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養殖魚類如何達到“高產低耗”?飼料投喂是關鍵!這樣投喂更科學

飼料投餵是整個水產養殖中的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飼料是決定魚生長好壞及產量高低、效益好壞的重要因素,所喂飼料在整個養殖成本中佔比60~70%。因此,飼料投餵看似簡單,但卻涉及到且是養魚效益的關鍵性環節,如何達到“高產低耗”是養魚業的重點工作,有些養殖戶由於沒能正確掌握投餵飼料的數量,不懂得識別魚類的飢飽,不講究投餵的方法,胡亂投餵,不多就少,不少就多,可能導致產生單產低,病害多,經濟效益差的結局,嚴重影響水產養殖的健康發展和順利進行。

養殖魚類如何達到“高產低耗”?飼料投餵是關鍵!這樣投餵更科學

喂料越多,產出越多?

在走訪塘頭的過程中,筆者經常發現有養殖戶投餵率達到了3.5%-6%之間(從2斤/尾的魚種養至6-8斤/尾的大鯇),且部分養殖戶不分晴雨天氣均堅持這一投餵率!在建議客戶調整的時候養殖戶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今年的魚價這麼好,我肯定要投多一點了!”言下之意,投的越多,產出越多。

那麼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這裡有個真實的案例。中山東昇鎮的陳老闆和李老闆,他們兩個的魚塘臨近,水源等基礎設施條件基本相同。

陳老闆在投餵的過程當中大部分時間投餵率在3%-5.5%之間,除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外,投餵不停息,可謂是真的風雨無阻,從2斤/尾養至6.5斤/尾,總計投餵飼料1025包(沉、浮料的比例為2:3),期間草魚多次出現出血、腸炎和停料的情況,料比達到3.5。

而李老闆大部分時間投餵率控制在2%-2.5%之間,惡劣天氣不投, 陰雨天減半,他的魚基本未發現發病,從2.2斤/尾養至7.3斤/尾,總計投餵飼料730包(沉、浮料的比例為2:3),料比2.62。同樣的養殖條件下,投餵合理性的差異導致料比差距0.88。

由以上例子可知,養殖戶盲目過量投餵,飼料投餵率的增加,並不會簡單地將飼料轉化為魚的體重,反倒增加了魚的負擔,影響料比和出魚及時性,最終影響養殖收益。


養殖魚類如何達到“高產低耗”?飼料投餵是關鍵!這樣投餵更科學

投餵不規範帶來的諸多問題

1、當投餵超出正常的範圍,過量的營養物質轉化為脂肪堆積於肝臟,肝臟脂肪化導致有效肝體積較少,代謝能力降低,間接導致草魚免疫力低下,宿主和病原的平衡將會打破,導致草魚易發病,養殖戶不得不採用藥物控制病情,養殖風險及藥物成本大大提高。

2、投餵過量導致草魚處於亞健康的狀態,養殖戶出於安全考慮不得不減料甚至停料,目的是給魚的消化系統一定的恢復時間,但無形中也延長了養殖週期。但魚的新陳代謝依然存在,其生理活動需要消耗營養物質,當消耗大於吸收,魚的體重將出現負增長,恢復投餵將會恢復增重。但這樣反反覆覆的折騰最終導致料比大幅提升。

3、因為魚群在投餵區遊動吃料時,該區域的溶解氧含量是伴隨投餵時間的延長而不斷降低的,當投餵過量時,這種不利影響持續時間的延長,將會加重魚體缺氧的程度,雖然養殖戶通過機械增氧能減輕缺氧的影響,但也只能控制在一定程度內。投餵過量更會顯著降低了投餵區域的關鍵指標——溶解氧,缺氧也會對魚體產生脅迫影響。

養殖魚類如何達到“高產低耗”?飼料投餵是關鍵!這樣投餵更科學

如何做到科學投餵

春季水溫低,攝食量小,在晴天氣溫升高時,可投放少量的精飼料。當氣溫升至15℃以上時,投飼量可逐漸增加,每天投餵量佔魚類總體重的1%左右。

夏初水溫升至20℃左右時,每天投餵量佔魚體總重的1%~2%,但這時也是多病季節,因此要注意適量投餵,並保證飼料適口,均勻。盛夏水溫上升至30℃以上時,魚類食慾旺盛,生長迅速,要適當加大投餵,日投餵量佔魚類總體重的3%——4%,但需注意飼料質量並防止剩料,且需調節水質,防止汙染。

秋季天氣轉涼,水溫漸低,但水質尚穩定,魚類繼續生長,仍可加大投餵,日投餵量約佔魚類總體重的2%~3%。

冬季水溫持續下降,魚類食量日漸減少,但在晴好天氣時,仍可少量投餵,以保持魚體肥滿度。無論冬天溫度多低,只要魚要吃料都應該投餵,為開春後魚兒的迅速生長打下基礎,也為開春升溫後魚兒有強健的體質而可以有效防範魚病的暴發。一般情況下,在水溫上升到8度以上時就可以開始投餵飼料。

養殖魚類如何達到“高產低耗”?飼料投餵是關鍵!這樣投餵更科學

投餵次數與魚消化器官的特性相關。鯉魚、鯽魚、團頭魴、草魚等大多數雜食性魚類,草食性魚類都是無胃魚,攝取飼料由食道直接進入腸內消化,一次容納的食物量遠不及肉食性的有胃魚,因此無胃魚的投餵次數應該高於有胃魚。幼魚階段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不如成魚階段,因此,幼魚階段的投餵次數應高於成魚階段。

營養需求和魚的年齡關係很大。同一種魚的幼魚階段的飼料營養需求量高於成魚階段。如草魚苗種和草魚成魚的投飼率是不一樣的,仔魚、幼魚生長旺盛對蛋白質要求高,成魚生長慢對蛋白質要求低。飼料品種選擇時,幼魚階段應選擇粗蛋白高的飼料,而成魚階段則可適當降低飼料的粗蛋白含量。

大多數魚類在飼餵過程中,正常情況下多是在白天投餵。但有少數魚類依生理習性在傍晚或晚上才能正常吃料,如草魚(吃夜草)或肉食性魚類(在弱光下食慾強)等,須慢慢的調整過來,因為這是不妥和極其危險的,應儘量改變它,特別是高溫時節隱含著較大的生產危機。因為夜間缺乏光合作用水中溶氧量減低,而水中動物和生物仍維持著新陳代謝,耗氧量與白天相比絲毫沒有減少,所以,魚類在夜間的生命過程本來就是一個矛盾過程,如果魚飽食肚脹過夜就更加需要充足的溶氧來保持生命的平衡,之所以提倡白天(最好是上午)投料,晚上儘量空腹過夜較為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