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複合肥變局來襲?金正大、史丹利、西洋、心連心、施可豐、六國發聲


當下,受疫情影響,上游原料貨緊價揚,作為二次加工的複合肥企業如何向市場傳遞漲價信息,下游能否接受?其次,在缺人、缺錢、缺原材料的情況下,複合肥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真正的洗牌和大考,企業該如何突圍?

複合肥變局來襲?金正大、史丹利、西洋、心連心、施可豐、六國發聲

3月6日(今日)下午3點,《農資導報》官方直播間【農資風向標】第二期,特邀金正大、史丹利、心連心、施可豐、六國和貴州西洋等複合肥主產區6家領軍複合肥企業,直面當下熱點問題,帶您全面瞭解複合肥市場供需現狀,研判價格走向,探討行業突圍之策!直播全文如下:

保供:春耕供應是否充足?

核心觀點

受訪幾家龍頭企業負責人分別表示年前原料準備充足,目前開工率都在80%-100%。而且庫存原料能維持正常生產到4月份。春耕保供基本不受影響。

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剛:

此次疫情中,史丹利集團因為準備比較充足影響不大。我們做到了率先採購、率先生產、率先發貨。公司大年初一就進行緊急加量採購,大年初三開視頻管理會。2月9日正式復產,當時日產量、發貨量在1萬多噸。2月下旬每天發貨量能達到2萬多噸,最高發貨量接近3萬噸,所以目前處於生產、發貨高峰,公司當前開工率達到了90%以上。公司除湖北當陽沒有復工外,其它全部正常開工。原料方面,目前尿素、磷銨還是鉀肥都比較足量。按目前的採購量和庫存量,公司開足馬力生產的話,大概能維持到4月底沒什麼問題。現在我們已經在準備4月以後的原料採購和儲備。

渠道商備貨情況:南北方的情況不太一樣。南方受物流影響,有的地方的確是貨到地頭比較困難。特別是湖北,省內跑沒問題,出了湖北可能要換車,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絕大部分地區銷售渠道倉庫備貨比較充足,現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到地頭難,不過大概有將近50%~60%的地頭是有貨的。所以今年的春耕用肥應該問題不大。

金正大集團營銷負責人 李玉曉:

目前金正大集團的產品涵蓋了複合肥、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生物肥、土壤調理劑,是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年肥料生產能力700餘萬噸。因為早在幾年前,我們就在雲南、貴州建立磷酸一銨生產基地,擁有一銨生產能力。疫情來臨後,我們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還可以給一些合作伙伴提供一銨原料。加之公司年前就已進行原料儲備,目前公司在全國13個工廠,除新疆工廠外,其它都全面開工,全國基地整體復工率達到了85%。目前公司成品庫存量大約30萬噸,在途原料大約還有20萬噸,庫存30萬噸。從目前的原材料儲備情況來看,到4月中旬,即便不再採購,也可基本滿足生產需求。供應商方面,因為我們的工廠分佈在遼寧、山東臨沭、山東菏澤、安徽、河南、貴州、雲南、新疆、廣東等地,覆蓋半徑基本給客戶可以實現短距離及時運輸。目前客戶庫存量較同期雖有下降,但目前發運基本上可以滿足客戶需求。受物流影響,客戶給下面的配送在部分區域略受影響。

貴州西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賈啟彬:

西洋複合肥有兩個基地,分別在貴州和遼寧。兩個基地目前整個產能大約是200萬噸,其中遼寧是80萬,貴州是120萬。西洋主要生產硫基複合肥,國內產量居於前列。春節期間,我們貴州基地一直沒停產,所以這次疫情對貴州西洋影響不大。每年秋季,我們會和合作夥伴進行復合肥預訂,預訂完之後我們都會儲備大量原料,所以這些年我們一直都是春節不放假。

貴州西洋產業鏈佈局相對完整,從磷酸到硫酸、一銨,包括編織袋,我們都有,同時我們還有自己的專用鐵路。所以目前產能釋放量基本達到100%。產量和發貨量較往年還增加了大約50%以上,目前每天發貨量在4000-5000噸,基本能保證客戶需求。加上客戶儲備較早,所以前段時間有些地方運輸受阻時,他們影響並不是太大。現在發貨順暢,情況越來越趨於正常。貴州政府在保生產方面做得也非常好,積極幫我們協調省內貨源,為我們辦理通行證。總體來說,貴州肥企受疫情影響不大。

心連心集團新鄉複合肥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 盧述林:

心連心公司在全國有5大生產基地,河南新鄉、新疆瑪納斯、新疆庫車、江西九江,吉林長春,尿素產能260萬噸,複合肥產能共265萬噸,包括尿素、複合肥、摻混肥、水溶肥等,目前開工率大概在85%左右,目前整體市場情況是:目前尿素和複合肥每天平均發貨量在14000噸左右,其中複合肥日產量6000多噸,發貨量8000噸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庫存略少,主要原因是防疫要求復工晚了幾天。主要基地開工比去年晚。目前產銷兩旺,庫存有所下降。目前原料庫存充足,保證生產到4月底沒問題。市場方面,東北、山西和南方一些市場,現在農民都提前購肥,所以經銷商庫存相對少一點。其他如河南、河北,市場庫存比去年同期略低,差不多達到去年的80%~90%。目前複合肥企業目基本都已開工,春耕保供應該沒問題。受漲價影響,市場啟動可能提前,所以現在局部稍有緊張。就心連心來說,目前不論是尿素還是複合肥,總體供應充足,周邊複合肥企業目前只要原料充足的,開工率很高,但有部分中小企業缺少一銨無法開工,但是規模稍大的企業現在開工率基本都好於去年。

施可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 梁培仕:

施可豐1目前在全國擁有4個基地,各類肥料及一銨總產能360萬噸左右,分別位於山東、四川、遼寧、甘肅。目前原材料庫存充足,可以保證正常生產到4月底,其中磷肥儲備可以供應到5月上旬。目前公司整體庫存比往年偏多。渠道商方面:公司要求他們與公司步調高度一致,在節前,我們就採用了海運、陸運、鐵路三種運輸方式,提前供應市場。供應方面,除了甘肅基地過年停產了幾天外,其他基地春節期間沒停產,所以在疫情來臨後,施可豐在復工方面未受影響,目前開工率100%。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陸大鵬:

六國複合肥主要有兩個基地:銅陵和中元化肥。銅陵總部一直保持滿負荷生產,中元受疫情影響較大,2月25日才開始正式復工,目前六國複合肥庫存大概在10萬噸左右,目前每天發運量在4000~4500噸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庫存有很大提升,因為去年受環保限產影響較大。經銷商備貨較去年同期有很大上升。

原料儲備由於在春節期間備貨充足,可以保證到4月底之前的正常生產。安徽其他同行疫情期間開工率大概在80%左右,隨著疫情的好轉,大家都在逐步恢復產能。

複合肥變局來襲?金正大、史丹利、西洋、心連心、施可豐、六國發聲

行情:複合肥能漲嗎?

核心觀點

近期一輪的複合肥價格漲幅普遍沒有超過成本的漲幅,渠道商也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後市複合肥價格走向取決於國內原料行情,以及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況。目前判斷不會有大波動

山東:理性漲價,原料充足

近期,史丹利、金正大和施可豐都小幅上調價格,漲幅在幾十元左右。目前,大企業原料儲備相對充足。史丹利、金正大和施可豐均預測,後期複合肥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渠道方面,普遍反映東北市場備貨量少。

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剛:

目前複合肥原料都有比較明顯的漲價,尿素漲價150元/噸左右,一銨漲價200元/噸左右,鉀肥漲價30~50元/噸左右,氯化銨和硫銨也都漲價100多元每噸,公司在三月初也被迫調整了價格。據我們的估算,成本上漲對複合肥成本的影響大概每噸上漲90~100元,但考慮到疫情期間不想給廣大農民增加負擔,我們的價格每噸只漲了幾十塊錢,低於成本漲幅。

我們認為複合肥價格上漲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漲很高。未來價格取決於:一是糧食價格。目前國內糧食庫存很充足,大幅漲價可能性低,除非發生大災害。二是原料價格。從國內情況看,氮肥價格沒有太大問題,湖北磷肥供應估計在一個月內情況會好轉,後期供應可能會報復性增加,所以磷肥後期也不會大漲;三是國際方面,由於國際上磷肥大多來源於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他們每年增加磷銨產量100萬噸左右,而世界範圍內磷肥供應量每年增加150萬噸,磷肥大規模漲價不太可能,除非疫情在這些國家大規模流行,會對磷銨的產量有較大影響。但目前來看以上兩國疫情相對穩定,複合肥價格會持續穩定,後期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不大。

金正大集團營銷負責人李玉曉:

目前,因為考慮實際現狀和原材料漲價,市場上覆合肥價格有所微調,但這遠遠不足以覆蓋因為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增長。我認為,複合肥價格將總體保持平穩。因為中國的氮肥和磷肥產能總體來說仍然供大於求,即使疫情導致階段性供應緊張,價格也不會有過多上漲。金正大集團也將會積極調整價格,不讓農民朋友增加太多成本。

施可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梁培仕:

我們3月3日將複合肥價格上調了幾十元,但是不足以覆蓋原料帶來的價格上漲。目前山東企業的原材料備貨充足。價格是恢復性的理性上調,如果原料持續供應緊張的話,會導致局部區域階段性價格上漲。目前東北企業缺貨嚴重,由於復工較晚,原材料採購也比較慢,一銨、二銨、尿素都在持續上漲,供貨緊張。

貴州:集中發貨 小幅漲價

市場出現集中搶貨、發貨現象。預計近期價格還會小幅上調。以貴州西洋為代表,產業鏈完整的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小,原料儲備充足,成本影響較小。

貴州西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賈啟彬:

由於湖北一銨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複合肥原料基本都在上漲。西洋的產業鏈相對較完整,儲備充足,目前受成本影響較小。針對國家提出的“戰疫情、保春耕”的號召,貴州西洋在十天前向廣大合作經銷商發出倡議,春耕堅決保證供應,複合肥不漲價,反而每噸讓利50元,要求經銷商、渠道商也不要囤積居奇、不要哄抬物價。

至於後市,受供需影響,階段性漲價會持續,特別是春節前代理商的存貨較往年較低,導致這段時間集中搶貨、發貨的情況出現。但隨著疫情好轉、復工復產恢復正常加之春耕結束,長期漲價的可能性不大。

河南:高磷複合肥上漲幅度大

目前複合肥每噸成本上漲100元左右,預計複合肥還會有小幅上漲空間。目前高磷配方肥價格上漲幅度高一些。後期原料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一銨。

心連心集團新鄉複合肥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 盧述林:

我們也是分不同區域剛上調幾十塊錢。我們會盡量向農民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目前複合肥成本上漲在100元左右,其中高磷配方的複合肥上漲幅度高一些。後期複合肥還有小幅上漲的空間。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一銨,目前湖北的一銨企業開工率在30~40%左右,對河南方面一銨的供應量有影響。如果近期能夠快速復產,恢復正常供應,到4月中旬會有所緩解。如果原料穩住了,後期複合肥價格也會穩住。

安徽:價格微調 渠道接受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陸大鵬:

目前尿素、硫銨等價格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漲,磷酸一銨漲幅達到了200元左右。但我們對複合肥的價格只進行了微調,對後續市場的判斷,我認為:一是取決於原料價格,二是看疫情的發展。大部分經銷商對漲價都有預期,基本上能夠接受。

複合肥變局來襲?金正大、史丹利、西洋、心連心、施可豐、六國發聲

變局:洗牌加快?如何應對?

核心觀點

國內領先複合肥企業一致認為:疫後的行業大洗牌已經初現端倪。企業只有不斷強身健體,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剛:

原材料價格上漲,銷售、物流成本增加,必然會加劇行業洗牌,一方面會加速行業的集中度,一方面會有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倒閉。國內複合肥企業可能會從現有的幾千家快速縮減到幾百家,未來二十年更有可能減少到幾十家。從需求端來分析,大田肥是硬需求但利潤低,經作肥隨行就市,其利潤與農產品價格息息相關。所以,史丹利未來的戰略就是穩住大田肥、發展經作肥;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研發水平,進而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以服務更多農民。

金正大集團營銷負責人 李玉曉:

大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金正大在業內率先提出農業社會化服務,以金豐公社模式為抓手,為農戶提供從種到收的土地託管或半托管的服務模式。針對經作區的用肥特點和土壤現狀,金正大特別推出了親土種植,提出種好地更要養好地,讓作物更健康,進而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助力中國農業健康發展。

貴州西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賈啟彬:

這場疫情讓很多企業有時間靜心思考:如何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健康企業的標準是什麼?企業該如何科學管理?這些問題在正常時期,大家可能不會去在意。然而,疫情來臨,我們發現,那些準備充足、管理規範、危機意識強的企業都能抗過去。我認為疫情過後,中國複合肥行業將迎來整合大潮:那些研發能力強、有資源優勢、企業戰略鮮明的強勢企業將整合弱勢企業。

心連心集團新鄉複合肥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 盧述林:

穩固的供應鏈和線上線下營銷模式相結合,是抵禦風險的最有效的武器,同時企業還要建立完善的應對突發情況機制。心連心下一步將圍繞以下幾個重點開展工作:一是做好核心產品,拓展和完善腐殖酸產品,紮根大田區,加強經作區特肥和精準施肥產品開發;二是線上線下營銷模式相結合,改變純粹線下銷售的單一銷售模式;三是打造服務體系。心連心通過幾年的實踐,已經打造了100多家高效農業服務中心,該中心集測土實驗室、配肥站和營銷服務中心於一體,為農民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施可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 梁培仕:

施可豐圍繞“事業、利益、精神、命運共同體”理念,打造上下游企業友好生態圈。疫情發生後,公司採取了三項應對措施:第一,將線下服務改為線上直播,開展科技大講堂等雲服務模式,僅二月份就開展了200多場線上會議,對疫情過後新產品推廣以及當下經銷商庫存的消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圍繞“減肥增效”這一政策,做好土壤修復,堅持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開發功能性肥料和有機生物肥料系列產品;第三,深入研究植物源油脂包膜技術,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加大新產品創新力度,力求科技致勝。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陸大鵬:

2019年底,六國新的管理團隊上任以來,調整了公司經營思路,將充分釋放和發揮本部和宿州工廠產能作為未來工作重點,改變之前的跟其他廠家貼牌生產的舊狀。疫情期間,公司也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線上線下相結合,近期舉辦了3期農資大講堂,為樹立六國品牌作出了貢獻。我們堅信,六國品牌必將取得相應的市場預期。

複合肥變局來襲?金正大、史丹利、西洋、心連心、施可豐、六國發聲

溫馨提示

疫情期間,《農資導報》正常出版。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出現物流受阻、社區封閉、村鎮封閉現象,如果讀者不能按時收報,可以關注農資導報微信號,免費閱讀報紙電子版。

徵稿啟事

春耕戰“疫”,農資行業在行動!

疫情蔓延,春耕迫近,農資行業吹響衝鋒號!當下,越來越多的農資人肩負責任,勇於擔當,在全力抗擊疫情、支援一線的同時,努力做好自身防護、積極組織生產,力保春耕農資產品供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農資導報》特別推出“春耕戰“疫”,農資行業在行動”專題,旨在鼓舞並攜手全行業,凝心聚力,阻擊疫情,保障春耕。現特向全行業徵集農資行業各方面支援抗疫前線、保供春耕農資的新聞稿件。主題如下:

1. 農資行業在阻擊疫情中湧現的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

2. 疫情當前,農資企業、經銷商和種植大戶在保障春耕農資供應方面有哪些困難和呼聲?

3. 應對當前形勢,行業各方面有哪些應對舉措?

4. 對後市有什麼預期?

請將稿件、圖片、視頻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