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高盛被罰1.1億美元,外匯市場操縱案迎來“遲到的正義”

外匯市場是一個交易量十分龐大的市場,日均交易高達5.1萬億美元。沒有莊家是這個市場的特色,但沒有莊家不代表就沒法操縱。

美國司法部工作人員曾在調查相關案件時感慨:外匯交易市場是“市場最大、監管最少”的金融市場之一,各家銀行存在聯合價格壟斷行為,甚至有交易員公然聲稱:“競爭越少越有利。”

外匯操縱最典型的是以國家通過央行進行的“匯率操縱”,比如出口型國家需要壓低匯率以使本國產品能具競爭力,中國曾在1992-1994年連續三年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匯率操縱和正常的外匯市場干預不同。

高盛被罰1.1億美元,外匯市場操縱案迎來“遲到的正義”

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操縱就是商業銀行(投行)進行外匯買賣方面的不合規行為。比如2014年震驚全球金融圈的外匯操縱案,6家大銀行(匯豐控股、蘇格蘭皇家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瑞士銀行集團和美國銀行)因未能阻止旗下交易員操縱匯市,被歐美監管機構共處於43億美元的罰款。

2015年5月,六家銀行和美國司法部、美聯儲、FCA達成和解,以繳納總計58億美元的代價,了結上述機構對自己在全球範圍操縱匯率的調查指控。其中巴克萊銀行最受傷,罰單高達24億美元。

高盛被罰1.1億美元,外匯市場操縱案迎來“遲到的正義”

看來好像高盛成了漏網之魚,不過這個“潔身自好者”昨天終於被吹了T,算的上是遲來的正義。

2018年5月1日,美聯儲發佈公告稱,高盛集團因為此前在外匯交易中存在“不安全且不可靠”的行為,對其罰款5475萬美元。同期,紐約金融管理局(DFS)對高盛進行等額罰款。

紐約金融管理局公告稱,通過調查2008年至2013年期間的外匯交易後發現,高盛外匯交易員頻繁在網絡聊天室中,同其他銀行的交易員透露客戶信息、交換外匯市場信息,以牟取私利。

調查人員發現,高盛外匯交易員常以“代號”暗示交易信息,比如以“撒旦賣出8歐元”代指某客戶正在以特定的價格賣出8百萬價值的歐元。其他代指客戶的稱呼,還包括“小提琴手”或是“狡猾的澳大利亞佬”。這一行為被高盛內部銷售部門發現後,並未及時通報合規部門,也並未得到遏止。美聯儲當天發佈的聲明表示,高盛集團在對外匯交易員的監管和合規方面存在缺陷。除罰款外,美聯儲還要求高盛改進對外匯交易相關業務的風控和監管。

高盛此次共計被罰1.1億美元,相比於它的同行們,這個數額可以稱得上“仁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