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别再傻里傻气的对宝宝“说话话”了,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一位女同事,超级喜欢小孩子,每次看到3岁以内的幼儿就忍不住蹲下来,学着小宝宝的口气讲话:你好可爱哦,要不要吃糖糖?要不要阿姨陪你玩小车车?

相信这种经历,大家都有过,尤其是看到特别可爱的孩子,我们也会学着孩子的口吻跟孩子去沟通,其实这种模仿孩子的口吻语气说话的方式在很多人普世印象中认为:能够拉近和宝宝的距离,让宝宝更喜欢自己。但,事实上,这样对宝宝讲话是不尊重的表现。

3岁以内的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分辨出来你对他讲话的语气和对成年人讲话语气是完全不同的。PS:不要低估了宝宝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哦。

别再傻里傻气的对宝宝“说话话”了,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刻意模仿宝宝语气说话,是不尊重的表现。

1、2岁以下幼儿,语言功能发育不完善情况下,说话有几个特点:慢、用叠词、发音不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语言能力。如果大人刻意模仿,用叠词或者娇嫩的奶声奶气的童声对宝宝讲话,表达出来的信息就是:宝宝还小,是跟大人不一样的,宝宝听不懂我们大人说话,所以我们要用宝宝的语言跟宝宝交流;再往深层次扩散其实就是意味着:他们能力水平低我们。这其实是对宝宝的不尊重。

记得小侄子快3岁的时候,第一次喊我:“大猪!”我开心极了,就模仿他的语气语调回了一句:“我不是大猪!我是大姑!来叫大姑……”

小侄子看着我,没有开口叫我……之后那一天,怎么哄,都不叫我!很明显孩子其实已经用尽他的所有努力在向我表达他对我的尊重,可是,我没有开心的回应“嗯”,反而指出孩子的错误。这让孩子心里感到不舒服,但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也不懂怎么表达,只能是再也不喊我“大猪”了。

2、刻意模仿宝宝说话,会让成人感觉不舒服。尤其是女性朋友们,看到宝宝都超级喜欢甚至是走不动路,宝宝真的是超温暖超治愈的“神奇武器”。会让很多女性朋友们,情不自禁的发挥体内撒娇特质用一些“娇滴滴”“嗲”的声音和动作,想要靠近宝宝,赢得宝宝的好感和喜欢。这种行为让旁边的成年人看来,其实相当不贴切自己的身份,看起来很怪异。

别再傻里傻气的对宝宝“说话话”了,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应该如何和宝宝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呢?

跟宝宝交流,有两个重要的方式:一个是听,一个是说。

1、蹲下来倾听宝宝的话。

1岁以上,3岁以下的幼儿正是语言功能发育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多跟宝宝进行语言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方面的沟通,还要善用非语言的沟通,比如说用微笑的表情看着孩子。

2、面对不会讲话的宝宝,多用面部表情和动作跟宝宝交流,善于对宝宝说话。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件事:一对双职工夫妇生了孩子后,由于担心幼儿园照顾不周,就将孩子送到家乡,由家里唯一的老人——聋子奶奶看着,他们夫妇每年回去看望一次。尽管奶奶家生活条件很不错,孩子的身体长得也很健壮,但由于缺乏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这个孩子的思维迟钝,语言发育迟缓,呆板、无知,上学后成了班土地地道道的差等生。

经常对着宝宝说话,有语言的滋润,会让宝宝思维敏捷,智力高超。纵观那些语言能力强的人物都有着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遇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阐述并且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能力其实跟小时候经常对着宝宝说话交流沟通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别再傻里傻气的对宝宝“说话话”了,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沟通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语气。

语气不正确,会刺激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再大一些之后,爸爸妈妈们有时候会用不耐烦的语气跟孩子对话。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气,刺激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6岁的皮皮,想要去给阳台上的花浇浇水。妈妈强硬的说:不行!你会把阳台弄脏的!皮皮没说话,就走了。等妈妈从卧室出来,看到皮皮正在给花浇水。妈妈又开始皱着眉头大声呵斥:不是都跟你说了,不让你浇水吗?你看看,水都流在地上了!

如果妈妈用温和的语气态度,这样跟皮皮交流沟通,情况就不一样了:

6岁的皮皮,想要去给阳台上的花浇浇水。妈妈温和的说:可是,咱们的花昨天刚浇了水呀?宝贝儿!皮皮说:妈妈,我今天少浇一点点可以吗?妈妈看着皮皮说:好的,你去吧!浇一点水就可以了哦!

孩子听我们说话,有时候更关注的是我们对他们说话的语气,而非说话的内容。建议家长们,可以多听一听自己说话的语气,在公司里怎么跟同事讲话?在家里怎么跟长辈说话?在公园里如何跟陌生人说话?在聚会中如何跟朋友说话?在家里又是如何跟孩子讲话的?

有的妈妈喜欢用强硬的语气——我是你妈,你就应该听我的!

有的妈妈喜欢用讽刺的语气——呦呵!你怎么知道这么多?这么厉害?也没见你考试100分呀?

有的妈妈喜欢用霸道的语气——不行!我已经给你规划好了周日的学习计划。其他活动都要取消掉!

以上几种语气都会令孩子感到不舒服、生气、无力感,无论妈妈想达到什么目的,这种语气只会让事情变的更糟糕。

别再傻里傻气的对宝宝“说话话”了,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用跟朋友说话的语气跟孩子讲话。

分享一个知乎上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刚3岁多,无论妈妈做什么事情,都会像朋友一样咨询孩子的意见。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她就坐在儿童椅上,妈妈会问她要筷子还是勺子?勺子要蓝色还是粉色?小碗要蓝色还是粉色?吃多少馒头?喝多少粥?每件小事,都会问她的意见,她自己选择后,就不能反悔。菜必须吃光,粥也要喝干净,不能有剩饭。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不仅可以自己吃饭,而且还可以吃干净,掉在桌子上的饭粒她还会捡起来吃掉,真是又懂事又萌。

后来,小女孩有了弟弟。大概是她五岁的时候,她弟弟不到一岁。她弟弟的玩具,她也会想玩,她就过去跟她弟弟说:这个玩具,可不可以让姐姐玩一下。如果她弟弟笑了,她就拿去玩,如果哭了,她就会放下。每次玩过之后,还会说:弟弟,你的玩具还给你。

如果妈妈一直用朋友的语气跟孩子沟通,跟孩子说清楚,孩子就会异常的懂事有礼貌,做事情有条理有规划。虽然不太确定以上故事的真实性,但是作为育儿示例来说,我相信如果妈妈当孩子是朋友,孩子也会当妈妈是朋友。这就是沟通语气和方式不一样产生的育儿结果。

最后的最后,跟孩子交流沟通,语气很重要。但愿每个妈妈都在良好的语气环境氛围内和孩子成为朋友。

一位老母亲,坚信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会回复你以笑容!大家可以关注我@晨儿妈T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