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汽車價格在未來會不會大幅度下降?

東南西北shuo


現在中國市場,汽車行業逐漸趨於飽和,但飽和過程中,會有競爭,競爭除了技術上的競爭,還有產品價格的調整!未來汽車行業會下調價格,但幅度不會很大,因為現在汽車利潤逐漸偏低,汽車價格只會稍稍下降。



汽車價格狀況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合資車由於技術優勢,佔據市場較多,利潤比較大,國產車利潤比較小,主要是通過低利潤獲得市場!以後汽車市場發展趨勢是合資車和國產車都會壓縮利潤搶佔市場!但汽車利潤這一塊,越貴的車,利潤越大,越便宜的車利潤越少,基於這一點考慮,合資車會在豪華品牌,高端車上大幅度降低車輛價格,獲取更多市場!


如何降低價格?

降低價格可以,但車企不能不賺錢,怎樣既降低價格同時又能獲得利潤呢?這個是所有企業都考慮的問題。用新技術節省材料,節省工藝成本,這當然是最好的,但技術有限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更換便宜零部件,便宜材料來降低整車的成本!在這基礎上就比較容易實現大的成本節約。

具體降多少價格,這個真說不準,只能說越貴的車,可降價範圍越大,越便宜的車,可降價幅度越小。


汽車概況


汽車降價是毋庸置疑的。

從2018年年末長城哈弗汽車全系降價就可以窺見一斑,現如今,自主品牌也在強勢崛起,譬如榮威,吉利,長城(哈弗),這對於合資品牌將造成巨大的衝擊,我認為未來汽車繼續降價的原因有三個:

一、國家降稅減費。汽車市場寒冬已經引起了國家高層的重視,為了刺激居民消費,國家繼續引導汽車下鄉,進行優惠促銷。

二、車企競爭加劇。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他們之間的競爭已經到達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不進一步降低售價,換取中國市場,那麼很多汽車就會像鈴木一樣無利可圖,最後退出中國市場。所以各大車企會繼續控制成本,加大研發,讓利於消費者,最終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

三、自主車企崛起。自主車主崛起的主要原因,是通過低價高配換取市場,如今,這一做法幫助自主車企站穩了腳跟,自主車企如果擁有了一流的汽車技術和美譽,加之國內對自主汽車的保護和扶持,自主汽車會進一步用高質低價的汽車換取市場,而合資車要想生存,只能進一步提高品質,降低售價,以保住中國市場。



西南車訊


很高興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我國現在的現代汽車市場。這三年價格不會持續的下降。但大降簡直是沒可能的。換句話說我國逐漸普及汽車的幾十年來,車子的價格也不在持續的下降嗎?不過下降的過程是逐漸的線性的,其實和樓價一個道理,大降看似對顧客有利,但容易對經濟形成損傷。大降等於硬著陸,突然間從高處拍到地上會很難過,但逐漸下降從高處緩慢的就理性的多,換句話說汽車的價格沒有房產那麼的水分,所以想起也不容易擠出來。

汽車屬於工業製品,隨著工業出產率的提高,能夠使生產的成本人工成本大幅的下降,所以工業產品所以會隨著時間增長,但這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些新產品新技術總要時間來收回成本,而車子所配置的新技術也是逐年升級的,所以在某種情況下生產成本的改動能夠維持在某種平衡上,也就是說車子的價格越來越低是個不一定的事情,但是卻是金小起伏的逐漸下降,未來的三年大起大伏的降價是不可能的。 如果降幅太大,會對後期的,而經濟經常嚴重的衝擊。

你說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多多點贊評論支持。











極客歡仔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慢慢降溫,銷量增速也在逐步放緩,以及國產品牌的強勢崛起,部分合資品牌在車型終端售價上,釋放出了極大的優惠力度,動輒就是好幾萬的價格優惠(諸如凱迪拉克、別克等)。

有些人見到這種架勢,心裡可能會犯嘀咕,按照這種趨勢下去,汽車的售價會不會一降再降呢?那是不是到時候就可以以極低的價格,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想想就很開心吧?那我明確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


按照正常的市場走勢,汽車是消耗品,無論新車還是二手車本身就是不斷在貶值的(一輛車出現在市場上越久,優惠自然都是越來越大),這是符合市場行情規律的。不過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資品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段,必然會通過不斷提高優惠力度,降低新車售價,來保持市場份額。有個前提是,價格優惠是一步步釋放的,想要短時間內或者說某段時間內,大幅降低售價是不現實的。

首先是品牌高度不同。


我們都知道,消費者更認可日德系品牌,對於這些品牌的很多毛病都是全盤接收的,哪怕加價銷售也不在乎,市場銷量依然高企。相比之下,美系車等“後媽”養的品牌,卻只能通過不斷降價,保證銷量。對於日德系品牌,你想讓它大幅降價是沒有可能的。

其次是車企利潤的保持。

一輛車下線,有多少利潤,讓價幅度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車企已經事先都把控好了,不論如何降價,都會保持在可控範圍內。一旦大幅度降價,勢必會影響到全年的利潤收入,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品牌在股票交易市場上的行情。


最後是擾亂市場行情

一旦車價大幅下降,車企為了控制成本,必然會壓縮零部件供應商的採購價格,零部件供應商沒錢賺,自然也會把壓力轉移給更下游的供應鏈。如果一來,相互之間都在壓價,最終,市場被擾亂,所產出產品必然不合格。

總結

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汽車持續降價是必然趨勢,但要想大幅度降價是不太可能的。即便車企優惠促銷,也只會慢慢的做出部分讓價,保證自己有足夠的利潤存活下去。所以,那麼希望超低價買到一輛車的想法,還是不要有了。


鴻漸談車


汽車價格在未來不會大幅下降,只會是在現有價格基礎上增配以提升競爭力。因為決定汽車價格走勢的因素很多,比如零配件價格、經濟形勢、營銷費用以及消費水平等等都有關係。未來會出現更多配置高、價格低的車型,但並不代表汽車價格就一定會下降。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零配件價格。汽車是一個由千萬個大小不一的零件組裝而成的,比如我們熟知的鋼材、塑料、螺絲等等,而這些配件的價格決定了其製造成本的高低。十幾年前,大眾桑塔納售價高達二十萬,可那時候的鋼材相比現在是不是很便宜,更不要說其他零部件,當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依然是非常昂貴的。發展到現在,鋼材、塑料等價格早已水漲船高,但是桑塔納售價卻不到10萬,這裡邊體現出的問題就是用料縮水、配置縮水,這種價格上的滑坡是以犧牲品質換來的。如果還是按照早前的製造水準,恐怕不會太便宜。

第二、經濟形勢。自從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普遍低迷,消費水平大幅度下降,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同程度縮水,直接導致了各個行業的蕭條,這其中肯定少不了汽車。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出現了罕見的低潮期,令眾多品牌措手不及,而更多的是採取降價或者增配不加價的策略來維繫局面。而反觀2019年一季度,在車市寒潮並未有絲毫衰減的大環境下,國內市場卻正在逐步回暖,比如韓系價格戰策略的成功,BBA等巨頭銷售勢頭由低轉高等等,從一個側面反應出汽車消費正在逐步迴歸理性與正軌。未來,汽車價格不會降低,但是性價比肯定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動力更強、配置更全的車型。當然這裡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廠家會採用低成本的零部件,比如美系別克、雪佛蘭棄用自吸發動機,轉而採用1.0T/1.3T等小排量三缸發動機,這種措施是可以降低汽車成本的,價格肯定會降低,但也是以犧牲品質為基礎的。

第三、營銷費用。除去零部件成本、經濟形勢的影響,還有營銷費用。在一款車售價當中,宣傳營銷費用佔比相當大,這從很多品牌廣告費中就可以體會到。動輒幾千萬、幾個億的廣告宣傳費用對於車企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隨著人工、技術成本的提高,營銷費用肯定也會不斷的提高,細分到每一臺車上,就是營銷成本。這一方面制約著汽車價格的走勢。未來,任何產品的營銷費用都不會降低,只能是越來越高。舉個例子,一年一度的春晚,零點廣告費多少錢?大家可以搜索看看。是不是一年比一年高!

最後,決定汽車價格的因素太多了,我僅僅列舉了三個方面。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價格走低,製造成本肯定不會降低,現如今豐田、大眾都在開發全新平臺,以控制節約製造成本,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這個問題。比如我們看不到的簡配,所以價格並不是反應車輛品質的唯一途徑。如果大幅度降價,勢必帶來嚴重的品質下滑,而這是市場與消費者所不願意看到的。


貓眼看車


廠家應該建立電商平臺直銷,就像奇瑞蕪湖的汽貿一樣,直接拉低售價。而不像4店那麼多套路。


深圳教育觀察者


從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市場逐漸趨於飽和,技術升級競爭越來越激烈等情況來看,國內汽車行業可能會面臨著重新洗牌時機到來。因此在大洗牌到來的時候,部分即將出局的汽車品牌,要麼不惜代價地進行技術升級,提供更好的產品,要麼降價求生存,再就是大力的拓展海外市場,但是很多車企又不具備這樣的實力。總起來說,車企應該會死掉一批,剩下來的產品利潤空間會被壓縮到極限,比較現在而言,消費者要麼買到的車會更好,要麼買到的車就會更加便宜。就像手機市場一樣,越往後買到的會越便宜,而且越好。


Foxhunter2


不用問,肯定降,誰還記的當年夏利賣十二萬,捷達賣二十萬的,當年那是什么線,一月工資一百元左右。李書福造車國家還限制,奇瑞只能掛靠上汽。全是壟斷鬧的。現在還沒有完全放開,真放開的話,比較國外美曰的車價,就知道下降多少了。


劉148472453


開汽車,雖然是一種時鬢,更是一種高消費(車本,保險,油費及維護費),針對中低收入者,儘量不買車,或買經濟實用的車。為此,建議汽車廠家加大降價力度,讓大多數中低收入者買得起小車。我雖然一年有近十萬元收入,也有駕照,但我只想買四,五萬元的合資車。車子,僅是代步工具。大半輩子沒車,己習慣了。在此,我期盼小車大降價。


用戶2762340079707


現在車企跟房地產一樣遍地開花,技術不成熟的電動車還在大上特上,浪費大量資金和土地!一邊是庫存太大銷不出去,一邊還大勢上馬!口碑好點的銷路還可以,一些品牌差的基本上都是庫存,現在庫存已達到什麼程度大家都清夢!4s店那老爺作風已被人們看透,飢餓加價營銷已成為過去!車企為降庫存默許暗中降價已是多數!未來幾年基本以降價促銷為主但也不排除有少數品牌不降還排隊等車的。但少之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