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如何解決金融交易的信任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利用區塊鏈等技術

如何解決金融交易的信任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利用區塊鏈等技術

10月20日,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出,信息技術在金融資產上的應用多種多樣,可以改造原有金融業態,產生金融工具的數字化和金融參與方式的數字化。資本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將有直接貢獻,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的投融資環境尤為緊迫。

鄔賀銓表示,信息技術在金融資產上的應用,首先提供信任機制。傳統技術無法很好解決金融交易的信任問題,因此許多交易需要在有組織的場內市場開展,利用區塊鏈等技術使得電子數據不再易刪、易改、易複製,保障了原生數據的可信,互聯網上的價值交換不再需要依賴於金融專網。在信任機制建立的基礎上,信息技術可進一步發揮激活數字資產、保證資產安全的作用,並創新金融業態,例如監管科技、大數據徵信、智能投顧、數字貨幣等。

一個典型的應用例子是普惠金融,我國信用卡持有量不高,很多農民和個體工商戶因為缺乏徵信,無法從銀行獲得信貸。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解決了他們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另外,技術還可用於金融業產品營銷推廣,提高風控水平,還可支撐金融監管。過去我國的金融監管大都是牌照管理,在數字資產時代,金融多樣性和開放性對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比如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也需要通過相關部門的驗證,能不能達到代替人的監管要求,必要時候監管部門可以阻止不合規的智能合約的上線,關閉掉本國居民執行智能合約的權限。

鄔賀銓還對中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問題提出技術解決方案。他表示,很多企業是因為沒有不動產,因此沒有可質押物,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但再小的企業總有半成品,如果有一個攝像頭對著出貨窗口進行監管,就可以將本來的動產看成暫時的不動產,將這個攝像頭交給銀行,銀行看到這些貨物沒有離開窗口,就可以這些臨時的不動產作為質押物放貸;但是要求企業在發貨之前還貸,整個過程用區塊鏈監管,可以降低貸款利率,還可提供短貸、小貸

對於數字經濟企業本身的融資,鄔賀銓提出,數字經濟企業有別於以物為生產要素的企業,很難得到間接融資,債券也不適用於數字經濟企業發行。數字經濟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首先是科創板,其次是政府建立引導基金,另外還有多層次的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資本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將有直接貢獻,而且也是數字經濟生態的支柱,甚至被認為是數字經濟的技術內涵,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的投融資環境尤為緊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