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儒家,除了孔子和孟子外,還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儒家代表人物?

洪浩江蘇南通


只要弘揚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謙的都是。孔孟是,宋太祖也是,宋仁宗也是,岳飛也是,文天祥也是,于謙也是。袁崇煥也是。蔣中正也是。中華文化星河燦爛,就是因為他們,以及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謙的精神。

宋廣開言路,不擾民,行仁放生,行持厚德尚生的言論,這是不是行仁,宋是儒家弟子。當然是。

明重禮儀衣冠,行善積德,恢復孝義之禮,這是不是儒家?當然也是。

蔣中正升官發財請去別處。貪生怕死莫如此門。黃埔軍忠孝報國,幾乎全部平光,這是不是儒家。


師長366


談一下對於儒家貢獻最大的三個人:叔孫通,董仲舒,公孫弘。沒有這三個人,根本不會有儒家的繁榮

一,漢武帝之前,儒家處於一種如何失敗的境界,眾所周知,當年孔子為何要周遊列國,窮困潦倒,可窺一斑。說實在的,根本就是沒人信他。

二,轉折點上的漢武帝,其實也不信這套,他祖上也沒有人信這套,劉邦是實用主義者,如果說他信儒家的那一套,鬼都不信,可惡的是他還十分討厭儒生(儒家“”識時務的真聖人”叔孫通,通過對於儒家的自我變通,後來改觀了他的一些看法和立場,覺得好像儒生也可以不那麼迂腐固執,也可以察言觀色,也可以見風使舵,哎?怎麼之前沒有發現?);他爺他爹信老子,崇尚無為而治,修養生息。漢武帝最初信法家,重用酷吏,所有強人都喜歡這個,廢話少說,乾淨利落。他也不信祖上的那套,“無為而治”沒人管,導致中間層的諸侯實力很強。時間長了,哪個能夠受得了?

三,任何統一的大帝國,都必須要統一思想。秦始皇早就知道:天下大亂,皆因思想自由,言論不一。漢武大帝國時代,他與秦始皇有著同樣的困擾:如何統一思想?

四,有需求就有市場!董仲舒和公孫弘出場,他們對於按照前輩叔孫通的思路儒家進行了再改造,適應市場需求,才能賺到盆滿缽滿。於是,誕生了“新儒家”,與時俱進,皇上要什麼樣子我們就改成什麼樣子!

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成交的最終價錢。獨尊,不是獨存,其他家都還在,沒有一個皇帝會鑽死在一個牛角尖裡,關鍵時刻,誰好用就用誰,這才是統治的至尊法寶!

六,法家,如刀,超級好用,但硬邦邦,不文明文雅!

七,舊儒家,如鞭,可以抽人也會抽到自己,鞭子裡面還有根硬骨存在。

八,新儒家,如水,無色、無味、無形,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歡喜!

九,董仲舒和公孫弘完成了新儒家的理論和實際的結合!董是個業務員,他向漢武帝推銷了新儒家;公孫是個項目經理,他通過壟斷仕途實現瞭如何將儒家長久獨尊,。天然絕配!

十,任督二脈,從此暢通無阻。所有後來的儒生都有一個認知:只要尊孔讀經,就能光宗耀祖,榮華富貴,拜相封侯,但是我們絕對要“忠君愛國”。

十一,為老闆服務,就是我們的口號;忠誠,就是我們的保障。漢武帝出了一個比秦始皇高明百倍的高招,“收買”比“坑埋”要高雅文明得多,雖然目的一樣,效果卻千差萬別!

十一,交易完成,從此獨步天下,服務行業老大地位已成,武林再無其它閒話!

十二,供需平衡!夫子在九泉之下,微微一笑,“哦,原來是要這樣搞的啊?我是成功的媽媽,窮的十分有道理”。


德平不惑


中國儒家,除了孔子和孟子而外,還有好幾位著名的儒家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分別是曾子、子思、荀子、董仲舒、朱子、王陽明。至於曾國藩、南懷瑾這些知名人士,只能稱為儒學大師,不能與孔孟相提並論。

曾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晚年的弟子,以傳承孔子的思想為己任。他是孔子之後的掌門人,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奉為“宗聖”。他親自參與編寫《論語》,著述《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儒家經典著作。《大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古代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等“三綱八目”,凝集著孔子與曾子的共同智慧。

子思,孔子的孫子,曾子的弟子,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上承曾子,下啟孟子,被稱為思孟學派,在儒家學派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子思對儒家思想的主要貢獻是他所著述的《中庸》,所論述的人性、社會、政治、哲學,提出了具有普遍意義的中庸之道。用中正、中和的方式做人做事,不走極端。子思的一生清貧樂道,致力於傳承和發揚孔子的思想,被追封為“述聖公”。

荀子,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對儒家思想有著重大的發展和創新。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他的“制天命而用之”,把儒家思想發展到一個頂峰的階段。身為儒家的傳承人物,卻培養出兩位著名的法家代表性人物,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許多學者猛烈抨擊。

董仲舒,把儒學的思想與當時的社會相結合,並博採眾長,吸收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根據陰陽五行提出“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大一統”,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兩千多年,對儒學的傳承與發展,居功至偉。

朱熹,封建社會眾多的儒學大師只有他一人世尊稱為“朱子”。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儒學集大成者。他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他的“滅人慾,存天理”,受到後世的爭論。朱子的著述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王陽明,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軍事家,儒家心學集大成者。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認識論和實踐論,也是王陽明心學文化的核心。“知”主要是指人的道德思想意識,“行”是人的實際行動中體現出自身的道德品質,把“知”與“行”結合在一起,這才是一個人的止於至善。在道德教育上,王陽明極力反對知行脫節的“知而不行”,把一切道德歸之於個人的自覺行動,這才是最有積極的意義。

兩千多年的風霜雨雪,儒家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屹立千年不倒。一代又一代儒學大師的傳承和發展,讓中華文明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當歷史的時空穿越到當今時代的快車道,儒家與時俱進,同樣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朱八戒CC


儒是如何產生的?

儒,就是一種本來不是“人”,現在統治者根據統治的需要(從“民”這種奴隸中)選拔產生的人(自由民)。

為什麼要選拔?

因為炎黃聯盟領導的百姓貴族戰勝蚩尤領導的九黎部落後,取得的奴隸及其後裔就被稱之為“民”,而作為奴隸主的百姓貴族則被稱之為“人”,當時作為“民”的要求,就是不管你服不服“人”的統治,都要“琢瞎一支眼以明確其奴隸身份”。

最早的“民”,都是“獨眼龍”。

但人們怎麼可能甘願為奴為婢的同時,還要忍受身體的疼痛成為“獨眼龍”呢?

所以百姓貴族直到商王朝,東夷的“黎民”奴隸都是反抗不斷的。

在牧野之戰中,商紂王組織“黎民”大軍70萬對抗周武王,結果引發民變,武王取得了伐紂的勝果。

其後,周王朝面臨的處境與商王朝差不多,也是東夷和殷商的兩線作戰,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提出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就通過“德”的方式將“民”這種奴隸系統的轉化為“儒”這種新人,再用這種新人去鎮壓殷商。

於是,周王朝在東夷之地,冊封了軍事領袖姜子牙建立齊國,冊封了政治領袖周公旦建立魯國,由他們源源不斷的選拔“儒家”奔赴殷商鎮壓前線,實現“以夷制夷”的目的。

這些“儒”,主要被派往鎮壓殷商前線的宋國和衛國,殷商的王室被封在宋國,統治的主要就是這些新人,也就是“儒家”,殷商的部眾則被分封於衛國,主要由周王朝派駐王室,衛國,就是“為了專門保衛周王朝而建立起來的國家”的意思。

什麼是廣義的儒家?

廣義的儒家有三類:

1.文儒,就是儒家中除了身體素質好,還頭腦反應快的那部分新人,他們是儒的精神核心,一般稱之為儒生,屬於“勞心者治人”的那一部分,理論代言人是儒家“義”派,講究“義無反顧”的孔子,儒家“仁”派,講究“仁者無敵”的孟子,“法后王”的荀子(他本來不是單純的儒家,是儒道兼修,因為家道中落而成為一代大儒,中途放棄道學研討的傑出理論家)。

2.武儒,就是儒家中只是身體素質好,證明自己是可用之人的那一部分族群,一般稱之為“俠客”,或者“刺客”,他們通常講究“勞力者治於人”,接受文儒及國人的雙重領導,理論代言人是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武儒之家)的墨子。

3.婦孺,就是儒家中身體素質好,生育能力強的女士,她們的代表人物是漢武帝時期的儒家背景的皇后衛子夫及妃子李夫人。

什麼是狹義的儒家?

狹義的儒家就指的是文儒,或者叫儒生。

怎麼確定儒家在儒教中的地位?

一,上古儒教,孔孟之道為儒家代表,教主是道家核心周公旦。

二,中古儒教,儒家的董仲舒成為事實上的儒教教主,孔子被冊封為儒教名譽教主,至聖先師。

三,近古儒教,儒家的朱熹成為事實上的儒教教主,他的“存天理,滅人慾”思想得到了後來朱元璋的吹捧。

最後,什麼是儒教?

系統的變“民”(奴隸)為“人”(儒)的宗教就叫儒教,它分為兩個層次的追求價值:對於“人”來說,核心價值就是如何成“神”,使自己“超凡入聖”、“得道成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對於“民”來說,他們能力超群者被稱之為“妖”,核心價值就是如何成“人”。


河東來


孔子,被後世尊稱為至聖。

孟子,被後世尊稱為亞聖。

除了孔孟這兩位儒家代表人物外還有許多

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當時被尊稱為旬卿。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曾子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有寶貴的社會意義。被後世尊稱為宗聖。

顏子,也就是顏回,字子淵,是春秋末期魯國人。顏子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未入仕,是孔子最得意的門上。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同時顏回也是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首。

儒家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有很多著名人物,如子思、朱子、董仲舒、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等。


王偉


中國儒家孔子之後,有著名的儒家八派,亦稱“八儒”:“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孟子)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荀子)之儒,有樂正氏之儒。”(見《韓非子.顯學

》)另外,尚有漢代董仲舒,北宋的二程(程頤、程顥),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守仁,明清的王夫之,著有巜讀四書大全說》《尚書引義》,清末近代的王國維,亦算是鴻儒。20200203


三十三畫1936


這個代表是什麼你應該清楚呀,太陽系有幾個太陽,就一個,有了孔孟就夠了,別的代表不了什麼,雖在你可以把代表當成國家代表,省代表,市代表,縣代表,鎮代表,村代表。這樣看起來是有很多的代表的,但這些代表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只在當下有一定的代表,不在時代之中。時代之中的就只 孔子孟子,別的就不要去排號了,要排就把你排上去吧,也算是你們家的會儒家代表了,正如很多村裡第一個大學生都算但是真的沒有價值和意義的、


饕餮生煎


很多,國人非佛道即儒,並許多佛道儒通徹的人物,近現代的南懷瑾先生說佛心道骨儒表是站在天道自然的基礎上,其實人道之核心即儒,而人道是萬道之本及歸宿!

古代儒家就不列舉了,近現代嗎?王陽明王國維辜鴻銘粱漱冥吧。


拜石明貞


還有春秋時期的荀子,漢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程頤,程顥,明代的王陽明等。


風2202251968


知道一個,就是漢朝董仲舒,繼承和發展了孔孟之道,提出了中庸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