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北大方正和海航集團是如何從輝煌走向衰敗的?

2月下旬,疫情的陰雲還沒有散去,企業正在陸續復工,而此時突然出現的兩隻黑天鵝事件,引起了國人的極大關注:北大方正破產重整,海航集團被政府接管。

方正根植於北大,曾經是中國最牛校企,2009年的時候,方正的利潤佔中國校辦產業利潤總和的60%以上。有數據顯示,2019年,方正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列第138位,在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排名第5位。但2019年前三季度,方正虧損24.69億元,截至三季度末的總負債為3029.51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2.84%。

2020年2月18日,方正集團發佈公告:由於未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不具備清償能力,2月14日北京銀行向法院申請對方破產重整。7天后,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申請,並指定方正集團清算組擔任管理人。

海航,中國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航空公司之一。在《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裡,2015年初入列464位,2016年353位、2017年170位。2019年,海航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裡,以6000多億元的營收位列第二,僅次於華為。但在2018年初,海航已深陷流動性危局,經營極度困難,現負債高達7000億元。

2月29日下午,海航集團官方宣佈: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一、過度的多元化經營

方正,2002年之前,兩塊核心資產是激光照排和電腦。

創始人王選退出公司後,集團新任董事長魏新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經過三年轉型,方正從一個高科技公司變成一個全新的金融控股財團。特別是,2009年方正毅然決然砍掉了PC業務,而當時方正電腦年銷量達500萬臺,全球的TOP10。

自此,方正走上了多元化的快車道,經營版圖不斷擴大,目前擁有信息技術、健康醫療、金融服務、品質地產、職業教育等五個核心業務板塊,而其高科技的底色卻越來越淡化模糊。

北大方正和海航集團是如何從輝煌走向衰敗的?

海航,2008年之後,開始謀求多元化發展之路。最初確立了八大業務板塊:航空、旅遊業、商業、物流、實業、機場、置業、酒店,2012年優化為航空、物流、資本、實業、旅業五大板塊。董事長陳峰提出“超級X計劃”:即 2020年海航營收要達到8000-10000 億元,進入“世界100強”,2030年營收要達到15000 億元,進入“世界 50 強”。

從此,海航踏上了“以多方融資為支撐、以快速併購為手段的多元化戰略擴張之路”。2009年海航旗下公司發展到200家,2010年311家,2011年700家。而在急速擴張中,由於管理滯後,旗下公司各自為政,各種風險累積疊加。據公開資料,其資產負債率從2006年的56%上升到2012年的79%,超出60%公認的安全界限近20%。

北大方正和海航集團是如何從輝煌走向衰敗的?

實施多元化戰略的企業及其決策者,無不認為,在一個行業可以成功,在另一個行業也必能成功。但都無視了一個重要的常識:隔行如隔山,行業間核心能力迥異。

二、資本至上

180多年前,馬克思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資本與生俱來的貪婪屬性。

方正和海航,本來都經營實實在在的產品或服務,但當多元化和快速擴張戰略實施後,資本經營就超越了產品經營。

一旦親身體驗過資本經營賺錢的“多、快、好、省”,就很難有人再願意辛苦地經營實體產品。人性的貪婪加速了方正和海航的戰略非理性,在多元化和產業併購上愈走愈遠。

方正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2001年,方正引入了“凱地系”核心人物李友,董事長魏新和企業的經營價值觀發生改變,也埋下了方正終將走入困境的種子。短短几年時間,將浙江證券、民族證券、成都商業銀行,蘇州鋼鐵集團等多家企業收入囊中......此時的方正,已經無法靜下心來,走基礎研究到科研成果轉化的發展模式。

海航的發展史,更是瘋狂加槓桿的激進史。早在1995年,海航創始人陳峰已感受到資本的魅力、品嚐到資本的甜頭。他和前年意外去世的聯合創始人王健十進十出華爾街融資,最終說服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投資2500萬美元成為海航第一大股東。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海外股市大幅縮水,陳峰看到了國外併購的時機,由此拉開了海航國際化、產業多元化的帷幕。經過快速擴張,到2017年底,其總資產規模已飆升至12319億元。

而海航潛在的危機越來越大。2015年到2017年,海航三年時間累計新增帶息債務約3668億元。2017年6月,銀監會要求各大銀行排查涉海外併購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風險,這一突發狀況致使海航陷入流動性危機中,二十多年的極速擴張也因此戛然而止。

2018年,海航開始迴歸主業,開啟了“賣賣賣”模式,截至當年年底累計售出約3000億元資產。儘管採取了一系列應對、自救措施,但2019年上半年,海航仍虧損35.2億元,有超過7500億元的待償債務,資金鍊岌岌可危。

瘋狂地擴張,就要承受高負債風險。當這種風險超越臨界點,企業就將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危機。

結語:企業應迴歸商業常識

方正和海航的發展史,註定將成為中國企業管理的現實版經典案例。

任何企業都必須要秉持戰略理性,專注主業與核心能力。實施多元化戰略必須顧及產業之間的關聯性和互補性。

華為有今天的全球競爭力,離不開從成立之初就堅持“強而專”核心業務戰略。華為儘管也實施多元化經營,但只是有限的多元化及“核心技術關聯多元化”。

企業必須重視、處理好"大而廣"與"強而專"以及“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這兩大關係。

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循商業規律。規律就是理性,就是常識。迴歸理性,就是迴歸常識。

海航創始人陳峰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可以干時,禍就埋下了。”

北大方正和海航集團是如何從輝煌走向衰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