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隨縣彌陀寺史考

隨縣彌陀寺史考

隨縣彌陀寺位於唐縣鎮東街雙豐崗

隨縣彌陀寺相傳為千年古剎,歷史悠久,原址位於唐縣鎮鎮區內,毀於1951年。現址位於唐縣鎮鎮東雙豐崗,於2002年新建,2007年擴建,該寺佔地十餘畝,寺內設天王殿、大雄寶殿、送子觀音殿、城隍殿、財神殿、三聖殿、客堂等,禪房十餘間。現有出家僧侶二人,常住居士六人。現任住持為桐柏山臨濟宗白雲禪系第十七代心諦法師。

隨縣彌陀寺雖為古剎,但史書史志鮮有記載,其始建時代則未有定說。據考證,宗教信仰在唐縣鎮轄區內的歷史比較早。隨縣彌陀寺院內發現清朝道光年間遺留《戲樓碑記》殘碑,刻有陽文:“……彌陀寺為鎮東千年古剎,廟前有樓……”,從重修碑記的時間上推斷,彌陀寺始建年代最晚要追溯至唐長慶元年(821年),或者唐朝以前。

隨縣彌陀寺史考

清朝道光年間戲樓殘碑

史料記載,南朝初,隨州一帶已有佛教廟宇建築。隋朝建立後,一改北周武帝廢佛的政策,推行佛教治國。隋文帝以隨州等重要州為立寺建塔始起之地,崇尚“我興由佛”,要佛“替國行道”,反映出當時隨州在隋朝立國、興佛中的特殊地位。

在古文明方面,唐縣鎮有著眾多的珍貴古遺址和民間傳說,其中就包括鎮區內的彌陀寺。經走訪當地八十歲以上老人及寺廟居士口頭相傳,我們初步整理出彌陀寺始建規模及歷史。

隨縣彌陀寺史考

隨縣彌陀寺山門

彌陀寺原址始建於唐縣鎮鎮區以東靠近北門處,面積一百二十餘畝,建有大殿四座,大殿四壁繪有精美壁畫,寺內藏有諸多古籍善本和經書。兩邊分別設有殿堂,房宇百餘間。廟前有兩個對臺戲樓,高大雄闊。廣場亦大,可容萬餘人。據說,寺院屬皇家官方寺院,每年都有皇封待遇。

寺院前殿明三暗五,供奉彌勒佛、文殊、普賢及各座青獅白象。中殿明三暗五,供奉釋迦摩尼佛、藥師佛、彌陀佛及坐下四大金剛頂立。後殿明三暗五,供奉李老君。最後殿供奉孔聖人,附有胡氏家譜堂。

在中殿東壁建有一所靠山廟,靠山廟院內坵上有玉石碑一座,兩廊分別有觀音殿、關公殿、祖師殿、伽藍殿、禪堂、寮房、方丈室、藏經閣,經書院等,以及僧侶禪房。

鍾、鼓二樓分東西設立。廣場上供有會香,方便居士繞佛唸佛之用,還建有景觀花臺和養放生池。

寺院僧侶人數最多時達百餘十人,香火興旺時開旗放戒,設立戒堂、講經堂,召引遠近僧人來此參學皈依受戒,聽經聞法,精修法道。

隨縣彌陀寺史考

大雄寶殿

隨縣彌陀寺在始建後各代有興有廢,存在不同程度的修葺和擴建。到清末時期已經處於衰敗的境地,死氣沉沉,缺乏生氣。

1937年,彌陀寺改設唐縣鎮國民小學,校名為“唐侯鄉中心小學”,設4個教學班,有學生170餘人。當時,寺廟僧侶移至後殿胡氏家譜堂生活。同年,彌陀寺遭日本飛機轟炸一次。1938年4月,日本飛機又轟炸一次,當時死亡僧人和百姓子弟四十多人,其中七個家庭的獨子被害。1940年冬,日軍沿隨棗走廊,佔領唐縣鎮。1943年彌陀寺復修一次。1944年8月,日軍將炸彈丟在唐縣鎮國民小學內,炸死無辜學生三十六名,重輕傷多人。1947年冬月初五,十縱隊在地方黨委組織的配合下,解放了唐鎮,翌日,在彌陀寺(唐縣鎮小學)召開大會,宣佈成立唐縣鎮區民主政府。1951年2月11日,唐縣鎮在彌陀寺廣場組織全區各小鄉大型文藝匯演,歡慶解放,觀眾達數萬人。同年,唐縣鎮開展推翻神權族權,拆祠毀廟,彌陀寺僧人還俗,至此寺院終絕。彌陀寺原址至今仍設立為唐縣鎮中心小學。

隨縣彌陀寺史考

彌陀寺一角

2001年,由桐柏山白雲禪系演新禪師及張運珍、李澤元、胡仕濤、陳純華、鄧秀珍、劉厚芳、王福壽等佛教居士為首牽頭,多方奔走化緣,呼籲重建彌陀寺,得到鎮政府大力支持。2002年,鎮政府重新規劃選址,在鎮東雙豐崗原關王廟舊址上新修彌陀寺,為信仰佛教信徒提供活動場所。2007年擴大規模,同年12月17日彌陀寺舉行天王殿落成暨開光法會,時任住持為桐柏山臨濟宗白雲禪系第十六代演新禪師。彌陀寺是建國後唐縣鎮修建的第一座寺廟,每月的初一、十五(農曆)寺廟香客絡繹不絕。

2014年,演新禪師的弟子心諦法師接任隨縣彌陀寺住持,履行建寺安僧、愛國宣教使命。心諦法師為桐柏山臨濟宗白雲禪系第十七代弟子,自幼受佛法薰染,他8歲出家,隨師父演新禪師先後在隨縣彌陀寺、河南光山縣朝陽寺修習佛法,造詣修為頗高。2012年,心諦法師於深圳弘法寺、尼泊爾中華寺受具足戒。心諦法師現任隨州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隨縣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心諦法師根據中國佛教協會發出的《漢傳寺佛教廟管理試行辦法》和僧人居士共住規約,結合彌陀寺的實際情況討論制定了《僧人守則》《寺院管理制度》《上殿佛事制度》《財務制度》《治安制度》《安全消防制度》等,由於心諦法師以身作則,嚴於律己,故寺中僧眾多遵守寺規,奉行律制,潛心學習佛法,寺內呈現出佛修並重,海眾樂道的良好寺風。

隨縣彌陀寺史考

天王殿

另有一說,隨縣彌陀寺應始建於漢代。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中,明帝永平八年,即公元65年,漢明帝給他的異母兄弟楚王劉英寫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成為後世研究中國佛教起源的最早官方資料。這至少說明,“西漢末年,佛教經中亞傳入中國內地”是可信的。如此說來,“白馬馱經”可以看做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標誌著佛教在中國民間有了廣泛基礎之後走進皇家。準確地說,白馬寺是中國的第一家皇家寺院。但據資料顯示和後來實地考察發現,山西、陝西、河南、湖北等地均有寺院早於白馬寺的記載,都號稱為中國最早佛寺,而江蘇也認為阿育王寺可能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地”。

隨縣彌陀寺史考

彌陀寺一角

隨縣彌陀寺始建於漢代一說,是依據其寺廟所在地唐縣鎮的歷史而來。

唐縣鎮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西周時,曾建立過唐國,唐縣鎮老街區即是唐國都城。秦後,先後為㵐西縣、安陽縣、隨州分州判、唐候鄉等行政機構所在地。但有文字可查的關於唐縣鎮這一名稱的歷史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宋紹興五年(1135年),至明清時期,唐縣鎮已發展成為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官方驛站。故在民間唐縣鎮還有一古名稱,叫白馬驛,位於隨北,號楚北,亦荊襄之稱。

據《唐縣鎮志》記載,唐縣鎮自漢朝修建了土城,周圍已擴展為七里0三分,西至大河,其它三方水濠環繞,分別建有六個大小城門樓,主街一長道建有三個過街樓,十條巷子,名稱各別,氣勢精祥。街內分有油坊巷、新街巷、義學巷、粉房巷、小巷子、牌坊巷、葉家巷、井巷子、蘇家巷、彌陀寺巷十條巷子街。可見漢代彌陀寺已出現在唐鎮古城內。據說,在這座古老悠久的寺院護佑下,唐縣鎮出現了許多達官貴人、能工巧匠、高等院士,確實是很有靈氣的一座寺院。明清時,山西會館、陝西會館在唐縣鎮誕生,商貿發達。

個人認為,隨縣彌陀寺始建於漢代一說,無史料和實物支撐,不足為信,需尋找挖掘紮實史料為證。倒是彌陀寺法脈傳承值得一提。

隨縣彌陀寺史考

唐縣鎮古城圖

從彌陀寺近期兩任住持演新、心諦師承溯源,為桐柏山臨濟宗白雲禪系,奉端德為開山祖師。據《南陽民族宗教志》記載,臨濟宗四十一世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四川省西昌縣紫微山宗林寺大和尚端德(號華光)雲遊至桐柏山傳入。端德由自己名號起始,嗣演名、號派各32字。名派:端圓常寂,了極融通,直傳海印,妙演心空,性觀普照,道顯祖風,真智本覺,達法明宗;號派:華慧海雲,德法普浩,真如性體,清淨妙道,心含寶月,朗然潔皎,靈山一脈,古今光耀。

後有學者張倩為白雲禪系法脈追蹤發現,端德祖師在德昌是曹洞宗法脈,其禪法思想在桐柏山轉變為臨濟宗,實乃一謎,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隨縣彌陀寺史考

三聖殿

【作者】

洪幫主,原名李洪坤,系隨州市作家協會會員、隨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

1、《隨州志》清.同治版

2、《唐縣鎮志》2012年版

3、《白雲禪系研究》張倩著

4、《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隨州》湖北省中國歷史學會、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編

5、《隨史鉤沉》胡立志著

6、《湖北省隨縣地名志》1984年版

7、《隨州文化簡史》湖北省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編

8、《中國佛教近代史》東初著

9、《中國佛教源流略講》呂澂著

10、《隋唐佛教》郭朋著

【鳴謝】

龔鳳鳴 湖北省作家、隨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雪小梅 隨州文藝主編

心諦法師 隨縣彌陀寺住持

張運珍 隨縣彌陀寺居士

姜慧遠 原唐縣鎮城隍廟居士2001年口傳手記遺本

隨縣彌陀寺史考

城隍殿

隨縣彌陀寺史考

財神殿

隨縣彌陀寺史考

娘娘殿

隨縣彌陀寺史考

客堂

隨縣彌陀寺史考

晨鐘

隨縣彌陀寺史考

暮鼓

隨縣彌陀寺史考

住持心諦法師

隨縣彌陀寺史考

心諦法師系桐柏山臨濟宗白雲禪系十七代

隨縣彌陀寺史考

佛事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