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养殖鱼类如何达到“高产低耗”?饲料投喂是关键!这样投喂更科学

饲料投喂是整个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饲料是决定鱼生长好坏及产量高低、效益好坏的重要因素,所喂饲料在整个养殖成本中占比60~70%。因此,饲料投喂看似简单,但却涉及到且是养鱼效益的关键性环节,如何达到“高产低耗”是养鱼业的重点工作,有些养殖户由于没能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不讲究投喂的方法,胡乱投喂,不多就少,不少就多,可能导致产生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的结局,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

养殖鱼类如何达到“高产低耗”?饲料投喂是关键!这样投喂更科学

喂料越多,产出越多?

在走访塘头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有养殖户投喂率达到了3.5%-6%之间(从2斤/尾的鱼种养至6-8斤/尾的大鲩),且部分养殖户不分晴雨天气均坚持这一投喂率!在建议客户调整的时候养殖户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年的鱼价这么好,我肯定要投多一点了!”言下之意,投的越多,产出越多。

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这里有个真实的案例。中山东升镇的陈老板和李老板,他们两个的鱼塘临近,水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基本相同。

陈老板在投喂的过程当中大部分时间投喂率在3%-5.5%之间,除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外,投喂不停息,可谓是真的风雨无阻,从2斤/尾养至6.5斤/尾,总计投喂饲料1025包(沉、浮料的比例为2:3),期间草鱼多次出现出血、肠炎和停料的情况,料比达到3.5。

而李老板大部分时间投喂率控制在2%-2.5%之间,恶劣天气不投, 阴雨天减半,他的鱼基本未发现发病,从2.2斤/尾养至7.3斤/尾,总计投喂饲料730包(沉、浮料的比例为2:3),料比2.62。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投喂合理性的差异导致料比差距0.88。

由以上例子可知,养殖户盲目过量投喂,饲料投喂率的增加,并不会简单地将饲料转化为鱼的体重,反倒增加了鱼的负担,影响料比和出鱼及时性,最终影响养殖收益。


养殖鱼类如何达到“高产低耗”?饲料投喂是关键!这样投喂更科学

投喂不规范带来的诸多问题

1、当投喂超出正常的范围,过量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堆积于肝脏,肝脏脂肪化导致有效肝体积较少,代谢能力降低,间接导致草鱼免疫力低下,宿主和病原的平衡将会打破,导致草鱼易发病,养殖户不得不采用药物控制病情,养殖风险及药物成本大大提高。

2、投喂过量导致草鱼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养殖户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减料甚至停料,目的是给鱼的消化系统一定的恢复时间,但无形中也延长了养殖周期。但鱼的新陈代谢依然存在,其生理活动需要消耗营养物质,当消耗大于吸收,鱼的体重将出现负增长,恢复投喂将会恢复增重。但这样反反复复的折腾最终导致料比大幅提升。

3、因为鱼群在投喂区游动吃料时,该区域的溶解氧含量是伴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的,当投喂过量时,这种不利影响持续时间的延长,将会加重鱼体缺氧的程度,虽然养殖户通过机械增氧能减轻缺氧的影响,但也只能控制在一定程度内。投喂过量更会显著降低了投喂区域的关键指标——溶解氧,缺氧也会对鱼体产生胁迫影响。

养殖鱼类如何达到“高产低耗”?饲料投喂是关键!这样投喂更科学

如何做到科学投喂

春季水温低,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

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每天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但这时也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要适当加大投喂,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类继续生长,仍可加大投喂,日投喂量约占鱼类总体重的2%~3%。

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类食量日渐减少,但在晴好天气时,仍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肥满度。无论冬天温度多低,只要鱼要吃料都应该投喂,为开春后鱼儿的迅速生长打下基础,也为开春升温后鱼儿有强健的体质而可以有效防范鱼病的暴发。一般情况下,在水温上升到8度以上时就可以开始投喂饲料。

养殖鱼类如何达到“高产低耗”?饲料投喂是关键!这样投喂更科学

投喂次数与鱼消化器官的特性相关。鲤鱼、鲫鱼、团头鲂、草鱼等大多数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都是无胃鱼,摄取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一次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的有胃鱼,因此无胃鱼的投喂次数应该高于有胃鱼。幼鱼阶段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不如成鱼阶段,因此,幼鱼阶段的投喂次数应高于成鱼阶段。

营养需求和鱼的年龄关系很大。同一种鱼的幼鱼阶段的饲料营养需求量高于成鱼阶段。如草鱼苗种和草鱼成鱼的投饲率是不一样的,仔鱼、幼鱼生长旺盛对蛋白质要求高,成鱼生长慢对蛋白质要求低。饲料品种选择时,幼鱼阶段应选择粗蛋白高的饲料,而成鱼阶段则可适当降低饲料的粗蛋白含量。

大多数鱼类在饲喂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多是在白天投喂。但有少数鱼类依生理习性在傍晚或晚上才能正常吃料,如草鱼(吃夜草)或肉食性鱼类(在弱光下食欲强)等,须慢慢的调整过来,因为这是不妥和极其危险的,应尽量改变它,特别是高温时节隐含着较大的生产危机。因为夜间缺乏光合作用水中溶氧量减低,而水中动物和生物仍维持着新陈代谢,耗氧量与白天相比丝毫没有减少,所以,鱼类在夜间的生命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矛盾过程,如果鱼饱食肚胀过夜就更加需要充足的溶氧来保持生命的平衡,之所以提倡白天(最好是上午)投料,晚上尽量空腹过夜较为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