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01关于汉代服饰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期的上升时期,在这之上一些工艺美术却有着卓尔不凡的体现,恰如汉族服饰。在整个汉代历史长河400余年里,汉代服饰的这种美术作品,增加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体现,更多让后人垂涎三尺的就是艺术欣赏。

汉代文学作品中可以窥见人物的服饰描写可谓是数量繁多,汉代服饰作为那个时代的一种外在显现的文化,在装饰和美观上面,进一步被赋予了一种种族、生活习俗及其外在的表现,更容易通过服饰的变化发现背后所蕴含的审美观和文化内涵。

但是纵观汉代历史,汉代服饰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在汉朝初期,人人经历过长久的战争,各式各业百废待兴,而汉朝服饰在继承战国楚服和秦代服饰的基础上,经历过黄老之术和楚风文化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相对的纹饰文化。但是服饰文化并没有止步不前,几乎在不同的时期,服饰文化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02汉代服饰纹样变化及动因下的汉代文化

(一)楚风和道家文化的融合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直接导致了服饰纹样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汉初的经济实力是很让人揪心的话题,百姓在秦朝暴政和楚汉战争之后,社会经济凋敝,即便结束了战争,整个西汉初期还是存在诸侯叛乱和匈奴的不断挑衅。这种内忧外患的状况下,汉初不得不采用“黄老之术”来巩固经济,而服饰的发展也必须仰仗这种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所以昔日的苦难,让西汉初期人们对于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处处显示出拘谨,所以这个时期的服饰,更是一种“小心”的创作,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衣裳整体呈现不露体肤为主。比如汉代男子服装——袍,袍服式样大多以大袍为主要的创作对象,这种大袍多以袖口收紧,领子为袒领为主。

这个时期的服饰整体朴素简单,就连服装上的纹饰也有着拘谨、内敛之美,似乎更能明确的展示出服饰和自然整体结合,比如

汉代服饰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几何纹样,多半以“菱形”、“六角形”、“回纹型”为主,中间在加上多种自然纹样辅饰,就构成了汉初人们的服饰特点,但服饰整体风格略显沉闷。

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汉初人们生活来之不易的一种体现,更多的是一些学说对于服饰的影响,在前期文章《 》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二)外来文化和儒家文化间接的促就了汉代服装饰样的变化

·外来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创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其发展也要不断的创新和汲取,这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整体风气和外来文化的熏陶,在汉初,可以说出楚风文化对于汉初整体审美力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后汉武帝积极抵御匈奴,开拓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也将这些外来文化整合成了西汉中期的审美观,为汉族对于服饰的创新契机。东汉晚期随着佛教的传入,服饰或多或少也因此而改变从整体看来,中国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边疆地区这几种不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融,为服饰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点子。

在西汉中期,承平已久,对边疆诸族战争又节节胜利,匈奴的败退,和西域众国的对于汉廷的仰慕,让汉朝人民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许是心境的扩大,人们对于服饰上更能体现出宽远宏大,比如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乘云绣”这种纹饰中就有云彩图案,云彩作为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来睥睨世间万物,这种流动的弧线,上下左右随意不受拘束,转折处又刻意将线条加粗,借此来突出一种动态的美,这种风格是通过此来增强装饰表现力。

经过“丝绸之路”之后,汉代的衣服面料如丝绸、绮、纱、绢、缟、缣、素、绫、锦、罗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刺绣工艺也得到了进步,这种刺绣的针法多半辅助精巧和花色多样来展现,列如汉代服饰不在遵循商、周时期崇尚的中心对称和反复连续图案,通过以一系列的重叠缠绕加以表现。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儒家学说的影响

汉武帝时期国家内外上下一致推崇儒家学说,汉武帝以人心来巩固政权,在“君权神授”这种大背景下,汉代服饰风格的形成与等级差别开始加剧体现,汉初由于国民经济赶不上,再加上帝王将相皆都是出身草莽,对于一些皇权思想还没有本质的崇尚,所以对于服饰西汉并未作严格的规定,为了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只能为通过冠帽及来体现的,那个时期的服色总体上仍遵循秦黑。

待到服饰文化等级的确立之后,百姓不管多有钱,也不得僭越去穿不属于自己的衣服。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关系,衣服上的图案和颜色开始进行明文规定,在不同的官职之后这能固定几种图案,服饰图案除了十二章纹样的继续延用外,其他的都开始规划作为一种地位的象征,意义更加浓厚。

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抬高了士子的地位,更多的还是体现君权。为此,一些官办的手工业者为了尽可能的满足统治者审美,在服饰饰样的设计中更加体现出艺术的视觉,

在众多的图案造型中,更加集中运用龙、凤的寓意。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龙凤纹饰


(三)“名人效应”这种方式,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汉代服饰饰样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汉代改变了生产设备之后,汉代的纺织业的产量大大提升,为了迎合这种趋势,新的服饰面料和织绣工艺的推陈出新,使人们开始追求“美”。

而这种“穿在身上的美”是要满足穿着者内心的认可和别人对于他的外在表现的一种认可,故而个人的审美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朝时期的穿着变化。

想必大家听过“林宗巾”的故事,在东汉后期,郭林宗偶然出去,天公不作美,路上就下起了大雨,雨水将他佩戴的头巾淋成两角,这本是极为尴尬的一幕,人们见,觉得新奇而好玩,开始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效仿,而后人也将这种戴法称为“林宗巾”。

从上面这个列子我们可以看出,服饰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还是来自于一个“名人”的宣传。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后汉书·马廖传》中有记载:

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全是帛。”

从以上记载看,“名人效应”对与汉代服饰举重若轻的地位,这些纹饰中小细节也在不断的影响那时期的人们,女子发式也由低垂发髻渐渐变为高髻,除过体现出整个汉朝渐进的自信状态,也慢慢展示出另一个弊端。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君权,不断削减丞相一家独大的权利,开始提携身边的宦官,这种弊端,让当时的士子普遍受到冷落,宦官开始轮番干预,再加上地主土豪不满等级制度,在西汉末期和东汉末期这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正是在这种君臣不分,尊卑不明的大社会下,人们对于服装的固有的审美观打破,个人追求美的权利,所以东汉的时候,服饰的品种增多,这种不断的推陈出新,终于结束了以善、合礼为美的伦理等级的服装特点,为魏晋时期服饰自由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03小结

汉代服饰纹样和一些等级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在整个汉朝历史上,汉代的服饰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充实的体现,在实用性方面,通过一些改变的纹饰来增加美观性,在伦理道德方面又通过纹饰来反应等级之分,在自然方面,通过纹饰的安排又有哲学的体现,这些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汉代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总之,汉代服饰这种内在和外在的蕴含,是历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一章。

-END-

参考文献:

《后汉书》、《史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汉代装饰纹样的意象设计》

特别提示:文章创作不易,烦请转载其他平台请提前告知,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其他平台,后果自负。

人海茫茫中,你我溺逝于人潮拥挤中,相聚片首,还好与你共烹茶饮酒。

以汉代服饰中纹饰的变化,浅谈与之相关的汉代礼仪和生活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