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1927年2月,上海公共租界的管理机关工部局(Municipal Council)的总董费信惇(Stirling Fessenden)担忧唱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军朝着上海进发,向美国本土请求增兵。2月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团乘坐“肖蒙”号运输舰从圣地亚哥前往中国。

2月24日,轮船抵达上海美孚石油公司码头。3月,随着北伐军进驻上海,这支部队也进驻租界,和当时北京那支负责警卫使领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不同,这支部队恐怕是南京国府见到的第一支美军步兵,而且是一支践踏中国主权,显示半殖民威权的军团。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刚到中国的第4团

即便以现在的眼光,这支部队的装备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经典形象有些不同,他们戴着着英国式样的钢盔,使用英国式样的步枪,也有以黑帮枪战闻名的“芝加哥打字机”。后来还制作了极具中国元素的纪念章。但是,他们的军装样式却与现在很相似。

钢盔军装

先说说钢盔,当时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头戴英国MK I钢盔或者美国M1917钢盔,前者是美国从英国买的,后者就是仿制的MK I。这种钢盔又被称为托尼钢盔、平底锅钢盔或者飞碟盔。不过美国人自己给它起的外号是“汤盘钢盔”。

从照片上看,驻华海军陆战队的钢盔上全部缀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志:鹰、地球和铁锚(美军一般用缩写EGA称呼它)。徽章的颜色较深,应该为古铜色或者黑色,但是不排除现代收藏品因为年代久远褪色严重。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戴帽徽的钢盔

以上照片中,每个士兵的钢盔的表面光滑且反光,这是当时流行的拍照方式:在钢盔上涂蜡或者涂油,在黑白照片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铮亮发光的效果。当时的很多军队在拍摄坦克和装甲车的时候也涂蜡或涂油,似乎也是为了在黑白相机中更加出镜。

在不戴钢盔的时候,海军陆战队员通常佩戴M1922式大檐帽、M1912式战斗帽或者冬帽。

M1922式大檐帽的样式如下图,有卡其色和深蓝色版本,还可以搭配白色帽罩。这种军帽的样式和我们熟悉的现代美军已经很相似了。如下图: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上海街头的美军官兵

(这张照片中,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军衔最高的斯梅德利·巴特勒少将在上海视察他的部下,士兵们手持M1917步枪和汤姆森冲锋枪,注意中国司机一身清朝服装——瓜皮帽和长袍。不过也可能是傲慢的美国人为了满足自己高高自上的感觉,命令司机如此打扮的。)

M1912式战斗帽(Campaign Hat)更为中国人熟知的名字是牛仔帽和蒙大拿帽,人们看到这种军帽,脑子里多半浮现出的是戴着这种军帽的美军教官,大吼大叫地训练新兵。

现代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牛仔帽从1956年7月21日开始配发,只有教官和官方射击队才获准佩戴。这和美军其它军种是不同的。

而这种军帽一直能追溯到1872年,而且当时M1912式战斗帽是全员配发,在二战期间的1942年被废止。下图为海军陆战队第2旅在上海的照片,注意人人都佩戴了战斗帽,其中一人背着自己的托尼钢盔。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佩戴战斗帽的美军

美军当时使用的冬帽恐怕会引起一定的误解,乍一看像是苏军的护耳棉帽(ушанка)以及中国的雷锋帽。有些说法声称苏军是从芬兰军队学到了这种冬帽。但其实欧洲中世纪就已经有了这种样式。美国海军陆战队当时的驻华部队在冬帽正面缀上帽徽,帽徽的菱形底板有不同颜色,用来区分不同的连队和职能。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冬帽帽徽的不同颜色底板


武器装备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力步枪是斯普林菲尔德M1917,这种步枪实际上是仿制的英国恩菲尔德P1914(恩菲尔德No.3),一直到了二战时期,美国有些二线部队仍在使用这种栓动步枪。

另外,他们装备了不少勃朗宁M1917重机枪,正如其名,它出自于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之手。第4团在刚到达上海的时候,在卡车上架上这种机枪,然后到租界的街道上巡逻,这对于当时缺少自动武器的中国军队来说,确实是相当的优势,不过“四一二”使得局势急转直下。中国军民未能像在武汉的英租界那样对付上海列强的租界。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在上海街头巡逻的美军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式武器当属汤姆森M1921冲锋枪,因为开枪声音类似打字机的嗒嗒声,且因美国芝加哥黑帮的使用而外号“芝加哥打字机”。注意它和后来盟军广泛使用的汤姆森M1A1有区别,结构要精细得多,枪管上有散热片,配小握把而不是护木。当时美军只有在香蕉战争(与拉丁美洲的战争)以及驻华军队中才装备汤姆森M1921。注意上一张照片里,他们的冲锋枪配用的是20发弹匣,而不是美国黑帮惯用的弹鼓。

纪念章

美军为驻华军队制作了纪念章,比如扬子江服役纪念章,是颁发给1926年9月3日到1932年12月31日在扬子江(长江)流域服役的美军官兵,除了扬子江上的太平洋舰队炮舰水手之外,恐怕只有海军陆战队第4团能得到这种纪念章了。

这种纪念章正面是长江上的老式帆船,英语的意思是扬子江服役。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扬子江服役纪念章

中国服役纪念章,这是颁发给1937年7月至1939年9月之间在中国服役的美军官兵,不过因为到二战时期才开始颁发,很多人没有及时领到,所以颁发时间一直顺延到二战后的1957年。

这种纪念章的样式和扬子江服役纪念章相似,环绕的英文意思为中国服役。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中国服役纪念章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侵华日军。上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团虽然根本没有参战,却在战役结束后私下制作了1932年版的苏州河纪念章。

这枚纪念章的设计可以说显现出西方人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主体图案是一个中国人推着一辆垃圾车,美军虽然知道这车是处理垃圾用的,不过还是因为它的外形称之为蜂蜜车,所以在车上标上了“蜂蜜”。

车的下方写的是奖励勇气,不知道看戏的美军哪里显现出了勇气?

纪念章上写的是苏州河32,用的威妥码拼音拼写的苏州Soochow,这套拼音是英国人威妥玛按照英语的发音习惯创立的,所以拼写和中国拼音有很大不同。

纪念章的背面也和美军颁发的官方纪念章不同,不是美国鹰图案,内容是奖励给1932年上海苏州河之战中表现出勇气的,然后留有空行,以刻上被授予者的名字。1932年版的苏州河纪念章是黄铜或者金质的。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1932年版的苏州河纪念章

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虽然美国海军陆战队除了隔着苏州河围观战况,什么都没干。但是又设计了新的纪念章。

纪念章是金质的或者铜制 。从存世的藏品来看,有两种样式:

一种是III式,主体图案和1932年版一样,只不过上面的数字32改成了37,意思是纪念1937年的战役。背面的内容也相应地改称奖励给1937年上海苏州河之战中表现出勇气的,留有空行,以刻上被授予者的名字。除此之外,纪念章增加了上挂的挂扣,上面的英文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材质和纪念章相同。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III式37年版纪念章

第二种是V式(五式),正面的主题图案改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鹰、地球与船锚的组合,上面是苏州,下面的字样是河37,和III式的字样一致。纪念章的背面以及上挂扣与III式一致。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V式37年版纪念章


珍珠港事变

1941年,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5月14日,驻上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换成了塞缪尔·霍华德上校。他来到上海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美日迟早开战,上海这1000人的驻军在上海这个被日军环绕的孤岛里毫无意义,因此向华盛顿请求撤退。

1941年11月8日,华盛顿批准撤退。第4团在美日开战前撤到了菲律宾,但是美军最终输掉了1942年的菲律宾战役,霍华德和第4团大部分被俘,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被释放。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从上海撤退

从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陆战队员人人佩戴M1922大檐帽,不过背后都挂着M1912式战斗帽,也证明了当时牛仔帽是陆战队普遍装备的军帽。

但是中国北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可没有这么幸运,北平(北京)、天津和秦皇岛的美军奉命向日军投降。

纪念章上有长江苏州河: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27-41年装备细节

向日本鬼子投降的北方陆战队

上面的照片中,美军阿什赫斯特上校来到日军司令部投降,注意他后面的美军举着白旗,以及他佩戴的冬帽样式。

驻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许和同时代的中国军队相比,军服、武器、装备和供给都要好得多。是压迫的象征,是刺向中国的殖民利刃。

但是正如列强自认为的那样,驻华军队的真正威力在于他们的内河炮艇和浅水重炮舰。

而就算加上这些海上力量,即对付不了日本鬼子,在真正决心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解放浪潮面前,也是虚弱无力的。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