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家長素質的“頭條”

一份權威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報告》顯示,“尊重孩子”已經成為衡量家長素質的“頭條”。

那麼怎樣尊重孩子?

一是平等對待孩子。

家長要將孩子視作獨立的、平等的個體,切實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水平、意願、興趣和需求。

家長的愛要有“分寸”——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真摯的愛,但絕不是溺愛。孩子在分享父母愛時候,也要去關懷家庭的所有成員,當然包括爺爺奶奶和兄弟姐妹,承擔一定的責任,學會愛周圍的人,不斷增強孩子的社會功能。

家長要避免走極端,忽視孩子,或者過分提高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取的。這導致的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難成器,“缺鈣”,永遠長不大;缺愛中長大的孩子人格不健全,冷漠、自卑、暴躁等,心理健康水平很低。

對孩子的需求不一定“有求必應”——家長面對孩子的需求要有理性的分析,不是一味地“百依百順”,“有求必應”,要學會“拒絕”。家長在兒童幼年成長中一定要有幾次“拒絕”過孩子,任憑孩子“在地上打滾”,“撒潑耍渾”,不理孩子,孩子嚐到“拒絕”的滋味,就會反觀自己,重新認識,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素質的“頭條”

二是嚴格要求孩子。

尊重孩子的另一層境界,就是嚴格要求孩子,這一點很多家長都做不到,孩子越小越要嚴格要求。

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是孩子能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這是基本原則。對小孩子來說,嚴格要求,但不能嚴厲,更不能對孩子“動粗”,簡單粗暴地打罵孩子,訓斥孩子。

一般家長都愛犯的錯是小時候“捨不得”,長大了“管不了”,所以從小嚴格要求孩子這很重要。嚴格要求孩子,要有耐心、持續,和孩子一起完成,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一些老觀念可能根深蒂固,“不打不成才”,“打自己孩子無話可說”,“打孩子是為了孩子”等等,經常成為我們教育孩子孩子的方式,或者成為我們打罵孩子的理由,這是極其錯誤的,是對孩子的極不尊重。

其實,嚴格要求孩子和尊重孩子不衝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平等的個體,不是自己的“附屬品”。打罵孩子,不僅是皮肉之苦,更是重要的是持久的心理創傷。

總結一下吧,家長尊重孩子做到平等對待孩子,更要嚴格要求孩子。

家長素質的“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