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淺嘗現代國畫家筆下的各種優質美味

畫家都是好吃佬?

好吃應該是人類的本性;對精神食物的渴求,則是吃飽肚子之後對大腦的一種補償,這是不是也算是人類的本性?這是哲學家們的話題,與我等無關。

藝術家也是人,從邏輯上講也應該具有好吃的本性。不同藝術領域,藝術家對這一本性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歌唱家們估計不會吃重慶辣火鍋,演員和舞蹈家對大魚大肉也敬而遠之。就藝術作品而言,音樂、舞蹈中,有關食物題材的作品,似乎鳳毛麟角。以我淺薄的音樂知識,只知道舒伯特寫過一曲《鱒魚》,還有就是《用蔥歌》。《用蔥歌》是在芬蘭民歌《伊娃的波爾卡》中的一段,被日本動畫《BLEACH》用於配合片中角色甩蔥的動作,這也勉強算得上和食物相關吧。文學家、小說家描寫食物或美食的作品不少,比如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但讀者讀文字之餘尚須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去體會文中食物的形與色。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陸文夫一定也是吃貨,不然寫不出《美食家》

畫家們則是對食物百無禁忌的藝術家,以好吃出名、出醜的畫家不少。齊白石只要有人請吃飯,逢請必去,並揚言:“不吃白不吃!”張大千愛喝小碗雞湯,但是!但是那一小碗雞湯是用兩隻老母雞同鍋熬製的濃縮雞湯,所以他只喝湯不吃雞肉!張大千的師父李瑞清,外號“李百蟹”,坊間傳說他一天能吃一百隻螃蟹!據說吳昌碩先生嗜吃甜食,晚年因貪吃酥糖,引發消化不良而辭世;溥心畬在酒席餐桌上目中無人,他愛吃的菜,就通通搬到自己面前,一個人筷不離手獨自猛吃,完全不顧在座其他人驚詫、鄙夷的眼神。元代畫家倪雲林,山水畫畫得清湯寡水,可是,他卻編寫了一冊有滋有味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裡面詳細記載了他對五十多種美味極為苛刻的製作要求。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這位穿長衫的“舊王孫”在餐桌上絕對霸道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倪雲林的畫和他的飲食秘籍看起來真是判若兩人

畫家之好吃與吃相,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我們還是來看看畫家筆下的美味吧,這裡充分表達了這幫吃貨對食物的讚美與深厚的情感。

“精神食物”中的優良品種

武漢人吃菜薹,追求洪山寶通寺塔影覆蓋範圍內長出的“紫菘”;吃鯿魚,則希望撈自鄂州梁子湖。至於螃蟹,無論真假,誰不青睞掛有“陽澄湖大閘蟹”原產地標籤的橫行之物?畫家筆下的食物自然也有品質、聲名高低之分。精神食物的品質追求,同樣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武昌寶通禪寺裡種的菜薹才是洪山菜薹中的珍品

精品蔬果類

青菜、大白菜

齊白石筆下的蔬菜、瓜果、魚蝦蟹畫得都極好。誰讓他老人家是農夫出身呢?經歷得天獨厚。白石老農既從事過物質食量的生產,又在硯田生產精神食糧,他畫中那股子淳樸的農民情感,其他人想裝也裝不出來。不過,這裡只展示他畫的青菜,其它不擺出來了,不然就整成了一桌子“齊家菜”。下面的介紹,也是一個畫家只介紹我覺得畫得最“可口”的一兩種美味。

齊白石筆下的水墨青菜,那個新鮮勁,菜場都少見。他畫的青菜是剛從地裡拔出來、帶著生長力的青菜。四筆畫成的白色菜幫子厚實鮮嫩,用指甲輕輕一掐,汁液就噴湧而出。筆末的飛白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莖、葉連接處的纖維肌理。菜幫子從根部起筆,圓轉之處渾厚有力,顯得“肉質肥厚”。在白色菜幫子的映襯下,雖是墨色的菜葉子,卻讓人感到濃綠得深翠發亮。這棵青菜,白石老農當年應是不惜肥料種出來的,不然何以如此豐腴?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齊白石的白菜上畫了只蟈蟈,表明這是沒打過農藥的無公害青菜

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遺址曾發現白菜籽,可見大白菜在我國有六、七千年的種植歷史。國畫中的大白菜,我覺得當屬大白菜原產地、西安的畫家康師堯先生畫的最有味。康先生畫白菜,不論工筆、寫意,均能完美表現出白菜的特質。下面這幅還在地裡沒收割的大白菜,我們明顯感覺到來自北方的嚴寒。地裡的白菜似乎頂著白霜,一個個頑強地站在凍土上整裝待發。後一圖柳條筐裡脆嫩的大白菜,散發著秋冬時節的成熟氣息;拿回家去,只需清水一衝,便可切絲拌鹽淋油下飯。康氏《事事要清白》一圖,是用工筆勾勒所畫。白菜葉子上面曲曲折折、錯綜複雜的葉脈,工中帶寫,極有質感。不過,這棵白菜似乎儲存了一段時間了,從根部可以看出已經掰去了好幾片老幫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安人對大白菜是又愛又厭。愛,是因為大白菜是當地冬天唯一的“新鮮菜”;厭,是因為整個漫長的冬季天天都吃這。然而,康師堯的大白菜雖在畫法上中西結合,但也百看不厭。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康師堯筆下的經霜大白菜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這筐大白菜新鮮脆嫩,令人食慾大增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康師堯先生做人清清白白的自我寫照

蘿蔔、黃瓜

畫蘿蔔畫得最用心的,我覺得當屬於非闇先生。蘿蔔、白菜是老北京平民百姓家冬季的看家菜,老北京吃蘿蔔別有一功,生吃、涼拌、炒燉煎炸、醬醃醋泡極盡能事。於先生是老北京,對各種蘿蔔當然是再熟悉不過。他筆下的蘿蔔既真實,又帶著皇城貴氣,似乎能擺在桌上當“清供”。下圖的這幅工筆蘿蔔是於先生七十一歲時的作品,這張畫的底稿,於先生應該用過不止一次,可見此圖經營得極為成功,索此構圖的人很多。畫中兩個白蘿蔔和一個碩大的紅皮蘿蔔,圓圓胖胖如大唐美女。這三個蘿蔔的纓子還沒去掉,於先生給畫得如花枝招展,甚是撩人。於先生也用沒骨畫法畫過“心裡美”蘿蔔,圓潤、水靈,若能啃上一口,脆爽清甜的口感可能真的賽過梨!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於非闇先生的工筆大蘿蔔,看著真漂亮(這是局部圖)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於先生沒骨畫法的“心裡美”,想不想啃一口?旁邊那個是茄子

於先生的女弟子俞致貞先生,繼承了他的衣缽,所畫工筆果蔬亦是一絲不苟、形象傳神。俞先生畫風溫婉嫻靜,她畫的黃瓜注重物理,結構準確。在精巧的輪廓中,運用細膩的色彩過渡變化,渲染出黃瓜特有的形質。並巧妙地利用黃瓜的淺色楞條,表現出類似高光的效果,使之很有立體感。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俞致貞先生畫的黃瓜還在藤上,現摘現吃,絕對新鮮

芋頭、紅薯

老芋頭如蓬頭乞丐,長得實在不怎麼好看。不過,“養葛為我衣,種芋為我蔬”,芋頭自古就是國人喜愛的菜蔬,甚至是小吃和食糧。芋頭外表雖醜,煨熟之後,裡邊卻是凝白綿滑、細膩如脂,加之特有的清香,食之餘味無窮。

朱屺瞻老先生活了104歲,這和他愛吃芋頭有沒有關係?說老先生愛吃芋頭,是因為他畫過很多芋頭,不愛吃的東西,誰會畫之再三? 朱屺瞻先生畫油畫出身,但他的花鳥畫卻是地道的國畫,簡潔概括,筆墨大刀闊斧、縱橫老辣。他筆下的芋頭看似粗頭亂服,實則形神兼備,畫出了老芋頭“厚、樸、拙、憨”的味道。老先生喜畫圓圓的芋頭,乍一看會誤以為是荸薺,但深棕泛紅的色彩和毛糙如蓑衣的外皮卻是芋頭所特有。也許老先生兩者都愛吃,於是畫的時候結合在了一起。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朱老先生的芋頭、荸薺組合體,老辣樸實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老先生給黃苗子畫的四個芋頭,黃苗子感到回味無窮,一題再題

紅薯是明代引進的一種食物,上海人叫山芋。這種鄉下食品,城裡愛吃的人也不少。久居上海的來楚生先生,應也是“山芋愛好者”,他筆下的山芋看著只是幾塊色彩擺在紙上,但擺得極其到位,“拼”出的山芋凸凹分明,山芋各種稀奇古怪的形狀活靈活現,“土”得結實有力。來楚生先生的畫以“生辣”聞名,這種辣味全在用筆的精整與決絕,以至於畫的山芋都帶著壓秤的重量。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這是來楚生畫的剛從地裡拔出來的一串山芋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這幾個山芋來先生捨不得吃,結果被松鼠光顧了

葡萄、枇杷、櫻桃

宋代繪畫中就出現過不少畫得極好的葡萄,明代徐文長曾畫過一幅葡萄圖,畫上的題詩中那句“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讓不少後人讀罷鼻子發酸。現代人畫葡萄有的著力寫葡萄藤的篆籀之氣;有的盡情表現葡萄珍珠般的靚麗。

花鳥畫家蘇葆楨先生,人送外號“蘇葡萄”,是一位以畫葡萄聞名於世的畫家。他筆下的葡萄多姿多彩,但都如洗過一般,水分飽滿、晶瑩剔透。蘇先生早年受教於張書旗先生,深悟張氏用粉技法之妙,用國畫筆墨意識驅動造型,將葡萄半透明的質感畫得惟妙惟肖,有油畫般的視覺真實效果。與油畫不同的是,蘇葆楨先生的葡萄周圍沒有實體環境映襯,在白紙之上巧妙運用筆中色彩的濃淡、葡萄粒之間的對比,畫出如水滴般純淨,具有立體感、光感的“新時代”葡萄形象。更可貴的是,蘇葆楨先生畫葡萄沒有雕琢匠氣,全以墨筆圈點,生動自然。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蘇葆楨先生的葡萄可與齊白石的櫻桃一比高低

枇杷是南方庭院的常見果樹,也是很受歡迎的景觀樹。夏季,“枇杷已熟粲金珠”,枇杷果實如黃金壓枝,在墨綠的樹葉中熠熠生輝。大飽眼福之後,摘取食之,外甜裡酸,讓人慾罷不能。枇杷是不少文人畫家筆下的寵愛之物,然要畫出枇杷沉穩優雅而又飽含熱情的特徵,卻也不容易。

虛谷和尚是位奇人,人奇畫更奇。他性情孤直,畫筆生澀冷峭,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然而,在他的畫中,唯獨枇杷卻畫得溫情脈脈,令人垂涎。虛谷畫枇杷,首先是用色準確。不少畫家直接用藤黃圈枇杷,亮得辣眼睛。虛谷對枇杷肯定是情感深厚,他心中的枇杷成熟而不瀰漫,飽滿而不圓滑。他能畫出枇杷表面的細絨、受光與背陰面的色差,能畫出枇杷的香甜氣。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虛谷和尚能畫出枇杷表面的細絨

櫻桃在唐代是很受重視的水果,唐詩中有不少關於皇帝給群臣賞賜櫻桃的詩作。俗話說“櫻桃小口一點點”,櫻桃很小,形如蘋果,畫起來有點麻煩,弄得不好,看起來就像那種山間小紅果。前面說了,本文一個畫家只給一兩個作品指標,櫻桃這塊的位置,我給齊白石老先生保留著。

齊先生筆下確實有鬼神相助,能把細小的櫻桃畫得活蹦亂跳、縱情恣肆。他畫的櫻桃看起來只是毛筆在宣紙上打了個旋,簡單之極。但這“旋”的方向不同,中間出現的留白就形成了櫻桃的肚臍;加之筆中色彩似乎並未調勻,一筆之間,濃淡分明,這櫻桃也就有了立體感。在櫻桃之間,橫七豎八勾上黑色的枝把,強化了櫻桃的特徵。齊白石畫櫻桃,將筆墨和紙張、造型和抒情完美融合,渾然天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老先生櫻桃畫得這麼好,是不是因為櫻桃形如美人之小嘴?這很值得玩味。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齊白石筆下的櫻桃可謂千古一絕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上圖局部細節,圖中櫻桃用筆穩健,筆、色、紙三者配合得天衣無縫

蔬果類的精品畫作還有好多,山菌、竹筍、茭白、絲瓜、冬瓜、西瓜、蘋果、梨子等等,都有不少名家好手,一時無法全部鋪開。接下來看看葷菜吧。

水產精品

梭子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福建畫家鄭乃珖就十分善於畫海產,他畫過基圍蝦、蛤蜊、梭子蟹、海魚等海鮮,梭子蟹畫得尤其有特色。古人極少畫海產類,這和古代政治文化中心在北方中原有很大關係。鄭乃珖長於兼工帶寫的畫法,畫風嚴謹而不失鮮活。他筆下的梭子蟹取捨有度、造型準確,用色明快。為了強調蟹類的色彩,他畫的梭子蟹紅色為主,紅蓋白腹,對比鮮明。這些蟹雖然都是熟了的顏色,但生猛依舊。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鄭乃珖筆下的梭子蟹雖然是熟的,但也虎虎生威

帶魚

國畫家中,畫帶魚的,似乎只有杭人張大壯。大壯先生的筆彷彿蘸的是海水,畫出的魚蝦鮮活至極,満紙漂浮著海風的鹹腥。他畫帶魚筆簡意足,用淡墨和渴筆飛白,表現魚身的銀光和遊動的速度,用書法的扭筆頓挫畫出帶魚遊動的勁健,用錯落有致的點厾刻畫魚齒魚鰭的尖利與動感。他筆下的帶魚有老鷹的神情,魚頭部分突出嘴尖處的利齒,形如鷹嘴倒鉤;眼睛向外微鼓,有如老鷹。把這海里食肉動物兇猛狡黠的本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壯先生畫的帶魚,是書法美和生命力的緊密貼合,出神入化之中,有一種勾魂攝魄的魅力。(此段摘自我以前寫的一篇文章《躍入紙上亦悠然》)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張大壯先生的帶魚,完全是寫出來的

螃蟹

螃蟹是最有趣的動物之一,古往今來畫它的、寫它的大有人在,畫得好的畫家也很多。今天,在這裡把畫螃蟹的位子留給任伯年。之所以選他,是因為螃蟹身上的零件太多,寫意畫很難畫得清楚、傳神。古今畫蟹,當屬宋人為佳。任伯年的畫法是在宋人謹嚴造型的影響下,用輕鬆的筆致給螃蟹傳神寫真,結構準確,神情幽默,詼諧喜人。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宋人筆下的寫實螃蟹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任伯年《白菊紅蟹扇面》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白菊紅蟹扇面》局部

至於肉類,也有一些畫家畫過,但上得了檯面的難得。限於篇幅,這裡就不介紹了。

保定的朋友會不會特別喜歡黃胄筆下的毛驢?此事只能好奇而不便深究。

家裡掛上這些畫,真的可以不買菜了麼?

黃胄先生筆下可愛的小毛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