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城市與足球|越秀山:歷史傳承與青訓萌芽

“東南險境自成關,未免蒼涼山海間。大雨樓中聽粵曲,秋風何處響刀環。一江橫鎖戰船覆,五嶺層壓鐵馬翻。千百年來興霸氣,時人攘攘下南蠻。”嶺南詩人廖覓竹一首《尋越王臺不遇》將越秀山的滄桑歷史和人傑地靈抒發的淋漓盡致。這座頗具南方風骨的山,沒有北方高山的豪邁之氣,卻也多了幾分歷史的厚重感,周夷王時期流傳廣遠的“五羊傳說”,秦始皇在這裡鑿開龍脈之氣,見證了廣州起義的血淚歷史,可以說每一塊青磚,每一處斑駁,都是寫滿了越秀山的故事與傳說。

城市與足球|越秀山:歷史傳承與青訓萌芽

而在燦爛的南派足球歷史中,越秀山同樣有著難以磨滅的地位與影響。提及南派足球,便不得不講越秀山體育場的歷史悠久,早在1950年首任廣州市市長葉劍英大手一揮,南粵足球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包括拔地而起的越秀山體育場。從一片佈滿荒草的泥地到一座初具規模的球場,全市工廠、機關、學校、解放軍部隊等單位的1萬7千多名群眾義務投身到球場建設。

城市與足球|越秀山:歷史傳承與青訓萌芽

自越秀山體育場經改造完成後投入使用,這座球場儼然見證了廣州足球的榮光:廣州市第一屆人民體育運動大會在這裡發出先聲,而後承辦了第六屆、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和第十六屆亞運會的足球比賽,先後成為廣州太陽神、廣州吉利、廣州香雪、廣州日之泉、廣州醫藥、廣州恆大和廣州富力的載體,在1991年到1994年間廣州足球甚至一度四年主場不敗,容志行、古廣明、趙達裕、彭偉國一批批廣東名將帶走了多少人的回憶。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越秀山體育場更是成為了一座飽含歲月與深情的豐碑,在這座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下了廣東足球的興衰歷史,廣東人民對足球的熱愛與追求,還有新中國體育的起步與崢嶸。

城市與足球|越秀山:歷史傳承與青訓萌芽

大慨是越秀山經歷了太多廣東足球的興衰榮辱,尤其是在球星紛紛離開、賭球肆意橫行、人才青黃不接的多年困境中,廣東足球遭到重大打擊,使得今天的越秀山也開始看重回歸本源,青訓工作在近年如火如荼地展開。南派足球名宿胡志軍前些年曾向媒體感嘆,“現實情況卻是很少有人願意花錢花力氣做青訓,就搞搞一線隊,所以出現了很明顯的人才斷層。青少年比賽,經常打出來幾十比零的比分,就是有的俱樂部隨便拉幾個小孩湊一個隊去打比賽。除了少數幾個大一點的俱樂部,比如魯能,他們還是會搞青訓的。”如今胡志軍也在廣東本地開辦青訓營,有更多人也跟隨他的腳步重視青少年足球。

城市與足球|越秀山:歷史傳承與青訓萌芽

如今的後起之秀富力青訓正邁著大步走來,只有短短數年的時間,這座越秀山下的青訓已初具規模,從下到上完備的青訓梯隊建設,“西學東漸”的青訓模式構建,紮根本土的青訓招生使得多年前廣州降級導致大量人才離開的悲劇不再上演,而同時富力俱樂部在抓職業球員培養的同時,也大力關懷整個社會基層足球文化的營造,大量青少年賽事的舉辦使得相當多非職業青訓球員能夠參與進來。而從富力一線隊多年來堅持團隊配合、流暢傳控的戰術理念,到下面的各級梯隊,都是堅持同一理念,讓這種南派足球理念得以貫徹延續。

城市與足球|越秀山:歷史傳承與青訓萌芽

城市與足球|越秀山:歷史傳承與青訓萌芽

昔日南派足球榮光不在,讓無數老一輩唏噓不已,但富力足球近些年的崛起,讓人們又多少重溫了美麗足球的魅力,大開大合的攻勢足球,流暢華麗的配合,無數球迷甚感滿足,曾經以瀋陽金德為前身的廣州富力一度不為本土球迷所接受,但隨著富力俱樂部高層對本土青訓和本土球員的重視,對本土球員退役後的關照,甚至是與本地球迷的互動,讓無數廣東球迷體會到了濃濃的溫暖。富力俱樂部並非具有豪門底蘊,也沒有輝煌成績,但自上而下的紮根本土讓他們為人所心底裡接受。如今越秀山下這支青訓後起之秀,不僅穩穩地走著他們的規劃路線,在青少年賽事上成績也有了顯而易見的提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從基礎出發,才能實現本土的復興,這就是富力青訓正在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