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清末著名福將,打了一輩子仗竟毫髮無傷,在新疆平叛中立下頭功

清末著名福將,打了一輩子仗竟毫髮無傷,在新疆平叛中立下頭功

(電視連續劇《天地民心》)

在道光即位的第六年,爆發了張格爾之亂。

早在乾隆年間,南疆就發生過“大小和卓叛亂”,乾隆多次出兵平叛,有名的“香妃故事”即源自於這幾次軍事行動。在晚年乾隆自誇的“十全武功”中,南疆平叛獨佔三席,而且最為耀眼。後來的史家認為,“十全武功”多有自吹自擂的成分,唯獨這三仗名符其實。

南疆叛亂失敗後,始作俑者大小和卓翹了辮子,大和卓的孫子隨乳母逃到了國外。張格爾便是大和卓那個長大的孫子,這麼多年來,他隔三岔五地就要入境滋事,殺哨兵,搶馬匹,燒房子。不過一般都是小規模尋釁,而且只要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嗖地一下跑掉,駐疆官兵也拿他沒什麼辦法。

1826年,張格爾第三次入境,這次他成功地把當地回民煽動起來,呼地一下就掀起了大規模叛亂。當年8月,叛軍攻破喀什噶爾(今喀什),參贊大臣慶祥兵敗自殺,隨後南疆四城全部陷落。西北邊陲由此一片混亂,形勢之嚴峻,讓人恍然又回到了“大小和卓叛亂”的年代。

清末著名福將,打了一輩子仗竟毫髮無傷,在新疆平叛中立下頭功

(電影《阿努哈屯》)

道光隨即下令出兵征討,此次征討,從吉林、黑龍江、四川三省調集兵力達五萬之眾,為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時兵力的兩倍多。

與大小和卓時期不同,張格爾的叛軍屬於中外混合部隊,除當地的一部分死硬分子外,還包括相當數量的浩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士兵,他們騎著馬,揮著刀,嗜血好殺,彪悍善戰,非常難以對付。在大軍出發之前,道光特地把出征將帥召集到一起,指著地圖交代自己的作戰方略:“看見這個地方沒有,此地名叫阿克蘇,乃南疆之要衝,你們的先頭部隊到達這裡後,不要急於冒進,以防中計。”

留在阿克蘇幹什麼?“等!等後續部隊全部到達,厚集兵力,才能做到一鼓作氣。”

道光的判斷是準確的。張格爾在攻克南疆四城後,也把阿克蘇視為重中之重,叛軍一度距離阿克蘇僅四十里之遙,與城池隔河相望。

清末著名福將,打了一輩子仗竟毫髮無傷,在新疆平叛中立下頭功

(電影《最終兵器:弓》)

陝甘總督楊遇春作為先鋒官,已先一步到達了阿克蘇。作為一個行伍出身的老將,楊遇春一生經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大小數百戰,嘉慶年間的白蓮教、天理教皆由其一手平定,他長於練兵,別人認為熊包的,到他帳下可能生龍活虎,而他的精銳部卒如果歸其他將領指揮,倒不一定好使。

隨楊遇春先期到達阿克蘇的一共只有五千陝甘兵,又立足未穩,在面對強敵進攻時,一般人都難免會緊張到手足無措。可是楊遇春毫不慌亂,他打過的仗太多了,猝然間遭遇伏擊的事也經常發生,有什麼了不得?

衝就是,準保能殺叛軍個人仰馬翻。這個衝,不是讓別人衝,是楊遇春自己第一個衝了出去!

行伍出身,就必須從士兵做起,每升一級都得拿軍功出來說事,不是猛人,要想完成從士兵到將軍的歷程,那是比登天還難。楊遇春打仗從不怕死,像這樣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幾乎是家常便飯。不過說來也怪,戰場上衝在最前面的人,往往不一定死得最早,儘管周圍全是箭矢、火藥,連戰袍都多次被毀,楊遇春本人卻始終毫髮無傷,猶如被金剛附體,因此嘉慶曾讚歎他為“福將”。

清末著名福將,打了一輩子仗竟毫髮無傷,在新疆平叛中立下頭功

(電影《最終兵器:弓》)

在楊遇春的帶頭衝殺和直接指揮下,官軍兩面夾擊,總共擊斃和俘虜叛軍千餘人,“大河以北,已就肅清”,河北岸的叛軍全給解決了。

這一擊非常關鍵。當張格爾尚準備在大河以南整兵再戰時,揚威將軍長齡已率後續部隊趕到,並按照道光的部署,實行嚴防死守,使張格爾奪取阿克蘇的企圖徹底化為泡影。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晚清帝國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