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獨生子女嫁娶到國外後,父母病重都不能回來照顧,父母心裡是一種什麼樣感受?

梁梁說事兒944


很痛心的感受。

我一發小的父母都是普通職員,對她在教育上的付出雖然沒有砸鍋賣鐵,也是傾盡所有全力支持鼓勵,從不以自己只有這一顆獨苗就限制她積極進取步伐。

她也很爭氣,在本地一所重點大學畢業後考上研究生,後來接著去北京讀博,博士畢業後去了美國做博士後研究,出站後在美國一研究所找到一份收入雖算不上高薪但也是可以過的遊刃有餘的工作,明顯好過《都挺好》裡蘇明哲的日子。

結婚後每年也都能在聖誕節期間跟丈夫一起回國看望父母。雖不能陪父母過春節有些遺憾,但父母一直為培養出這樣一個學有所成值得驕傲的孩子而感到欣慰。

曾經也有很多次想接她父母去美國一起生活,但都被父母以在美國沒有熟人生活不方便為由拒絕了。也是,上了年紀以後再想離開幾十年生活下來的環境;每天都要見面聊天的老朋友;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幾個走的比較近的姐妹都會在第一時間端來可口的飯菜這種溫情,是很不容易的。

就在大前年,患高血壓的老父親住院了,當兒女的不能回國在父親身邊陪護,託醫院的朋友找了一位很有經驗的護工在父親身邊照顧。又託人找了當地最好的醫院的主任全力對父親的病進行醫治,這樣過了小半年,老父親還是走了。在醫院和家往返來回折騰了六個月的母親也因經不起老伴離世的打擊,整日吃不下睡不著渾身難受抑鬱了。

當人老了,就經受不起打擊了。各種疾病就會輕易上身。原先那個豁達熱情、總是鼓勵孩子展翅高飛的母親,一夜之間變成了膽小怕事、渴求呵護的老小孩。保姆在找了三個以後才遇到現在這個比較稱心的。那真不是挑剔,是她要找一個讓自己安心能一起生活的人。《都挺好》裡的蘇大強人設雖然感覺有點過,但卻是源於生活。

好在她的丈夫也是中國人,不僅沒有文化上的隔閡,還在她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的時候,經常給丈母孃打電話問候情況。丈母孃在電話裡的聲音由原來的高分貝,問寒問暖,暢談跟老姐妹們又去哪個展會買了可心的衣服等生活樂趣,逐漸變成低分唄地嘮叨胳膊呀背呀總是發脹發麻,再後來就是問一句回一句,不問不說了…

今年,兩人都向單位請了假回國陪母親過了一個團圓的春節。她媽媽很高興,還非要給女婿零花錢,不要還不高興。

在茶餘飯後她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在你們出去北京打拼的時候,她為了讓她們安心替她們照顧孩子照顧家,老父親生病住院時也沒有讓她們回來,現在自己孤身一人,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走動了,她們做兒女的怎麼就不能回到身邊呢?

出去的時候都很年輕,走到哪兒好像都可以重新開始。在外打拼的兒女們跟父母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的。讀博期間,為前期開題調研的苦惱,被導師因意見不一爭執的訓斥,遭遇導師調離像無頭蒼蠅一樣再投師門。工作中被外國上司壓榨。所有這些在外面的慘狀,是不會跟父母彙報的。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積累,工作和生活都進入穩定期,自己也闖不動了,父母也需要身邊有人照顧了,要放棄打拼下來的這一切回國,談何容易。

不能在年老有病的父母身邊照顧,兒女會感到內疚和無奈,更多的是自責。而把孩子培養成人,遠走海外。欣喜、自豪過後,當自己被病痛折磨身邊沒有兒女陪伴照顧時,兒女就成了忘恩負義,父母的感受只有痛心!


娟子98分環遊地球


獨生子女(嫁娶)回外後,父母病重都不能回來照顧,這樣的父母心裡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先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有兩家人的夫人在同一個單位上班,又住在縣城同一個小區,一位生的是男孩,另一位生的是女孩,兩個孩子一同上幼兒園,一同上學,男孩考了一所二夲院校,女孩考到了一所九八五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又出國攻讀博士學位。女孩母親非常自豪,覺得自己女兒出人頭地,單位同事也都羨慕她,誇她女兒有出息。而男孩大學畢業後,回到縣城應聘到一家公司上班,沒幾年便結婚生子。孫子的降臨給全家帶來了無盡的歡樂,逢年過節,一家人聚在一塊,把酒言歡,亨受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而女孩母親每當看見她的同事和她的媳好領著孩子便覺得總被人家少了什麼,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驕傲。有一回我去她家裡找她丈夫辦事,坐在沙發上,她競黯然失神地對我說“哎,我真後悔呀,我真後悔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人家和她一般大,孩子都滿街跑了,她卻連個對象都沒有,這幾年怕我們催她給婚,連國也不回了”,說完競傷心地流下了眼淚。看到這裡,你們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


禾木豐莊園


我的女兒定居在美國。我就屬於這種情況,我89歲的老媽住在養老院,每天都要去輔助照顧她,女兒生孩子,我一個人去美國照顧到外甥過了百歲。老公一人在家幫我照顧老媽。老公想外甥今年自己又去美國看看外甥,我自己在家照顧老媽。按理說老媽在養老院挺好的,就是自己的心裡割捨不下。自己的心臟不太好,老公走了心臟病又犯了。到了晚間總怕眼睛一閉再睜不開了😄我不怕死,就怕萬一死在家裡沒人知道,把家給燻臭了😄😄其實打女兒去美國開始,已經做好孤獨度過後半生的準備了。孩子自打生下來就不是你的了,不是你的私有財產,她是藉助你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她有照顧或不照顧你的權利(個人觀點)。照顧與不照顧我都不會怨她,自己多保重自己,身體不好了就去養老院,有錢就去條件好點的,沒錢就去差一點的,總歸得有個去處,我希望就是安安靜靜度過餘生(如果達到安樂死的標準做好安樂死😄)不奢求、不抱怨。


扎西德勒818


我在醫院見過一個80歲的老太太,癌症晚期。去年住院的時候,他老公還一起來照顧她,今年她住院一直不見她老公。我有空時就和她聊了一下,她說出了她的無奈和無助。原來她老公也病了,不能走路,在家裡由侄女們照顧。我問她兒女為什麼不來看她。她流淚說,一兒一女,全部讀完書去美國工作定居了。來回車費貴,而且坐飛機都要十七個小時。兒女們寄錢給她,但沒有時間來看望父母。她說,早知道老了是這樣的結果,她後悔給小孩出國,留在家鄉工作,最起碼病了有人送她去醫院。有人倒水送飯吃。悲哀啊!



用戶58244451506


我父母今年都是85歲的高齡,目前就處於這樣的狀態,說實話,無論是父母還是我自己目前感覺都很無奈!

雖說我不是獨生子女,但對於他們那代人來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特別是當他們年過80後,對子女在感情上就更加依賴了。

這是我媽媽這幾天的照片,因為年紀大了,

一進入冬天她的一些老毛病就來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所以,當他們身邊離不開人的時候就特別希望所有家人都在身邊。雖然我哥姐都在照顧他們,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能代替我。隨著他們年齡增長,對我離得遠越來越在意,嘮叨越來越多。他們的身體讓我也越來越擔心和心疼,但我也不可能丟掉一切回國,這個問題沒有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真的是很無奈!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多回來,多陪陪他們。

可以想象如果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是怎樣的感受?!



黃金葉Vlog


我不說出國人的不好,我就說國內,我父母生了我和弟弟都是6O年代裡出生的,我只上到高中沒考大學,那時不流行讀書,反潮流活動,我弟弟流行考大學了,我弟在哈工大學讀四年後,又讀研究生,被南京兵工廠招聘總工程師,工作非常的忙。我父母不願意去南京生活,寧跟我在湖州,幸虧有我,父親四年前生病住院裡,兄弟一點空都沒有,全是我老公跟一起照顧的,後來父親走了。清明上墳也不回來,現在我還有老媽,80多了,我天天陪她,生活上都是我照顧,天氣好陪她外出散散步。兄弟每年過春節來一次,媽現在也習慣了,以前是想兒子,幾天沒電話那個急,催我打電話過去。我小區裡,有幾個子女在外國的老人,也可憐的,是獨生子女,生病住院兒女不在身邊,心苦死了。


麗麗9868944887883


女兒出國二十年,我常說,她就是我的心靈雞湯。雖然每年她都會帶孩子回來,短暫的相聚以後是漫長的分離。有時我開玩笑,有一天你媽病重,你趕回來,一看,媽,你暫時死不了,那邊的工作和家人牽掛著的,我得回去。可能下次只能在媽媽斷氣了,女兒才能再回來。只能這麼想,當兒女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父母就不是他家庭簿裡的人了。他們要照顧好自已的家,做父母的多理解吧,管理好自已的身體和生活,不給子女添麻煩,當老到不能自理了,找家敬老院去渡過最後的日子。


南極雲端60507607


我的一位老同事,早年還是抱養的女兒,肯定是獨生子女啦,他們夫妻倆對孩子比親生還好,女兒長大啦嫁人啦,生了孩子幾年後,丈夫移民美國,孩子基本是外婆帶大的,娘倆辦了多年也去了美國,留下老倆口七十多歲了,他們女兒每年才回來一次也就個把月,老爸中風了,女兒回來醫院照顧一段時間回去了,來來回回都是老伴陪伴,最後老伴也發病了,女兒沒回來幾天就走了,老倆口沒法子住在一間病房,請了護工照顧他們,每次去醫院看他倆,感覺他倆好可憐好孤單,最後老頭走了,老伴一人不願意去國外,說是女婿也不願意接納她,家裡請了鐘點工做飯洗衣啥的,逢年過節大多一個人過,聽說現在進了養老院,唉,挺難受的。


Zyf123


我就是獨生子女,現在在美國,因為老公工作在這邊。父母在國內有時候生病不能照顧,只有他們互相照顧,只有希望他們能夠保重身體,父母倒是挺樂觀支持我們在國外生活,因為呆在老家也沒啥意思。我的家鄉是一個小縣城,即使我沒出國,我也定居在了上海,也不好就近照顧父母。我堂弟堂妹都是獨生子女都在外地,堂弟父母也住在家鄉,堂妹父母則跟著堂妹住北京,上次我堂弟的爸爸糊塗了,自己開著輪椅從縣城到十幾裡的鄉下,是堂弟的媽媽的哥哥妹妹幫著找回來的,在老家也等於是老人照顧老人了,年輕點的老人照顧年紀大些的老人,有行動能力的照顧沒行動能力的。能怎麼辦?只希望國內養老院搞得完善點,等父母其中一個去世了,請個保姆或者送好一點的養老院。父母不喜歡呆美國覺得跟坐牢一樣。唯一的一點好是我不上班,等我孩子大了,我以後回國可以呆久點陪父母。說實話,我自己也不可能做到照顧老人,背不動抗不動,還是得出錢請護工。


嘉貓95


這樣的事,可能只有孩子在外國的家長,深有感觸,我曾經遇到一個孩子在美國的師傅,說起孩子,眼裡噙著淚花,我很感傷。最讓我惋惜和痛惜的是一位單位的領導,一個人獨居套三大房,還不只一套房,倆個孩子,一個英國,一個加拿大,都事業有成。老領導一天跳跳廣場舞,參加個活動,過得也很樂活。有一天現在家裡洗澡,摔在廁所裡,骨盆摔碎,自己好歹打了電話,被送進醫院,動了大手術,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再動,孩子們也沒有回來的,給僱了保姆,也許心灰意冷,也會萬念俱灰,老領導在床頭懸繩自盡了。孩子們回來了,處理完後事,把房子都買了,分了錢,又走了。其實越有出息的孩子,走得越遠,走得越遠的孩子,父母永遠是孤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