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第二期

這一篇是承接上一篇的,當然也可以單獨來看這一篇,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上一篇,是深度解讀童話系列第一期,閱讀量和收藏量還可以,看到出來大家是比較喜歡這個系列的,所以會繼續更下去。



前情提要:我們通過《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這本書,來引出我們對原版《格林童話》的分析。

書評 | 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第二期


在《格林童話》創作時,歐洲的背景是這樣的:戰亂不斷、人心扭曲。而在那是個才華橫溢的時代:

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的這段期間,正是德國文化的鼎盛時期;在文學界有歌德、席勒,哲學界有康德,音樂界有莫扎特、貝多芬、海登。在濃厚的民族意識薰陶下,民眾逐漸對日耳曼民族的歷史、神話、傳說,乃至於鄉野故事感到興趣,而格林童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格林童話》的首版也是在那時被完成。我們在上篇中分析了《白雪公主》這一經典例中所反映的歐洲歷史背景和深刻的人性。


書評 | 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第二期


而接下來,進入正文,我們也是繼續來對其他一些比較耳熟能詳的故事,進行分析:

灰姑娘


書評 | 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第二期

首先有一點,灰姑娘和白雪公主是不同的。有什麼不同呢?灰姑娘是

很早就存在的童話。所以它是被收錄並加工而成的。

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紀記敘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臘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這被認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洛多庇斯當時正在溪水邊洗衣服,突然一隻鷹飛過將她的鞋子攫去並讓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腳下。法老隨後要求國內所有的女子試穿這隻鞋子,看看是否合腳,最後找到了洛多庇斯。法老愛上了洛多庇斯並娶她為妻。

所以現在流行的有很多版本,其中最為流行的兩個版本,是如下兩個:

法國作家夏爾·佩羅。這個版本中新增了南瓜、仙女和水晶鞋。在這個版本中,灰姑娘最終原諒了兩個姐姐。


而另一個版本出自格林兄弟,這也是我們將分析的版本。這個版本中,幫助灰姑娘參加舞會的,不是仙女而是母親墳頭的榛樹。

在這個故事中,兩個姐姐想要通過把腳削掉一小部分的方式讓腳穿上鞋子,以期騙過王子。兩隻小鳥提醒了王子,在故事的最後還把兩個姐姐的眼珠啄掉。

我們當然來看第二個版本,同樣的我們先回想一下:這個故事裡面是否存在什麼矛盾的地方,或者長大後回想起來,覺得有些不對勁的地方。

既然要解析《灰姑娘》,我們可以先聊一下,“灰姑娘”在現代的研究中的一些熱點知識。

這一部分可能有些無聊,如果想看故事具體解析的朋友,可下翻。


“灰姑娘情節”與“逆襲”

我將這個作為放在第一個講,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它是在新版《格林童話》中研究出來的,符合我們的認知,不會像下面幾點那樣,顛覆你的三觀;另一個,它是《格林童話》對於現在的影響。

很多朋友可能對此感到好奇,或者沒有聽過這個名稱:“灰姑娘情節”。但是這個名稱是很有名的,比如我們都快聽爛了的幾部作品:《簡·愛》、《傲慢與偏見》等,都被認為體現了”灰姑娘情節“。

灰姑娘類型的故事,開始孤苦伶仃不起眼,但之後光華萬丈,或者獲得幸福。而對這類故事念念不忘特別中意,就叫“灰姑娘情結”。

想想看,與“逆襲”這個詞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們來想想《灰姑娘》。

開始時,辛德瑞拉,也就是灰姑娘,穿著窮酸的衣服,被繼母要求做雜活;但是當在最後時,灰姑娘嫁給了王子,享盡富貴、有高的地位,並懲罰了繼母幾個。

這是不是我們所常說的“逆襲”?

同時,“灰姑娘情節”,最顯著的特徵,在於“灰姑娘”們總是

追求獨立自由的同時,又渴望戀愛被男性保護

也就是”灰姑娘情節“,總有個男性的參照物。

而我們稱之“逆襲”的,往往也有個逆襲參照物,比如農家小子翻身霸道總裁,對以前的拜金女不屑;女主眾叛親離,但最終打拼出一片天,讓以前看不上自己的男神後悔。

所以這是一個我們常見的心理,而如何去對待這樣的心理呢?如何去理解對待有這樣心理的人呢?

我們可以去思考。


接下來就是對於故事的具體解析:

1.灰姑娘為什麼要求父親帶回一條樹枝?而恰巧又是一根榛樹枝條,這代表了什麼?  

根據法蘭克王國的《沙理加法典》和中世紀後期的《薩克遜.休比蓋爾法典》,在讓渡土地所有權時,原有的地主會取土塊、草木或樹枝交給新地主,象徵財產的轉移。因此,父親送樹枝給仙度拉,也可以解釋成他將妻子的嫁妝和財產讓渡給女兒。

灰姑娘要求父親將樹枝給他,在原版中,父親一開始並沒有同意,並斥責了灰姑娘;當然在現在版本中已經沒有了。

我們看,灰姑娘當時在家中的地位已經非常的低了,而且他的兩個姐姐一個要衣服,一個要珍珠鑽石,所以灰姑娘只能要一個簡單的禮物,地位遠低於衣服和珠寶的禮物,而她選擇了樹枝。

可能父親是覺得,這樣的禮物,會有損別人對他的形象;但我們可以看見,灰姑娘在這個家的地位如此之低,所以,父親應該不存在的擔憂。

我們反過來推歐洲歷史。那個時代,在19世紀的歐洲,戰爭、土地兼併、財產侵吞是件屢見不鮮的事。

這位父親在灰姑娘母親死後重新組成家庭,真的有將灰姑娘當成家庭成員在看?他不願把樹枝給灰姑娘這一件事,包含著的不僅僅是不願給這樣的禮物,是不是還存在著,作者對於那個時代貴族某些行為的批判?


我們再來說“榛樹枝”。其實“榛樹枝”本身在《格林童話》中有一個故事:

一天下午,耶穌躺在搖藍裡睡著了,他媽媽來到他身邊,滿懷喜悅地望著他,說:“我的兒,你睡著了嗎?好好睡吧,待會兒我去給你摘一把草莓來,我知道你醒來後,看見草莓準喜歡。”在外邊的森林中,瑪利亞找到了一塊地方,上面長滿了令人興奮的草莓。等她彎腰去摘時,猛地從草叢中竄出來一條蝰蛇,把她給嚇壞了,她丟下草莓,扭頭就跑。那條蝰蛇在後面緊追不捨,瑪利亞急中生智,迅速地躲進了一叢榛樹下,靜靜地站在那裡,最後蝰蛇離去了。後來她又摘到了草莓,臨回家前她說:“榛樹這次保護了我,將來也會保護其他人的。”因此,從很久遠的時候起,一根綠色的榛樹枝就成了對付蝰蛇、其它蛇類以及所有在地上爬行的東西的最佳保護物。

我們在說一個女人很壞時,我們可能會怎麼說?我們說這個女人有“蛇蠍心腸”,表示她的心很毒辣冷些。而文中的“蝰蛇”恰是一條毒蛇。

我們可以推測,作者將後母幾人稱為毒蛇,為什麼稱她們為毒蛇呢?作者是不是對於當時社會的某些人存在批判?

我們繼續來聊。

灰姑娘取得榛樹枝,並種下榛樹枝,而最終灰姑娘也獲得了保護,藉助榛樹獲得了幸福。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的推測,是有根據的並符合書中的情節。


其實還有一種解釋:

德國人更把榛樹視為「生命之樹」,每逢豐年祭或復活節時,小孩子都會拿著榛樹的樹枝拍打女孩的臀部,將花果植物的生命力移轉給女人,並藉由這樣的儀式,來祈求豐收、多產和幸福。

根據貝提罕的解說,仙度拉在母親的填前種植榛樹,其實也帶有「在人心中孕育母性」的含意。

在孩提時代接受母親的愛,培養出內心中對人類的基本信賴,以及對人生的自信心。人之所以能夠跨越人生中的層層艱苦,其實是靠著殘留在記憶中的母愛來作為努力的原動力;即使在母親亡去之後也一樣。

榛樹枝代表分享與生命力,所以可以說是作者特意選擇的一個意象,是有深度和象徵意義的。


書評 | 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第二期


2.為什麼灰姑娘逃跑時會掉落一隻鞋?為什麼一定要求十二點之前離開?

鞋是個比較特殊的意象,大家注意到了嗎?

我們知道灰姑娘逃跑時,可以掉落的東西很多。比如說手套,西方的舞會上,戴手套,例如貴族的白手套,是很常見的。作者完全可以說,掉了一隻手套,而手套非常的小,只有辛德瑞拉的手可以戴上,那麼也同樣說的通。

所以我們來嘗試挖歐洲的歷史,看看有何寓意。

在德國維斯特法倫地區五月一日的節慶中,有一個讓女孩跳過火堆的儀式。如果女孩在跳過火堆時鞋子脫落,就表示她已經不再是處女了,而仙度拉也是遺失了一隻鞋子,光著一隻腳逃回家裡的。


作為德國的大作家,格林兄弟對於德國的文化,非常的熟捻。所以對於一些德國的典故,也是手到擒來。

在當時的歐洲,超過半夜十二點,可以算是過夜。

過夜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暫時不清楚。我們來繼續往下推:

灰姑娘在故事中,是一個純真善良、勤勞美麗的人設,所以必然要在十二點,過夜之前逃離。

很多人不解,“純真善良”是怎麼推出來的呢?

因為小鳥。我們常常將“純潔善良”與大自然聯繫起來。文中,灰姑娘受到了榛樹和小鳥多次的幫助,所以,在一般人的眼中,“灰姑娘”這樣的形象,便是純潔善良的少女。

不過,灰姑娘是否真的純真勤勞美麗?或者這個鳥的形象真的代表大自然嗎?我們下面會談到。

繼續上文,所以我們發現,在舞會上,而其他人都沒有離開時,灰姑娘要匆匆逃離。

我們常在一些歐洲文學、歐洲史學中看到,描述歐洲貴族的私生活,他們是非常的混亂的。

但是有多混亂呢?

我們不清楚,但這可能就是灰姑娘逃離的原因。

《灰姑娘》中的這一細節,是否就包含了,格林兄弟對於當時社會的一些批判與反思?


3.灰姑娘的兩個姐姐,跺腳試鞋;小鳥啄瞎母女三人的眼睛

母女三個人一面哀叫,一面逃跑,但就是逃不掉小鳥的攻擊。不一會兒,小鳥便把她們的雙眼給挖了出來;結果她們母女三人日後便瞎著眼過完一生……。

這兩個情節是《灰姑娘》中,最殘忍的情節,不知道大家小時候看的感覺怎樣,有沒有感到什麼不對勁。如果作為一個兒童向的作品,這樣的情節,是否過於血腥?

首先說兩個姐姐削腳試鞋。小的時候,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只是覺得,這兩個姐姐,太過的愛慕虛榮,為了得到榮華富貴和王子的寵愛,不惜削腳。

不過,首先問下我們自己:如果在現代,用一般人的視角來看,這樣的事在我們身上可能會發生嗎?

答案基本一致,不會。

不過,這我想起了中國古代的

裹腳陋習

在裹腳盛行的時候,裹腳是很常見的。不如這麼說,當時的社會共識,認為裹腳是理所應當的。家裡的大人、長輩雖然可能心疼裹腳的痛苦,但也會勸導你,甚至強制裹腳的執行。

我們反回來看,《灰姑娘》這個故事。

兩位姐姐想要以削腳來嫁給王子,她們的父親沒有阻止他們,她們的母親勸說她們;而王子發現了真相後,第一反應是被欺騙的憤怒。

發現了嗎,《灰姑娘》中跺腳試鞋,人們的反應,與,中國古代時,人們對於裹腳的反應,多麼相似。

作者想要批判的,是什麼呢?只是那對母女的愛慕虛榮呢?

還是整個社會,在戰爭和混亂的情況下,某些異化的恐怖?對於當時歐洲社會,深深的反思?


我們再來看,“小鳥啄瞎眼睛”。

我們小時候對於《格林童話》中很多懲罰措施,覺得是壞人的罪有應得。

但是我們細品之後,卻覺得這樣的懲罰,是否有些不妥。

我們說,灰姑娘的人設,是“純真善良、勤勞美麗”。

但如果,作為一般“善良”、“大自然”象徵的小鳥,在文章中表現的,是有些殘忍的。

所以她又是否純潔善良呢?


《灰姑娘》的故事,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是被很多人所向往的。貧苦但勤勞的灰姑娘,嫁給王子,獲得幸福。就比如一開始提到的,“灰姑娘情節”。

但我們要知道,首版的《格林童話》,並不是兒童作品,而是成人向的。

它有著故事的同時,反思的還有當時的社會,有著對人性深度的解析


寫的還是出乎意料的多吧。可以說有很多東西可以去解讀。

不過,我一直認為書評的文章是什麼呢?它不是要給你理清這個故事,而是挑出其中有價值的,值得思考的地方,告訴你,推薦你去讀這本書,並在讀這本書時,能夠更深層次的思考

原版童話系列,今天出到了《灰姑娘》。第一期是《格林童話》總的背景和《白雪公主》。如果大家喜歡的話,我會繼續連載,與大家一起來思考童話中的歷史與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