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折腾”了四年的案子,法官半小时电话化解纠纷

“张女士吧?您好,我是海淀法院的法官王志勇,想和您聊聊您的案子……”

近日,接到王志勇打来的电话,张女士第一反应是惊诧——疫情期间,法官还记得我的案子,而且还主动和我联系?

张女士的信访,源于四年前,她因为与钟先生的经济纠纷,成为两起案件的被告,均败诉。后来,案件经历一审、二审、申请再审和检察监督等所有司法程序,一直失败的张女士依然不服,选择了继续信访。年前,张女士的信访案件被转办至海淀法院。

综合审判庭负责人王志勇接到张女士的信访件后,首先调取了这两起案件的卷宗进行细致地复查,在确认案件裁判正确的同时,对案情也已了然于胸,同时,他也察觉到了案件的“裉节”所在。

“折腾”了四年的案子,法官半小时电话化解纠纷

王志勇法官电话化解信访纠纷

因此,拨通电话,说明身份后,王志勇让张女士先说一说信访诉求。

张女士说,其与原告钟先生通过生意往来结识。2014年,张女士所在的公司分两笔共向钟先生借款80万元,她作为公司的连带保证人签字。后来公司没能按期还款,钟先生把公司和张女士告到法院,法院判决公司和她还款。但张女士认为,自己只是在借条上签了个字,欠钱的是公司,她本人并没有用钟先生的钱,可法院现在却执行她。而且张女士给钟先生及其公司供货,钟先生还拖欠其大量货款,应该与借款互抵,她不用还钱给钟先生,法院判决错误,又不听取她的辩解,因此她不断信访,要求法院改判。

倾听,是王志勇的“第一步”,他知道,张女士不太懂法,因此败诉让她情绪不满,说出来,才能让这种情绪得到发泄。

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张女士语气明显缓和了很多。

王志勇首先表示了对于张女士的理解:“您与钟先生的纠纷确实比较复杂,从生意伙伴到对簿公堂也确实让人痛心。”

同时,王志勇表达法院对其诉求的重视:“疫情期间无法到您家走访了解情况,但我们怕您等得心急,所以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与您沟通,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这几句“理解”与“温暖”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与张女士的心理距离,让张女士觉得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法官。

而释法明理,帮助张女士打破不切实际的信访诉求,息诉罢访,是最困难的一步。

王志勇摒弃了判决书上的“法言法语”,用“空口无凭、立字为据”的“大白话”,解释了签字的合同效力,又用“不同的食材做不同的饭”的比喻,帮助张女士理解不同的法律关系应当在不同的案件中解决的道理。

经过深入浅出的耐心解释,张女士终于明白了判决书上“高深”的判理,认同了法院的判决。

但王志勇还有“下一步”——为张女士打开另一扇门,做到“疏堵结合”。

针对张女士现在的困惑,王志勇为其提供了两种解决路径:民间协商,找钟先生沟通,谈合作、谈交情,让其愿意用借款与货款互抵,撤销对张女士的执行;司法诉讼,收集整理钟先生拖欠货款的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能够胜诉,可在执行中要求互抵。同时,建议张女士先协商,再诉讼,边诉讼,边协商。

王志勇的“解困路线图”让张女士一下子开了窍,感激地说:“四年了,我咨询了很多法律人士,但没有一个像您这么耐心给我解答过,也没有一个人让我听得像今天这么明白。我会按照您说的方法去解决我的问题。我尊重法院的判决,不再信访了。我会把息诉罢访保证邮寄给你们。谢谢法院!疫情期间,您要保重身体,祝您健康平安!”

半个小时的电话沟通,案件就以这样一种温暖的方式化解了。

疫情期间,海淀法院开通了信访热线,对于重点信访案件,作为负责人的王志勇直接承办,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力求解决信访难题、化解信访矛盾。

王志勇法官表示:信访法官在复查案件时必须“走心”,交流沟通时必须“耐心”、化解矛盾时必须“用心”、疏导心结时必须“入心”。

“疫情期间,虽然我们暂时不能走访入户,面对面交流,但只要有一颗‘司法为民之心’,创新工作方法,我们就依然可以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王志勇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