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西方回憶錄裡明清官員的區別,都會貪汙,但後者明顯更嚴重

明代中後期起,東西方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西方瞭解東方肯定會更多一點,畢竟人家是“主動出擊”。

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達馬可·波羅所描述的神秘、富饒的國度,將所見所聞記載下來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既可以給後來者積累寶貴的經驗,又可以揚名立萬,所付出的不過是一些筆墨而已,何樂而不為呢?

西方回憶錄裡明清官員的區別,都會貪汙,但後者明顯更嚴重

翻開這些回憶錄,我們會發現洋人寫起來真的是毫無顧忌。尤其是他們和官員往來的過程,一點也不避諱,直接就展示了出來。我想,如果明清的皇帝看到書中的內容,一定會氣的發抖,然後和他們好好算賬。

明朝官員

該省的軍事首腦(總兵)也是他(海道副使)的朋友,羅明堅送給他一塊表;這是一種用許多小金屬齒輪成套安裝的計時工具。——《利瑪竇中國札記》


西方回憶錄裡明清官員的區別,都會貪汙,但後者明顯更嚴重

明朝傳教士

明朝中後期一塊鐘錶並不便宜,且稀少,只有澳門才有製作的工匠。此時葡萄牙人,包括他們所支持的傳教士和商人,都特別注重和明朝官員打好關係。除了周到的禮節外,“禮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能夠停留在澳門,仰賴於廣州總兵;能夠做生意,仰賴於海道副使;能夠在內陸建立傳教據點,靠的是和肇慶知府王泮良好的私人關係。最有意思的,還是他們給廣東總督(書中沒有明說,按時間來算,當時在任的應該是陳瑞)行賄的過程。

西方回憶錄裡明清官員的區別,都會貪汙,但後者明顯更嚴重

幾個在澳門的葡萄牙商人湊了價值1000金幣的的商品,去拜訪廣東總督。實話實說,價格上肯定是有水分的,因為其中混入了一些估價虛高的工藝品。當看到禮物時,總督的傲慢態度頓時消失了。但總不能大庭廣眾之下收下吧?

當然是義正言辭的表示了拒絕,並當面令人折價付錢。宴會後,正當葡萄牙人感慨該總督的正直時,總督的僕人追了上來,表示總督所支付的銀子是用來購買另一份禮品,這一份要交給他本人

清朝官員

相比於明朝官員受賄的扭扭捏捏,又是禮物,又是折價購買,清朝官員要大方的多。只要看看中英貿易史,便知道其中的嚴重。

西方回憶錄裡明清官員的區別,都會貪汙,但後者明顯更嚴重

英國商船到廣東,除了關稅外,還要支付各種規禮(官員的額外徵收)。英國人初來乍到之際,還沒開張呢,當然不願意掏這麼一筆不明不白的銀子。耗到最後,清方主動將數額從2000兩變成了1500兩,並明確表明其中有三百兩是要給上官的。可以講價,但不能不給,這是在廣東的英國人總結了一百多年的經驗。

和受賄比起來,清朝更嚴重的問題是欺上瞞下,內務府十兩銀子一個雞蛋都不算什麼。松筠敢當著馬戛爾尼的面說:

去年山東河決,淹沒居戶無數。皇帝中年曾在該省打獵,深知該省情形,聞奏,立命撥發庫銀十萬兩賑濟災民。而戶部先沒去其兩萬兩,以下每一轉手則復去若干兩,自兩萬、一萬以至數千數百不等,層層乾沒之手續既過,最後實利及於災民者不過兩萬而已。——《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


西方回憶錄裡明清官員的區別,都會貪汙,但後者明顯更嚴重

馬戛爾尼訪華

和世泰謊報英國阿美士德使團同意對嘉慶行跪拜之禮,即將露餡之時,居然敢把使團攔在外面不讓進來。鴉片戰爭之前,英國使團最後一次大規模訪華就以北驅逐告終。

可能在面對外來的洋人時,明清的官員不擔心他們會洩密,便不加掩飾了吧。

歡迎下方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