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怎麼保證不被人鑽空子?

連續幾天,有不少網友在各種平臺問我,怎麼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我今天就談一談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個人看法。我知道,大家對此的爭議性非常大,我的看法只代表我個人,也不一定對,僅供大家參考吧。


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怎麼保證不被人鑽空子?

首先,這個意見稿出臺後,在網絡上引起如此強烈的反應,還是讓我有些意外。網民對這個意見稿的意見真是鋪天蓋地的,到處都是,甚至跟這個話題毫無關係的文章下面,也能看到大量對意見稿的吐槽和擔心。

我是媒體人,每天都經歷各種輿論熱點,仍然感到這次的情況屬於十分罕見的。我想,徵求意見的部門應該對這個話題的敏感性有一個基本預判。一個徵求意見稿,引來這麼大量這麼強烈的意見,這說明肯定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考慮不夠周全。億萬人相對比較一致的認知、哪怕可能是錯誤認知,都是決不容忽視的,相關部門必須予以足夠的尊重。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挫傷民心民意,傷害政府的公信力。

總之,這件事非同小可,一定要慎之又慎。

既然是徵求意見稿,公眾合理的意見應該予以採納,對條例進行調整。而對公眾普遍而強烈的情緒,相關部門也需要耐心地做大量解疑釋惑的工作。


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怎麼保證不被人鑽空子?

我看了條例草案,第一感受是,中國綠卡的門檻還是挺高的,並沒有明顯放低,可能就是規範化和明細化了,重點關照的是對中國發展做出過特殊貢獻的外國人、以及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取得國際公認傑出成就的外國人,中國人的外國配偶或者拿出大把錢在中國投資的外國人。如果真是把綠卡給了這樣的外國人,我相信國人並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但看了網民提出的意見和擔心後,我也覺得他們都有各自的道理。比如,怎麼能保證不被一些我們並不歡迎的外國人鑽了空子?要知道,在這方面,中國人有太多的體會或者說教訓,這都轉化為公眾對綠卡資格審查者的信任度不夠。這還不能說都是網民在吹毛求疵。做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較,比如前些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初衷顯然是好的,但一到實際層面,往往成為富豪權貴子弟鑽營的機會,引起群眾的不滿。

這次洶湧的輿情,也提醒我們,要對外國人永久居留權在中國的高度敏感性有充分的認識。這其中是多重疊加的因素。中國從來不是移民國家,又搞了這麼多年的計劃生育,中國人歡迎外國面孔以遊客身份出現在中國,但對外國人獲得中國人或者準中國人身份,可能大多數人連想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很難接納。


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怎麼保證不被人鑽空子?

歷史上,中國人有著遭遇外國侵略的屈辱的集體記憶。現實中,在華外國人難免會與中國人出現一些摩擦,這很容易被放大解讀。尤其廣州“三非”外國人所產生的各種問題,經過媒體報道、網絡自媒體的演繹傳播後,已經成為中國人反感、恐懼的場景。外國人在中國享“超國民待遇”的個別事件,也進一步刺激著公眾的神經。

上述的這些事,都是大眾印象和情緒的積累。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次是一個情緒的大爆發。當一個人陷入一種強烈的情緒之中時,是聽不進去跟他不一致的意見的。官民之間需要多輪各種形式的溝通,讓情緒得以紓解,讓理性得以佔據主導。畢竟,我相信,大家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這個國家好,只是在路徑和手段上的認知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