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這幾年,印度電影在中國火了。

而我們看到的這些電影,它涉及的題材竟是方方面面的。

《三傻》講的是教育體制,《起跑線》是關於學區房等問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關於不同民族的相處,《偶滴神啊》則是諷刺偽宗教信徒。

還有一類題材,則是為女性發聲:

《摔跤吧!爸爸!》勵志之餘卻也揭示了印度女性的地位,《神秘巨星》又講述了家暴問題。

近期的《廁所英雄》,將要上映的《護墊俠》,也是關於女性的社會權益問題。

這類題材的電影,卻也讓人看得感慨: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廁所英雄》中,沒有廁所的村莊裡,女性只能凌晨結伴去郊外露天解決方便問題。

白天,這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她們卻只能通過強忍。

而在晚上,露天方便時,萬一有男人,並且還做出猥瑣行為,罪責反而還是降落到這些女性身上:

你們為什麼不躲好,為什麼不遮住臉。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這樣的事情,在印度很多貧窮落後的農村地區更甚。

印度電影人對於女性地位問題的揭露,卻是極為直接。

今天和您聊的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一部大膽之作。

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印度鄉下一個乾旱炎熱的地區:古吉拉特邦。

那裡的人住的,是這樣的地方: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女性在小小年紀就被父母嫁了出去。

於其說嫁,實際上是像貨物一樣被賣出去。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故事講的,不光是這個地方女性的生存狀態。

還講到這些女性內裡的情緒。

例如這些女性在情慾方面的問題。

片中就有這樣的畫面(馬賽克是電影本身打的)。

但是,這並不是吸睛噱頭。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即使是電影的結局,也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結局看起來是光明的,但實際上,卻是給出了一個未知的留白。

這部講述該地區女性生活的電影,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不幸。

《炙熱》

(豆瓣8.5,IMDB為7.6,爛番茄為90%新鮮度)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片中的鄉村,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

這種封閉,不光是地理因素上的。

它更是群體性思維上的封閉。

而這樣的封閉,在片中卻被當地人看成是理所當然:

當婦女代表向村裡的元老提出需要電視來豐富生活的時候,元老拒絕的理由是:

電視,手機這些現代設備,會讓這些女人過多接觸外部世界,會使她們變壞。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當這樣的環境,在情節上落地到具體的角色身上時,則是刻畫出了幾個命運悲慘的女人:

拉妮,17歲守寡,一個人養大了孩子,並照顧婆婆。

婆婆在床上已經躺了不知道多久了,直到有一天,婆婆死在那張床上。

而在拉妮的家庭中,婆婆的死,則預示著,那張床也將由拉妮躺上去。

婆婆這樣過著的一生,拉妮也要這麼過下去。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這是自己命運本身的悲慘。

但可悲的一點是,拉妮也在對別人重複著自己的命運。

在那個村子裡,婚姻是父母包辦的,當年她被包辦,如今她為兒子包辦。

她抵押了房子,換了一筆錢,去鄰村一戶人家下聘禮。

但實際上,我們把這個行為說成買賣更合適。

雖然沒有明說,但從拉妮的態度,我們也可以看出當年她是被怎樣對待的:

拉妮和女孩的家人,壓根就是把女孩當成牲口。

接親的那天,當拉妮看到女孩因為頭上蝨子過多,頭髮被剪短後,她的第一個反應是:

這就是我付錢所得到的(貨色)嗎?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拉妮只是故事的其中一個角色而已。

但《炙熱》講的故事,它更屬於群像性的故事。

除了拉妮,還有其她苦苦掙扎於生活中的女性:

拉妮的朋友拉蕎,雖然沒有守寡,但丈夫卻對她不斷地家暴。

偏生,在外頭,丈夫看起來又像是個好人。

別說甘苦自知,在那樣的環境下,即使別人知道了,也只會把罪責推脫給女人。

就像她的丈夫,明知道自己不育,卻讓拉蕎承擔生不出孩子的責任。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在現實中,印度女性受到的這種待遇,也屢屢發生。

甚至,我覺得已經不是性別歧視,而是不人道了。

2012年,轟動的印度公車輪姦案中,竟然還有人(其中還包括高官,律師)認為:

這起事件是女孩的錯。

因為:一個體面的女孩在晚上不會外出閒逛,所以這起事件,女孩應該負主要責任。

這個事件有一部紀錄片叫《印度的女兒》,其中竟有人出鏡這麼說:

一個體面的女孩晚上不會在外面閒逛。

在強姦這件事上,女性比男性更應負起責任。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教育方面的缺失,又加深了這樣的悲劇性。

拉蕎由於沒受過教育,所以她一直以為,夫妻間的不育,責任一定在於女性。

而在這個村子裡,拉蕎這樣的女性還有很多很多。

片中形成強烈對比的,則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勞碧。

在臨村執教的她,在本村卻被當成異類,被排擠。

當她送書給新娘時,新郎的夥伴則在旁邊消遣:

你的新娘會比你聰明的,以後賺錢也會比你多。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還有碧琪麗,則是另外一種生存狀態。

她看起來有見識,有主見,還很堅強。

而且,還是當地歌舞團的頭牌。

可她每天表演的內容,卻是在舞臺上搔首弄姿地唱著完全不帶遮掩的露骨歌曲(歌詞真的很露骨)。

表演結束後,為了生存,她還要被歌舞團的老闆當成搖錢樹,私下裡幹著接客的活兒。

當她最終無法忍受,決定和別人私奔的時候,卻發現。。。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諷刺的是,村裡的男人一個個都去看她的表演,付錢找她一番雲雨。

可是,當她來到拉妮兒子的婚禮上,打算對好朋友拉妮表示祝賀的時候,迎來的卻是別人一陣異樣的眼光。

這其中,也包括了她的朋友拉妮。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所以,《炙熱》看起來,是三個朋友間的故事,但實際上,卻是通過這三人的各自生活,來講述一群女性的生活狀態。

而這三人的關係,以及三人周邊的其她人等副線,又推動了故事的發展。

它刻畫的群像,不光是生活狀態。

如上文所述,它涉及到的內裡,還包括印度電影中,少見的女性情慾方面的大膽表現。

這些情慾鏡頭是被電影打上馬賽克的。

而它卻也是劇情所需,不是噱頭。

比如拉妮和拉蕎這場戲。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事實上,兩人並不是同性戀,那一次也只是個偶然事件。

況且,並沒有過於深入進展就被打斷了。

但這事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人性被壓抑後,不得已的迸發。

講這一點前,我覺得我們得先有這樣一個前提:

正常人對性本身的訴求,其實就是和肚子餓了需要吃飯一樣正常。

我們所說的性方面的問題,其實是那種濫交這類道德層面上的問題,而並非其本身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再來看兩人的經歷:

拉妮,是個17歲就開始守寡,而由於村裡觀念的問題,她無法改嫁,沒有情人。

在此之前,她做得最出格的事,也只不過是和一個沒見過面的男人在電話裡數次調情而已。

這就像我們古時候的烈女和貞節牌坊,如果真要從好的方面說,只能證明這個女人的毅力很強;

不好的方面說,那就是一些傳統觀念把人性給壓抑了。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而拉蕎,則是長期被丈夫虐待。

性方面,她更多的是淪為丈夫的工具,可以說,她也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這方面的歡愉。

而長久下來,自然也形成了一種壓抑。

所以,兩人在這個場景下的行為,其實無關乎同性之愛。

它就是人性中這一方面長期的壓抑,從而在特定場合下所推動的行為方面的釋放。

而且,這樣的情慾內容,不止這一個,還有進一步的延伸。

具體我就不多說了,但總歸,其本源依然是那悲慘的命運下被推動的行為。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從外到內,全方位地拍攝印度這一部分女性命運的這樣一部電影,我想不能說是印度人在把自己國家醜陋的一面拿出來給公眾看。

電影的拍攝意識是大膽的。

而它的作用,我覺得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印度那些黑暗角落。

然後,讓更多的人能看到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從而希望這些問題至少能得到更多的關注。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我曾經看過驢友寫的一篇遊記。

她說道:去某個印度人家做客,只看到女主人忙前忙後,像傭人一般伺候著。

而男主人卻是坐在椅子上,沒有禮貌,甚至不屑說話,只因為來客是名女性。

可見,在印度,女性的地位之低,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印度女性了。

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些印度獨立女性,事實上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當然,我們也能看到印度女權的崛起,以及女性地位的改進。

但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還有很多女性過著一出生就要被賣給其他人家,並且一輩子過著做牛做馬的生活。

在《孤獨星球》這類旅行雜誌中,印度甚至被列為“最不適宜女性居住地區”。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炙熱》中,有個逃回孃家的婦女,在母親面前苦苦哀求道:

我在夫家已經淪為了全家男人的性奴,請不要送我回去。

可是,由於離婚有違傳統,她依然被遣送回去。

還有拉妮的敗家子兒子古拉布,長大之後也沒有任何孝敬母親的想法。

而是依然用著同樣的眼光看待母親。

明明是母親在幫他操持一切,他卻能夠對母親和新婚妻子說出:

我倒想看看,你們兩個婊子沒有男人怎麼生存?

這種我們難以想象的事情且看不到的事情,在印度,還有電影人通過電影讓我們看到。

這種電影,就叫印度良心。

在印度,生為女人,我很抱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