選擇,甜中帶苦的那種,一天要吃好幾個,凍的很實,小時候的牙齒也很給力,但是在吃之前要在牆上摔幾下,讓冰塊成為碎塊,這樣吃起來能更快的入口,當時能吃到冰塊已經很不錯了,把一塊冰塊放進嘴裡,用牙齒一咬,嘎嘣嘎嘣的相聲,加上冰涼的感覺,甜中帶苦,真是值的回味,但是現在已經找不到原來的味道了。

現在有更多的花樣,更多的牌子,但是沒有以前的感覺,人已經奔3了,可能更多的是忙碌掙錢,經歷的場合多了,飯局多了,人也在發生變化,所以味蕾也跟著提高,今天有應酬去了A餐廳,如果這次感覺不好吃,那麼下次也就不會來A餐廳了,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




笑談今朝


我記得小時候吃辣條覺得很辣。但是現在買覺得不但不辣沒有那個味道了。其實是外面的世界大了你的選擇也多了,用一句老話講嘴吃叼了,外面各種各樣的美食太多了,而小時候只有那幾種,但搞到慶幸的是我們還是都想回味小時候的記憶和味道的,現在夜市好多推車賣小時候的零食買的人也挺多的。說明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角落留著小時候的記憶。沒事多跟那些老同學聯絡聯絡感情吧,畢竟那時候的我們都是最天真無邪的!


我是少個媛啊


哈哈這個問的對小時候餓怕了,吃什麼都新鮮,尤其是小時候吃的7毛錢的佳佳愛方便麵,不知道你們吃過沒有,當時能吃上那個一包方便麵感覺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當然現在拿桶十幾塊錢的泡麵放著有時也不喜歡吃,可能是生活好了,對以前的東西沒有那麼嚮往了或者是味道變了。

還有小時候沒有冰箱,去商店買一個一毛錢的老冰棍大熱天的舔著吃,感覺很酸爽,現在也有老冰棍,但是再也吃不出以前的那種感覺,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然可能是因為幸福指數高了,對幸福的起點高了。沒有以前的感覺了。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都喜歡回憶起小時候的種種,就像別人說的,小時候是哭著哭著笑了,長大了是笑著笑著哭了,願我們珍惜現在的每一分鐘,努力活好自己。





我用蒼老疼愛你4


小時候,大概就是八九歲的時候,八零後都知道的,三鮮伊麵,那是真的好吃。

那個時候,吃一包方便麵就等於現在的小孩吃頓肯德基之類的感受。

最早的三鮮伊麵麵餅是油黃油黃的,調料也只有一袋粉包。方便麵最開始是紙包裝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換成黃色塑料袋裝的。

記得每次煮麵的時候,嫌蜂窩煤爐子燒水慢,就直接倒水壺裡的熱水,面下鍋,趕緊磕進去一個雞蛋,隨著面煮開,香味也順著熱氣冒出來。

那個年代的方便麵是個新食物,沒有那麼多種類可以選擇,但這個味道就是每一次吃都像是頭一次一樣好吃。

後來上了初中了,開始有統一,康師傅等等一下出來好多種,三鮮伊麵漸漸的也就被遺忘了。

方便麵口味越來越多樣化,品牌也越來越多,

但是吃來吃去,總會想起當年的三鮮伊麵,那個蜂窩煤爐子上飄著的香味,可是這種味道已經沒有任何一種方便麵能吃出來了。


天天天使1


小時候感覺特別好吃的東西,現在吃來,已感覺索然無味。小時候從八九十年代或以前長大的成年人來說,或許都會有這種感覺。

我認為是因為,那個年代,物質生活普遍不是很豐富。在普通人家庭裡,一年也難得吃上幾次好東西,所以在平日裡能吃上一頓不常吃的美食,那自然會感覺滿齒留香,回味悠長。猶記得吃過一次媽媽做的最美味的爆炒羊肉,這麼多年過去了,那次吃羊肉的經歷,再沒有忘過。

那為什麼現在再也吃不出以前的美味了呢?我想是因為,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那些不容易吃到的美味,如今可以在超市、菜市場輕鬆買到,很容易滿足自己的食慾。經常能吃到的美味,慢慢的食慾就會變差,感覺不那麼好吃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食材變了。那時候的豬肉,喂得都是玉米、蔬菜,而且基本處於散養狀態,一兩年才能長成,所以肉的口感,是現在飼料養殖,半年不到就出欄的豬肉,所望塵莫及的。





我叫郭自在


我回答問題有過習慣先看看別人怎麼回答,有一點我是認同的,就是小時候食物比較匱乏,我舉過例子,小時候的零食爆米花是最常見的一種食物,我們家的爆米花是媽媽用杯子分而食之,就分到一點當天也捨不得吃,還想留一點第二天帶到學校去吃。

還有一點大神們沒有提到,我把它提出來供有識之士探討,就是化肥用多了。食物也變味了,過去農作物用的都是農家肥,現在都用化肥。就連養豬,養魚,養雞等都用上了伺料,過去的紅燒肉,燒起來很遠就能聞到香味,吃起來還有淡淡的甜味,現在的瘦肉沒有嚼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