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人生智慧:不能只盯著得到沒有?有失才會有得

人生智慧:不能只盯著得到沒有?有失才會有得

《道德經》:“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聖人就是聖人,有其獨物的智慧,做事遵循自然和社會規律,遇事能夠順其自然,隨遇而,這是最明智的人生哲理。可有的人為人處事卻是為了自己得到,為了名與利是挖空心思,絞盡腦子,而不惜弄虛作假,為的就是一已私利 ,如此之人功利性太強,最終是適得其反。

人的生命包含肉體和精神,前者是人生存的基礎,後者是人生的昇華,做人如果一味地追求有用之物,還不如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無用之物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人只要心態好了,想開了,放下了,坦然了,就會收穫意想不到的人生精彩。一個人一心只想得到,不想失去,反而還得不到,這也叫無為才有為的道理。

人生智慧:不能只盯著得到沒有?有失才會有得

商品經濟社會,人們為賺錢成天都在忙碌著,這是人的物質需求,理所當然。但有的人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想的是一個”賺“字,一個”得“字,從沒有想到要失去。人的物質慾望太強了,心情就會浮躁,眼睛緊盯著一個得字,遇事就會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不願意付出和失去,最終還會損人利已,無論幹什麼事都是為自己打算,打的全是個人的小算盤,不顧及別人的利益。如此,就會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有了這樣的心態就會失去良心,失去道德,做人沒有德,哪能得到呢?

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孔子2000多年前說的話,雖說拿到現在不能全管用,但還是有一定借鑑意義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人生境界,有了做人的格局,就會有自身存在的價值。現實社會就是如此,越是賺錢和發財心情太迫切的人,越是掉進”錢眼“的人越是難發財,做人不能太功利化,不能太勢利了,更不能太低俗,太自私,太自我,如此會適得其反。

人生智慧:不能只盯著得到沒有?有失才會有得

就像運動員比賽一樣,心裡總是想拿到冠軍,心理壓力太大,人就緊張了,這樣是比不出好成績的,只有放鬆心態,做到輕鬆上陣,才能發揮自如。可見,運動員在場上比出好成績需要放下包袱,要有一個好心態。賺錢也是如此,要放下得失,有失才會有得。

有句話說得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做人就是這樣,一心只想得到,不想失去,這樣就難以得到。如果想得到,就要擺正心態,做到有失才有得,只有堅持努力,辛勤付出,有了這樣的好心態,好行為就會有福報。古人的智慧就是做人要糊塗些為好,人糊塗了才會有好心態,才會不怕吃虧,不怕失去,也不怕別人說三道四。如果做人太精明瞭,就會事事算得一清二楚,如此,就不利於與人和諧相處。做人處事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道理,做人不能只做加法,不做減法,所謂的聰明人就是隻做加法,而不做減法,這樣的人就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