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易經不是算卦的,這裡蘊含著瞭解世界萬物的知識

導讀:說到《易經》,很多人就會聯想到算卦。覺得這不過是一部風水先生拿著忽悠人的東西。其實,當你細讀“易經”,就會發現,這並非是一本算卦的書。裡面的思想可能會和世間萬物有一定的聯繫,但書中更多的,是教導人一種普世的道理。中心思想,就是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中不斷前行的。下面,我們就好好來分析一下,易經中那些普世之道。

01

彖曰:屯。好事的降臨都伴隨著磨難

易經不是算卦的,這裡蘊含著瞭解世界萬物的知識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仔細讀這段話,你會發現裡邊隱含著某些哲理。實際上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好事降臨的時候,都會伴隨著很多的困難,不經過困難而成功的,絕對不會是好事,輕易得到的東西也會很快地失去,也就是說,真正要幹成一件大事,就必須克服重重的困難。

為了更容易理解上邊這段話,在這裡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人,他一生都過得很好。於是在他死後,閻王決定還是判他再到人世間做一回人,可閻王對他投胎做人時要成為怎樣一個人拿不定主意,最後閻王讓他自己做決定,於是他對閻王說出了自己的願望:“千畝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個個美。父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蹺起腿。”閻王聽完這話便哈哈大笑起來,他站起來說:“老兄!世間若有此種好事,那咱倆換換吧,你做閻王我做你。”

故事十分有趣,其中隱含的道理也非常深刻。是的,誰能不經奮鬥就有現成的福可享呢?連閻王都明白這個道理。

有位偉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年遭受艱難困苦是不幸的,這道理人們普遍知曉。少年未經艱難困苦也是不幸的,這道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的。享樂在先,或許令人羨慕,但這只是一個過程,不會永遠樂下去,走到終點便是苦。吃苦在先,同樣也是一個過程,不會永遠苦下去,走到終點便是甜。”

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藥雖苦,但是服下去後會換來一個健康的體魄。雲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菜就是一苦二甜三淡,象徵了人之一生的三重境界。人們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歷盡磨難,才能享受到中年之甜、老年之淡。

一個人如果年輕時不吃苦,那他中年時就必定要吃一些苦,如果中年不吃苦,那他老年必定過得不安然。也就是說,人的一生誰都免不了要吃點苦,如果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那麼到了不該吃苦的時候就一定會吃苦。南懷瑾先生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哲學,一個人不管是做什麼事業,想要成功,永遠是不寧的,又想享福而又想成功,這是更不可能的。人都喜歡功名利祿,但是為了這些怕付出勞累,那是絕對得不到的。

總而言之,生活中遭遇一些困難並不可怕,我們不應該躲避困難,不要總想著過順風順水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容易讓人變得頹廢甚至墮落,唯有艱難困苦才是成功的助推器。

02

象曰: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

易經不是算卦的,這裡蘊含著瞭解世界萬物的知識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這句話說的意思是:山下出泉,泉水從地下冒上來。就卦象而言,我們首先要在腦中構成一個景象,山水蒙,那麼景象是一座山,下面出水。透過這個現象,我們能有這樣的一個概念,效法這個卦的精神——果行、育德——這是兩個概念,這句話說的就是行為要有聰;行為要有結果為果行。

所謂“德者得也”,“德”字在這裡也有“好的成果”的意思,透過這個卦象,牽到人文文化層面來說,就是指人應當效法蒙卦的精神,做到果行育德。

再說的通俗一些,就是要有寬廣的胸懷。但是生活中就有那麼一些心胸狹窄的人,總是採取各種方法去欺騙、迷惑別人,使別人落入他的陷阱,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看到身邊有人直上青雲就會去溜鬚拍馬,看到別人發展順利就會在人家背後造謠生事,或者是向上層去進讒言,陷其於不利之中,當看到自己的欺騙、謊言和圈套甚至陰謀套在別人身上,使別人翻身落馬的時候,他們只會做一件事,就是看著別人墮入困境,自己卻在那裡幸災樂禍,趁火打劫。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一個人的心中容不得他人,他是很難做到澤被四方的。古往今來的歷史告訴我們,小人至多不過是生前錦衣玉食、死後背一罵名而已。我們在生活中要警惕這樣的人,小心提防自己也變成那種人。在為人處世方面,我們應該把心胸再放寬一些,把目光再放遠一些,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天地更通泰、世界更寬廣。

曾子說他一天要反省自己三次,這樣的精神是很值得我們謹記的。“一日三省吾身”,這對於我們提高自己的境界來說也是一門必修課。

03

遁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易經不是算卦的,這裡蘊含著瞭解世界萬物的知識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此句出自《周易·序卦傳》。意思是說:世間萬物久居其外都是在變化著的,所以接著是遁卦。遁在這裡是退的意思。

這給了我們一種啟示: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一個地方,不能總是處於一個狀態。因為一切都是在變化的,我們要想保持最好的狀態,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學會退讓。這裡的退讓也可以理解為“明哲保身”。

事物永遠都不可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或者一種狀態,它會壯、會茂盛,之後就會衰老,一旦衰老了就會發生變化,屬於它的歷史階段也就過去了。

“飽滿充盈不會長久。”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只知道一味地前進而不知道退守避讓,就有可能失其正道,逐漸走向毀滅。所以,我們說為人做事要懂得生存的智慧,所謂“物不可以久居其所”,對這一點,我們還是要有深刻的認識才對啊。

如今,我們處於高度競爭的社會里,雖然多數時候,我們應該相信人們都是友好的,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身邊就不存在那種心懷叵測之輩,有些時候別人對我們的明槍暗箭,會讓我們防不勝防。如果我們能夠懂抱殘守缺、明哲保身,懂得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夠辨別“殘缺”的範圍,做到該爭就爭、該退則退,掌握做事的度和分寸,這對我們的人生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04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易經不是算卦的,這裡蘊含著瞭解世界萬物的知識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對於“知崇禮卑”,南懷瑾先生有一個很好的解釋:

“‘知崇’,是指智慧要高瞻遠矚,要有最高的目標。‘禮’者履也,履就是走路,‘卑’就是卑下。第一步開始起步是要從最平凡的地方開始。目標要高遠,但是開始的時候卻要踏實,從最平凡處起步。”

如果一個人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瞭解了自己的行為目的,懂得事情的輕重緩急,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在某個時期靜下心來審視一下自己新進展的進度,看看自己的效率,因為能“看”到結果,所以就能保持信心和激情去全身心投入!還有什麼能夠阻擋他邁向成功呢?

有些人常為自己定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有些人定了目標後執行起來卻非常隨意,還有人定了目標後總是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從而不斷地更改自己的目標。所以定目標要“敬中達彼”——把目標與那些是幻想而非目標的東西區別開。

《莊子·繕性》裡面有一句話說的好:“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意思是說:想做個富有的人是無可厚非的,但不能以此為目標,有多少錢可以稱為富有?你用多長時間達到這一目標?而事業可以成為目標,事業的目標是具體的,追求的過程伴隨知識、能力、道德的修煉與考驗,心靈朝著提升人生境界的方向活動,幸福就在其中。

總結:

易經不是算卦的,這裡蘊含著瞭解世界萬物的知識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易經》並非是一本占卜的書,也更不能預測什麼未來,告訴你明天的吉凶。這本書告訴的是普世之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如何在這個社會中立足、如何面對內在的自己、如何沉澱自我。當我們真正瞭解了易經,讀懂了易經,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多麼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