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出个木匠皇帝?

快乐工作当中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明朝基因遗传学(朱由校的父祖)性格使然。

明朝从第三代皇帝开始,遗传的是朱棣的基因。朱棣基因的特点就是“短命”。朱棣以下、正德以前的皇帝没有超过五十岁的,这足以说明问题。在正德皇帝朱厚照溺水之后,由于肺部感染,朱厚照在三十一岁就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朱厚照的驾崩,标志着朱棣——朱佑樘一系的血脉断绝。

朱厚照驾崩之后,杨廷和和张太后选择了弘治皇帝的弟弟——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从朱厚熜开始,明朝的血脉转变成了“朱棣——朱佑杬”一系。如果说朱棣遗传给后代的是“短命基因”,那么朱厚熜遗传给后代的,则是“偏执基因”。

朱厚熜沉迷于炼丹仙道,却不忘操控权柄,任用张璁、夏言、严嵩、徐阶,却能保证内阁机器有条不紊;朱载坖甩手掌柜,贬逐徐阶,提拔李春芳和高拱,在引领改革的同时,保证皇权独尊;朱翊钧任用张居正,完成对吏治的改革,在张居正死后,将其抄家,完成对国家的片面集权,即使由于国本问题和地方结派引起内阁分裂,最终在朱翊钧的“精神领导”下,明朝取得了“三大征”的胜利。

然而,由于内阁分裂以及东林党的阻碍,萨尔浒之战,朱翊钧委任了不知军事的杨镐作为总指挥,导致明朝分兵五路,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朱翊钧也在这种内外焦灼的情况下驾崩。朱翊钧驾崩之后,朱常洛虽然有心改变东林党在内阁中的独霸局面,可是只在位了二十九天的他,对于这种状况也是没法处理。

朱常洛死后,朱由校作为皇长子继位,这位皇长子由于父亲和自己都不受宠爱,导致自己的身体也很虚弱。好容易登上皇位的他,是极其没有安全感的。而且作为一个少年,内阁那些迂腐的大臣和代表唯利是图势力的东林党之间的斗争让他感到畏惧和头大。由于自己小时候不受待见的遭遇,导致朱由校的内心变得很偏执,正在这个时候,他遇上了和他一样偏执的魏忠贤,两个人臭味相投,最终导致了朱由校偏执的“理工科爱好”。

2.明朝内阁制度的“畸形发展”。

明朝内阁制度起源于朱棣,朱棣到朱瞻基这三代帝王将皇权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所以内阁只是咨询和执行机构。然而朱祁镇之后的帝王(朱祁钰除外),继位的年龄不满二十岁,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内阁就相当于决策机构,皇帝则是决断机构。

然而,不满二十岁的帝王,他们的天性是不能忽视的,而内阁却恰恰忽略了这些少年天子的天性。正因为如此,明朝皇帝被后世文学家称之为奇葩皇帝。自从嘉靖皇帝“大礼议”开始,内阁的党争就悄然发生了,内阁首辅的变换有一部分原因是嘉靖皇帝的意思,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党争。

隆庆皇帝成年登基,与内阁首辅李春芳和高拱的关系是亦师亦友,所以当时的内阁和皇帝的关系类似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和内阁都有权力,相比之下,集权于皇帝。隆庆时期的明王朝,一切的党争似乎走向了低潮,直到万历十年。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的前十年,张居正掌握着内阁首辅的位置,也因此明朝度过了十年的安稳日子。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为了维持皇权独尊,将张居正抄家。以前处于低潮期的各党各派结成了“反张居正大联盟”,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张居正在内阁进行“独裁统治”的揭批,万历皇帝终于将权力收归在自己手中了。

然而,随之而来的国本问题,又让朱翊钧十分苦恼,内阁已经分裂,虽然有申时行等平衡派在和稀泥,可是明朝却再也没有嘉靖以前的那种“一个中心”了。因此朱翊钧决定退居后宫,遥控朝廷。万历十年到万历四十年是万历王朝最辉煌的时代,万历四十一年,由于东林党的势力在内阁越来越大,导致了万历王朝出现了统治失灵的局面。

万历之后的泰昌时代,由于早年间国本之争的郑贵妃与福王的争端,导致这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内阁制度仅仅是维持而已。泰昌时代之后,就是天启时代。天启时代,由于皇帝早年间不受待见,导致性格上面的偏执和扭曲。

天启时代的内阁,东林党和其他党之间的争端已经表面化,天启皇帝少年继位,可以说是无依无靠。他唯一能够视为“辅助”的,就是身边的太监,少年皇帝的性格就是“谁对他好,他就听谁的”,于是魏忠贤开始不断的让他喜爱干一些与木工有关的“活计”,久而久之,这个皇帝就变成了“木匠”。

3.明朝宦官制度的缺陷和国家政治中心的需要

朱元璋和朱棣对于宦官大多严防死守,自从朱瞻基继位之后,宦官的地位不断地提高。朱祁镇在位前期,宦官王振的权势达到巅峰,王振死后,曹吉祥、汪直、刘瑾权势熏天,万历皇帝在位时代,冯保作为万历皇帝幼年最重要的“大伴”,和张居正、李太后结成了控制皇帝的“三人同盟”。

万历皇帝驾崩之后,由于东林党人对宦官制度的肃清,早期的宦官并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东林党人忽视了皇帝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却被魏忠贤利用,最终导致了天启皇帝成为了木匠皇帝。

国家政治中心就是皇帝,从朱元璋到朱厚熜这几代皇帝都将这条规则守得比较严格,即使有曹吉祥这样的造反之徒,也能保证谋反顷刻之间解决,这仰赖于明朝宦官再怎么牛,手中也没有兵权;换句话说,即使明朝太监有兵权,但是他们的皇帝也照样会有大多数的忠于自己的将领。

明朝国家政治中心——皇帝,需要的是忠诚,因此选拔首席太监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皇帝忠诚。然而这种政治中心却在万历四十一年之后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朝堂上面的一片混乱。天启皇帝看到这种局面,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力上面的欠缺,所以将政治大权交给了魏忠贤的阉党,自己则退居后宫,乐得当一个“甩手掌柜”。

其实国家政治中心只能有一个,天启皇帝朱由校作为“木匠皇帝”,也是正确的选择。由阉党领导其他各党组成的内阁带领着明朝打败后金军,也是为了防御住明朝的“两京十三省”的土地。然而这样的“积极防御”的局面却被崇祯皇帝打破。


世界全史罗锐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光宗长子,明朝第15代皇帝。明熹宗时期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明熹宗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折叠


朱由校的性格荒唐怪异,以“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为乐。喜机巧水戏,创演水傀儡戏。与宦官同演《宋太祖雪夜访赵普》。好油漆木工,房屋营造。选武阉三千,于紫禁城内开内操取乐。一生重用阉党祸国殃民,耽于逸乐,无心朝政。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整日困倦无力,狂躁不安,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结果全身浮肿,臥床不起,一命归天,年仅23岁。终其一生,在位七年,“妇寺窃权,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卒谥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北京昌平德陵。

折叠


古典家具的小白


明朝的皇帝都是比较奇葩的。有三十年不上朝的,有在皇宫搭个市场卖货的。还有御驾亲征被俘虏的皇帝。木匠皇帝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朱由校对木匠的兴趣超过一切甚至于是万人瞩目的权力,集设计、监工、工头、工匠于一身,从宫殿建筑到木器制作,无所不精,无所不能。朱由校好制造的漆器、砚床、梳匣等器具非常精巧,尤在雕刻上见工夫,作品施以五彩,精致妙丽,出人意表。

无论是建造宫殿还是制作器具,朱由校都精益求精,要求严格,每制成一件作品后,先是欣喜,后又不满意,弃之,再做,乐此不疲。



80后的历史爱好者


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