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抗“疫”戰士的“雙鏡”煩惱

新華社蘭州3月3日電(記者李傑 梁軍)在全國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中的近視群體被佩戴雙層眼鏡的問題困擾。由於需要接觸發熱病人,他們必須佩戴封閉性更強的護目鏡。“每天工作約8個小時,護目鏡和近視鏡雙層疊加,壓得我兩鬢與雙耳發疼。”在武漢沌口方艙醫院一病區工作的護士汪妍汐說。

汪妍汐是甘肅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之一。從前一夜接到指令到次日奔赴機場,留給她準備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由於出發倉促,她未能及時準備隱形鏡片,護目鏡帶來的煩惱讓她始料未及。從2月15日奔赴武漢至今,護目鏡帶來的困擾已經持續半月有餘。

抗“疫”战士的“双镜”烦恼

↑醫護人員佩戴近視鏡和護目鏡會同時起霧,鏡片出現小水珠。(受訪者供圖)

記者瞭解到,在沌口方艙醫院,面臨像汪妍汐這樣煩惱的醫護人員還有不少。除了佩戴不便,有時眼鏡和護目鏡會同時起霧,鏡片出現小水珠,干擾醫護人員的視力與視野……

汪妍汐和小夥伴們,會在耳後貼創可貼或水膠體敷料,來減少受壓。佩戴前,他們使用防霧噴劑,來緩解護目鏡起霧問題,但這個辦法僅可以維持視野開闊三四個小時。

“有的護目鏡規格較小,還裝不下近視鏡。”甘肅省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設備管理科科長張玲花說,“希望生產商在產品設計中能夠考慮到醫護人員中近視群體的特殊性。”

佩戴“雙鏡”的煩惱,同樣存在於鐵路、機場等疫情防控一線。一名在蘭州火車站為乘客測量體溫的工作人員反映,同時佩戴隱形眼鏡和護目鏡看似可消除煩惱,但在防控一線工作時間長,佩戴隱形眼鏡會造成眼睛乾澀等不適,仍有諸多不便。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防護物資都是批量化生產,因為每位佩戴者的瞳距、近視度數、散光程度各不相同,近視群體專用醫用護目鏡很難實現量產。“如同3D眼鏡改進成夾片式,未來醫用護目鏡的生產應當定製化,如同泳鏡、運動眼鏡一樣適配更多群體。”山東省青島百勝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澤川建議,未來企業可依託互聯網,建立能匹配瞳距等個性化需求的雲端製造工廠,讓實體生產線能在不同標準產品間快速切換,完成戰略物資大批量定製化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