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苦了基層幹部,累了辦事群眾!“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要不得


苦了基層幹部,累了辦事群眾!“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要不得


來源 | 人民論壇網(rmltwz)及人民論壇雜誌

“指尖時代”手機軟件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浪潮中,個別基層政府不同程度地呈現出一些“花架子”現象:

微博、公眾號淪為“殭屍號”,信息久不更新,公眾關注度低;

線下跑腿少了,線上“跑腿”時間卻在增多,辦事效率依然不高;

線上滿是“很感謝,已知曉”,但線下再無後文。

如此種種,表明在一些地方,形式主義乘上了互聯網快車,發展成“互聯網+”形式主義。今天,思響哥帶你看清“互聯網+”形式主義的四大表現和解決之道。

01

表現

  • 工作群氾濫

一些基層政府的手機APP軟件、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氾濫,要求幹部利用QQ群、微信群等即時報送工作痕跡,陷入“痕跡管理”誤區:數量過多,政務APP種類繁多,涉及太多工作領域,讓“事多人少”的基層疲於應付;內容同質,有些政務APP內容、功能大同小異,缺乏整合,導致一些基層工作頻繁重複“打卡”;使用過頻,有些微信群包羅萬象,通知學習、單位個人、工作生活等內容都發。

於是,信息時代“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普及催生出“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某基層幹部透露其手機中安裝了11個政務APP,加入了22個工作群,訂閱了20多個政務微信公眾號,每天要完成走訪、學習、宣傳等“打卡”任務,經常是同一個數據需要在不同平臺錄入。此外,還要管理單位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定期發佈工作信息。手機上政務APP太多,有的甚至要求每天“留痕”,費時費力,影響正常工作生活,一些基層幹部完全淪為“手機奴僕”。

  • 微信群異化

具體而言,體現在:一是“微指揮”。上級領導坐在辦公室利用電腦或手機向基層幹部發佈“微指令”、下達“微通知”。二是“微落實”。在疲於奔命中,個別基層工作演化為“填表”“報數”“發照片”。於是,微信工作群由以前單純的發佈工作、會議通知變成了曬照片曬政績群。

三是“微滿足”。一些微信群成為“拍馬群”“獻媚群”。只要單位領導一露面,群裡立即就會響起一片“領導高明”“領導辛苦”的叫好聲。爭相“獻花”“敬茶”“豎大拇指”,唯恐領導看不到自己。四是“微腐敗”。有些領導有意無意在其朋友圈、微信群上秀愛好、書法字畫、古董收藏、菸酒茶飲,“含蓄”地提醒下屬或有求之人,更有甚者直接索要紅包。

  • 政務公眾號淪為“殭屍號”

在部分地區,有的政務平臺註冊後長期不發聲,對群眾留言也從不回覆,網上政務平臺“空殼”化。本該生動活潑服務群眾的公眾號卻淪為“表情呆滯”的“殭屍號”:發佈內容以領導動態、會議介紹為主,或者是“打卡曬成績”,稍有含金量的內容大部分來自於轉發和複製粘貼,味同嚼蠟、可讀性差;發佈隨意,沒有固定發佈時間,有些甚至十天半月更新不了一期,管理鬆散;影響力微乎其微,沒有固定閱讀群,轉發留言者少之又少。

於是,有些地方的政務平臺滿足於“有了就好”“建了就完”,在實際運行中“變了味”。有的公眾號自娛自樂,推送一些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信息,有的甚至淪為“殭屍號”,缺乏專人打理,偶爾才“冒個泡”。一些政務微博和公眾號長期不更新,可以“媲美”“殭屍網站”;一些政務APP操作複雜,效率低下,涉及到交費、核驗證件等環節還必須現場辦理,實用價值不高;一些政務微博和公眾號除下載、關注之外,還有轉發、反饋任務。

這種本末倒置的設定,不但苦了基層幹部,也累了辦事群眾。最終,“掌上政務”淪為“繡花枕頭”,政務網站和APP成了僵而不死的怪胎,成了基層幹部開展工作的枷鎖。

  • “互聯網+”秀場

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辦公APP成為“定時炸彈”,基層幹部回覆不及時就是工作沒落實、動態無照片就是行動沒到位、時不時再搞一下實時位置分享簽到查崗等,催生出基層工作中“互聯網+”秀場的“作秀式”“工作留痕”

一是“擺拍秀”。獲取圖片的快捷,發佈圖片的便利讓此秀在微信群中可隨時隨地為之。如基層幹部進村入戶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按照贈物、拍照、走人三步曲,簽到、拍照、上傳就“留痕”了,至於群眾傢俱體什麼情況、有什麼困難其實一概不知。

二是“工作秀”。

在網站信息平臺上,常見的就是拉隊伍、擺陣勢,動員轟轟烈烈,七分用力在宣傳報道而三分用力在活動,工作是點到即可,宣傳是精益求精、文字力求感人、圖片力求精細。

三是“花架子秀”。在許多網上服務平臺中,設計上號稱功能有多麼完善、便利,用起來徒有其名,建好網站即萬事大吉,系統沒有維護,服務功能沒有響應,平時丟在一邊,迎檢時還要分配訪問任務。

苦了基層幹部,累了辦事群眾!“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要不得

02

危害

  • 脫離群眾

“互聯網+”形式主義種種,使“互聯網+”成為庸政懶政的“幫兇”。“互聯網+”形式主義使一些基層幹部以“網來網去”代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工作群多少衡量工作量大小,以虛擬空間簽到點卯評判實際工作成效,與群眾關係漸行漸遠。於是,一些網絡政務只是作為應付上級檢查的幌子,互動生硬、冷漠,感情上疏遠群眾、工作上脫離群眾、利益上漠視群眾。

  • 破壞基層政治生態

APP、工作群的便利性,助長了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一方面,上級以各種APP使用情況為主要標準考核下級,會讓基層覺得只要搞好各種APP系統,考核就不會有問題,於是

將更多精力放在這上面,而不去抓實際工作,甚至還出現了“幹得好不如曬得好”等新問題。

另一方面,基層幹部工作本來就比較重,每天還必須得按時完成各種APP、微信號、公眾號任務,只能弄虛作假糊弄上級。於是,個別幹部乾脆把微信公眾號、微博網站當成標榜自我的“秀場”,熱衷於“曬工作”“秀經驗”,久而久之,會極大破壞基層政治生態。

  • 消解政府公信力

殭屍化、不回應、慢回應、答非所問;服務信息不準確、想查的信息找不到、辦事功能不可用;內容更新停滯、信息準確性欠佳、頁面設計落後、系統穩定性不足;很多政務APP下載渠道不統一,甚至出現“山寨”版本,辦事企業和群眾稍不留神就上當受騙等問題。

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讓線上政務平臺的公信力大大降低,更會加大公眾對相關政府部門服務效能的懷疑,動搖幹群之間相互信賴、相互依靠的關係。這樣的“互聯網+”政務服務,

勢必讓政府部門感知群眾期盼、回應社會關切、服務公眾需求的能力大打折扣,不僅增加行政成本,還會降低政府公信力。


苦了基層幹部,累了辦事群眾!“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要不得


03

對策

  • 摒棄“官本位”思想

“互聯網+”形式主義的根源在於一些黨政領導幹部缺乏求實的思想作風、務實的解決問題之心,從而無法形成紮實的工作作風,在為民服務上缺乏篤實之心。因此,杜絕“互聯網+”形式主義,首先要在源頭上根治“官本位”思想。

為此,一方面,要端正政績觀。“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基層被“形式主義”,主要是因為一些黨政幹部將此當成一項政績,為了向上彙報時“好看”,而不是真心實意要服務群眾。

另一方面,要矯正權力觀。異化的權力觀,自然使得“互聯網+”形式主義滿天飛。因此,領導幹部不僅要有主動“觸網入雲”的創新自覺,更要堅守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德要求

;不僅要善於通過信息技術辦公,也要善於通過深入基層,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政務”實現效用最大化。

  • 淨化制度基礎

毫無疑問,基層是“互聯網+”形式主義的密集發生地,任務層層發包、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加碼。因此,消除“互聯網+”形式主義,需要淨化其生存土壤。首先,除了從技術層面上建立部門間公開透明的信息共享機制,以避免同類信息重複採集,減輕基層幹部負擔外,還要改進考核方式,積極鼓勵廣大網民監督,調動廣泛社會力量參與到政務新媒體規範工作中,遏制“互聯網+”形式主義氾濫。

其次,應考慮到當前基層“人少事繁資源短缺”的實際,從完善基層治理的角度,促成基層權責利實現合理匹配,讓基層幹部有時間、有幹勁投入到實幹中去。

最後,使“互聯網+”政務服務迴歸本位。基層“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必須精準回應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優化用戶體驗,提升服務效果,實現“網民在哪裡,政務服務就在哪裡”。

  • 規範運行機制

首先,推進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集成政務、交通、健康、文化、公益等多方面行政服務內容,實現“互聯網+”政務服務從追求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提升服務效能。

其次,高度重視和整治政務APP、微信公眾號“一哄而上”的問題,強化頂層設計,堅持統一建設、統一部署,避免資源浪費,提高建設效率,真正讓群眾享受到“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便捷高效,確保網上政務服務通暢、高效。

最後,提高受眾的感受度、滿意度,建立“線上+線下”立體化工作格局。

將線下作為線上的有益補充,根據任務性質、受眾偏好等選擇合適的平臺,促進線上線下互動,以線下幹實事的行動夯實線上說實話的底氣。

選自 | 人民論壇雜誌9月下

作者 |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治理學院教授 張緊跟

原標題 | 警惕“互聯網+政務”披上形式主義外衣

原文美編 | 王夢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