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馮子豪散文《順河》

符離東去有順河,是個美麗的鄉鎮,順河,就是順著河邊的意思。順河位於濉河北岸,又名新集孜,是個新興起的鄉鎮。解放後,疏通了睢河,取直了股河,開挖了視東溝,水利條件有了徹底的改變。由於對濉河的治理,少了水災,人們便在沿河大堤蓋房居住,逐漸形成村落,故將新集孜改名為順河。

順河地勢西高東低,海拔高為28米,低為26米。解放後體制歷經改革:1949年設順河鄉,1958年設順河公社,1969年設順河大隊,1980年設順河公社,1984年設順河鄉,如今仍為順河鄉。

順河鄉很有名,因為它的古蹟很多:有著名文化古蹟皮日休墓。皮日休,湖北襄陽人,字逸少,號醉吟先生,人稱醉士,生於公元834年,死於公元883年。唐朝著名詩人。據《宿縣誌》載:濉河北岸,以前有座古墓,人稱皮日休墓。《宿縣古今》載:早年住鹿門山,字號鹿門子。性傲誕,能文章,大中末年,移家宿州之符離。鹹通進士,任太常博士,後避廣明之難,流落江南,晚年病卒符離,葬於符離東順河鄉濉河北岸。

對於皮日休人們傳說多樣,有的說,皮日休在黃巢軍攻破長安後,投降了黃巢,被黃巢任命為翰林學士,黃巢失敗後,被唐朝政府所殺。在《全唐詩》小傳裡說黃巢讓皮日休寫讖文,諷刺唐朝,於是遭禍。尹沫《河南集》有大里寺丞皮子良墓誌稱皮日休避廣明之難,投奔了錢氏,子光業為吳越丞相,皮日休死於吳越。而陸游認為,皮日休為了避廣明之難,投奔了吳越,不可能有投降黃巢被殺的事情發生,具體表現在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裡。

皮日休是大詩人,對詩富有盛名,這是無可厚非的。史載:皮日休與當時的另一位大詩人陸龜蒙為契友,詩文與龜蒙並齊,當時人稱“皮陸”。他的部分詩,揭露了當時統治階級的腐敗,反映了當時百姓的疾苦,繼承了白居易新樂派的傳統。主要作品有:《皮子文藪》、《皮日休詩集》等。在宿州主要詩作有:

其一、汴河懷古: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硬是天叫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其二、寓宿州和鹿魯望白菊詩

已過重陽半月天,琅花錢點照寒煙。蕊香也似浮金厴,花樣不如鏤玉錢。玩影馮妃堪比鮮,煉形蕭史好爭妍。無由摘句牙葙裡,飛上方諸贈列仙。

順河境內有二郎山,位於鄉境內的嶽橋村。二郎山不高,南北走向,相傳,此山于徐州南二郎山一樣,都是楊二郎擔山趕太陽時,從西海里擔來的。當時楊二郎肩擔兩座山,趕著太陽走,眼看趕上了,太陽又走遠了。反覆幾次,楊二郎終於明白,負重是趕不上太陽的。於是他撂下了兩座山,輕裝上陣,終於趕上了太陽。因此,人們把墉橋區嶽橋村前的山,叫做二郎山,並在山的南坡建廟,取名為二郎廟。據村中老人回憶,二郎廟為一四合院,坐北朝南,正殿為五間,塑有楊二郎神像,東西廂房各五間,門樓五間,共二十間。廟毀於“文革”,現在只有遺址。

解放前,山上建有大寨,為當地農民武裝抗土匪保村莊所用。清朝咸豐年間,這裡發生了震驚朝野的火焚二郎山事件:

清朝末年,吏治腐敗,發生了著名的捻軍大起義。清朝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農曆五月,捻軍一部分在任復得的領導下,行至宿州順河鄉。由於當地農民缺乏對捻軍的瞭解,在加上清政府的宣傳,捻軍同當地農民發生了武裝衝突,捻軍以兵力優勢包圍了二郎山寨。山寨農民軍在寨主馬維敏、喬元功的領導下,奮力抵抗,堅持鬥爭二十多天,終因斷水斷糧,而難以維持下去。馬維敏與喬元功商議決定:自焚以報國家。於是,合寨舉火自焚,死難兩千三百餘人,除婦女老人孩子外,青壯年倖存者只有十八人。二郎山寨農民的這一壯舉,震驚了朝野,宿州知州英翰親自撰文祭奠,奉旨追恤旌表,準建專祠專坊,不少文人賦詩悼念。宿州人民把它編成地方戲《火焚二郎山》,到處演唱,以傳揚二郎山寨農民那種寧死不屈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