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中國歷史上有多種多樣的貨幣類型,先秦時期存在四大貨幣系統,所以產生貝、貨、刀、化、布等多種代指貨幣的稱謂,在秦統一六國後鑄造發行半兩錢,這是從圓形圜錢的稱謂簡化而來,自此以後貨幣固定稱為“錢”。但後世並非完全遵照這一制度,泉類貨幣就屬於這類特例,且泉類貨幣在中國貨幣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且影響力深遠,以致今日仍有人將貨幣雅稱為泉,或將貨幣收藏者、愛好者稱為泉友。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泉類貨幣

一、泉類貨幣的起源

先秦時期列國爭霸幣制混亂,所以產生多種稱謂,直到圜錢出現才逐漸將貨幣稱為錢。秦始皇統一貨幣時規定圓形方孔半兩圜錢為法定貨幣,由此確定了貨幣通稱錢的時代。漢承秦制雖然確定五銖為法定貨幣,但圓形方孔的圜錢形態沒有改變,仍然將其稱為錢。直到王莽主政時期,在居攝二年(孺子嬰仍在位)下令幣制改革,發行了三種虛值貨幣——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意在引起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以剝奪皇室貴族的財產,打擊舊貴族勢力。

大泉五十是歷史上第一種自銘為泉的貨幣,但此時仍為劉氏漢朝,民間對這種新興的圓形方孔錢仍稱為錢而不稱泉,就從貨幣的重量上來看,一枚大泉五十相當於十二枚五銖錢,但標定價值卻為一枚五銖錢的五十倍,這種大面額的貨幣在實際使用中造成了市場的混亂。劉氏漢朝末期王莽下令將五銖錢文改為泉,泉、錢兩字相互通假,聲音相似但含義不同。泉字的本意是洞中流出源源不斷的水,希望其流通順暢、永世不廢,唐朝經學家顏師古考證:“釋錢為泉,流行如泉”,改錢為泉實際上是王莽為後續篡漢製造輿論基礎。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大泉五十

始建國元年王莽篡漢後立即下令廢止五銖錢與刀幣,因為這些相關稱謂中都含有卯、金、刀等文字部分,容易使人想起劉氏漢朝、不滿王莽統治而造成社會動盪。唯獨大泉五十不在廢止之列,但從此以後貨幣只能成為泉而不能再稱為錢,表明我國曆史上將錢改稱為泉始於王莽。

由於大泉五十的面值較大,所以王莽下令鑄造小泉直一,這是歷史上第二種稱為泉的貨幣,按錢文自銘可知小泉一枚等於原來流通於市場中的一枚普通五銖錢,直意思是值、等同。但民間已經用慣五銖錢,再加上小泉直一鑄造量不能滿足市場經濟活動的需求,所以五銖錢與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同時並存流通。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小泉直一

二、新莽泉類貨幣概述

王莽新朝在發行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後發現對經濟恢復的效果並不明顯,因此在始建國二年又進行託古改制,發行“六泉十布”等名目繁多的貨幣,這違反了秦漢以來民間使用單一品種貨幣的習慣,就註定了其幣制改革的失敗。六泉是指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等六種。這六種古泉貨幣皆文字精美、銅質精良。

文字為懸針篆且篆體泉字中豎斷為兩截,這是王莽泉的主要特點,按照貨幣自銘可知這些貨幣具有不同的兌換率。小、么、幼、中、壯、大分別含有不同階段、層次遞增的意思。不過從外形、尺寸和重量來看,這些小、么、幼錢幣均與早先流通的五銖錢相差不多,最大的大泉五十也僅為五銖錢的十餘倍。民間顯然不會按照這種規定匯率來進行兌換,發行不久就在民間和官府引起強烈反對。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王莽六泉

在天鳳六年王莽又下令增鑄布泉,即與布等值的泉,據史籍記載,此錢曾作為出入的符信使用。天鳳八年王莽又進行第四次幣制改革,鑄造貨泉與貨布,貨泉的意思是與貨相等值的泉,其重五銖,這是第七種名為泉的貨幣,但與之配套發行貨布重二十五銖,一個貨布值二十五個貨泉,這樣又引起大規模盜鑄貨布。但貨泉與普通五銖錢相差無幾、加上質量較好,一直在民間流通使用,真正成為五銖錢的替代貨幣。貨泉一般直徑2.5釐米,錢穿(方孔)寬0.5釐米,厚0.12釐米,重1-2克,一般為光背,也有背銘文字“北斗七星”、“宜官”等吉語,與《史記》、《尚書》等吉語記載吻合,是王莽賞賜下屬近臣的吉語錢。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貨泉

今收藏界按照貨泉的錢文不同與外郭不同又細分為數十種不同版式,但這些形狀不規整、帶有點、線符號的貨幣應當是鑄造、流通時產生的微小差異,不是鑄造時有意為之,不應當作為特殊版別的貨泉來對待。雖然王莽一朝對盜鑄有嚴格的懲罰制度,但在新朝末年民間仍然存在大量存在盜鑄現象,一些貨泉小銅錢,其直徑只有16毫米,郭厚才0.8毫米,重量還不到當時法定貨泉標準“重五銖”的五分之一,僅0.6克,如此輕小的貨泉反映出新莽時期民間私鑄錢幣的猖獗。以至於王莽只得修改法律,把私鑄貨幣的罪行減輕,《漢書》:“莽以私鑄錢死,及非沮寶貨報四裔,犯法者多,不可勝行,乃更輕其法,私鑄作布泉者,與妻子沒人為官奴婢。”

貨泉在王莽新朝覆滅後仍然使用了一段時間,在東漢及魏晉南北朝的窖藏錢幣中仍然可見貨泉與同時期貨幣共存的現象來看,東漢確實存在貨泉與東漢五銖並存流通的現象。按文獻記載是因東漢光武帝劉秀認為貨泉的泉可拆解為白水二字、貨可拆解為真人兩個字,預示著白水真人即將出世,即劉秀必然能奪得天下當上天子。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布泉

三、新莽泉類貨幣對後世泉類貨幣的影響

東漢時期劉秀下令恢復漢制復鑄五銖錢,同時取消了王莽新朝發現的各種異形貨幣。從而穩定了物價使東漢經濟逐步復甦,但貨泉仍然流通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一些製造精良的貨泉在東漢時期官方允許其繼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東漢時期五銖錢鑄造數量的不足情況,穩定了物價。

在東漢以後又產生了多種自銘為泉的貨幣,東漢末期國家經濟混亂、幣值不穩、物價昂貴,民間經濟活動慣常使用五銖錢的傳統再次遭到破壞。三國時期統治者迷信大泉的思想再度復興,吳國仿製王莽大泉鑄造了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兩千、大泉五千四種虛值貨幣,其錢文均為篆書。這也反映出孫吳政權所佔領的地區民間多用普通貨泉的歷史事實,但卻導致物價飛漲不得不很快停止鑄造。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孫吳大泉當千

北周武帝宇文邕於保定元年始鑄布泉,規定以一當五的比率與五銖錢並行。直至年號錢流行以後,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時期李璟還鑄永通泉貨,規定以一當十的兌換比率與開元通寶同時流通,但這種虛值大額貨幣同樣引起了不良的後果,以至於只發行八個月就被下令廢止。

縱觀歷史上的這幾次泉類貨幣復興,都是在經濟情況不佳的情況下,統治者寄希望於大額虛值貨幣來穩定市場的背景下出臺的,反映出統治者對泉類古錢的崇拜與迷信。新莽泉類古錢開創了以泉代錢的先河,豐富了中國古代的貨幣文化,隨著後世復興的幾次泉類古錢風潮,使世人對泉類古錢的內涵產生了崇拜,時至今日泉字不但成為貨幣的雅號,也特指一些製作精良、存世量稀少的精品古錢幣。

古代貨幣中的“另類”——泉類貨幣

南唐永通泉貨

四、結語

先秦時期有貝、貨、刀、化、布等多種代指貨幣的稱謂,但泉則始於新莽時期。王莽在西漢末年鑄造大泉五十開創了泉類貨幣的先河,到篡漢以後為避諱正式下令貨幣稱為泉,希望自己發行的貨幣如同泉水一樣延綿不絕、永世流通,並建立相對應的布、貨、泉的貨幣體系。發行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等多種泉類貨幣,但這些虛值貨幣沒有起到恢復經濟的有效作用,很快便廢止不用。

天鳳八年王莽又進行第四次幣制改革只鑄造貨泉與貨布兩種貨幣發行,其中貨泉鑄造精美、質量上乘且自重五銖,與民間慣用的五銖錢相同,所以迅速流通開來。到東漢時期,劉秀認為貨泉可拆解為白水真人四個字,是自己稱帝一統天下的預兆,仍允許民間使用。這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到孫吳、北周和南唐時期又復出現泉類虛值大額貨幣,隨著時間流逝,泉又逐漸成為了貨幣的別稱,也可轉指製造精美的稀世貨幣,豐富了中華貨幣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