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2019年,英國正式開始向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尋求幫助,計劃將現役挑戰者2上的L30A1 120mm線膛炮換裝成萊茵金屬的Rh-120 120mm滑膛炮。這意味著,將來還在用120mm線膛炮的就只剩下印度。但其實印度只有阿瓊還在用這種線膛炮,而且是因為阿瓊項目啟動比較早,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研製了的緣故。所以基本上可以認為,在三代坦克以及未來的坦克演進方向上,基本上所有國家都拋棄了線膛炮。可是線膛炮不是擁有精度高的優勢嗎?為什麼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呢?這主要還是因為線膛炮劣勢過於明顯的緣故。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死守了幾十年傳家寶的英國佬最近開始頂不住了,要換滑膛炮了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阿瓊MK2搭載了一門120mm線膛炮,技術來自英國


線膛炮的壽命和威力均不如滑膛炮

為啥各國紛紛在坦克上放棄線膛炮?這和壽命及威力有著最直接的關係。英國的L30線膛炮,其EFC(Barrel Effective Full Charge,身管全裝藥)壽命在400~500發之間,相比之下德國萊茵金屬的Rh-120滑膛炮是1500發,是L30的整整三倍。光憑這一條,線膛炮就被秒了。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Rh-120 L44的壽命情況


再說說威力的問題。線膛炮先別難過,雖然你壽命短,但是你威力也小啊,這麼一看是不是心裡平衡點了?線膛炮由於膛線刻槽的問題,其摩擦阻力先天大於滑膛炮,這不光帶來壽命問題,而且還造成彈藥初速低的問題。線膛炮同等發射藥容積和彈種,打出來的初速都是不如滑膛炮的。比如萊茵金屬的Rh-120 L44已經可以達到1650m/s的初速,L55更是可以達到1750m/s,而英國的L30線膛炮,打相對較輕的L23 鎢合金穿甲彈也只能打1,534m/s。。。這在各國數據中差不多是墊底水平。也正因為如此後來英國人只能給L30用貧鈾穿甲彈,走低速重彈的路線。所以L30炮在鎢合金彈這條路線上就算是廢掉了,打貧鈾彈也肯定不如美國的M256 L44(即萊茵金屬的L44)。

當然你可以說,英國人線膛炮這麼差,還不是在海灣戰爭中血虐裝了滑膛炮的T-72嗎?這倒是事實,但是比較兩種技術路線,是要比較他們的性能上限和演進能力,田忌賽馬是要不得的。挑戰者2的L30線膛炮在當時雖然可以碾壓蘇系坦克的穿甲彈,但是就是不如同時期的Rh-120,到了今天也已經被中國、俄羅斯反超了,足以說明線膛炮的差勁。

線膛炮和兩種重要彈種不適配的問題

三代坦克上最重要的彈種是長杆穿甲彈APFSDS,其次是破甲彈HEAT。然而這兩種炮彈線膛炮本身壓根就不適合發射。線膛炮最初的廣泛應用是因為可以膛線給炮彈提供一個自旋角動量使其保證飛行穩定,從而保證了精度;然而。。。對於破甲彈和長杆動能穿甲彈來說,完全用不到這個功能,自旋角動量反而降低這兩種彈的威力。首先破甲彈的原理時利用高速液態的金屬射流擊穿裝甲,但是如果炮彈帶自旋的話,就相當於形成了一個離心力。看過轉筒式洗衣機的都知道,洗衣機工作的時候水會被甩到一邊,對於高速金屬射流也是液體,受到離心力後相當於射流直接被甩散了,威力會大打折扣。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破甲彈的原理是利用錐形金屬藥罩,在爆炸時將藥罩融化形成液態的高速金屬射流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離心力可以把本來集中的流體甩散

至於長杆形狀的動能穿甲彈,其長徑比太高,如果給予其一個較大的自旋角動量,反而會造成其內應力變大,產生切向的彈性形變。如果是彈性模量不好的材料甚至可能飛行過程中就解體。所以不能再靠自旋來保持飛行穩定,必須上尾翼。因此APFSDS這種彈藥,不能自旋,或者說 不能高速自旋,帶一點微旋是可以的。

因此HEAT和APFSDS即使在線膛炮上發射,也必須上滑動彈帶來保持不旋轉。滑動彈帶就是套在炮彈或者彈託上的一個東西,它和炮彈的配合類似軸承配合的方式,也就是彈帶外圈的動能幾乎無法傳遞給內圈,同時又能保證配合。這樣就結局了線膛炮發射這兩種炮彈的難題。然而這玩意意義何在?由於HEAT和APFSDS依然不旋轉,線膛炮高精度的優勢可以說壓根沒有體現出來,你還要單獨設計一個彈帶。。。就跟達文西的手電筒一樣,這種發明意義何在?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在炮膛內,滑動彈帶旋轉,炮彈不轉(或微旋)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達文西的手電筒大家都知道吧?跟線膛式反坦克炮差不多

冤有頭債有主,英國人死抱著線膛炮不放,就是不捨得放棄碎甲彈而做出的折中妥協。碎甲彈(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 HESH),其實是英國人最早發明的一種反坦克炮彈,這種炮彈是利用大容量裝藥,在擊中坦克裝甲式可以變形粘附在坦克上起爆,通過爆炸傳遞衝擊波讓坦克內壁裝甲崩落殺傷人員設備。這種彈對付戰後一代、二代坦克很有效果,但是面對普遍裝備了複合裝甲和凱夫拉防崩落襯層的三代坦克威力十分有限,幾乎沒啥用。但因為裝藥量大,拿去客串一下支援型火炮當榴彈打倒也不錯。所謂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作為碎甲彈的發明國,英國哪能輕易放棄這種祖傳彈藥?由於碎甲彈不是次口徑穿甲彈,自旋是可以保證其精度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啥英國堅持用線膛炮了。而其軍事強國,對碎甲彈沒有這樣的執念,啥好用就用啥,自然也就早早淘汰了線膛炮。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碎甲彈的原理

英國也堅持不住:祖傳線膛炮全要更換,滑膛炮為何取得絕對優勢?

碎甲彈一般是黃色的頭,也被WOT和WT玩家稱為小黃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