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宝盆的传奇经历

宝盆的传奇经历

宝盆的传奇经历

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县虢川司农民挖渠挖出个宝盆(此盘是虢季子白盘,距今已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盘上铭文111字,盘口长1.32米、宽0.83米、高0.41米,重约230公斤,是西周传世的著名三大青铜器之一。另两件国宝毛公鼎和散氏盘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当年这里是周文王之弟虢仲受封的西虢国故地。正值兵荒马乱出土后不久便被人买走。

1864年,淮军将领刘铭传奉命合围太平军在苏南战场上最后一个据点常州,守卫常州的主将是护王陈坤书。刘铭传等部攻了半年多,最后在外国洋枪队的帮助下才攻入常州,陈坤书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刘铭传入城后把营帐设在护王府,散落常州内外的太平军常趁黑夜隐蔽在小街僻巷伏击清兵,使他坐卧不安。一天晚上,巡视回到护王府,忽听院内有金属的撞击声,以为有刺客循声搜去,才知是马笼头上的铁环撞击马槽之声,亲往察看用手摸去才发现马槽是金属物体。第二天他叫人把它洗干净,才看清是个制作精美的长方形铜盘。后经查实道光年间在陕西郿县做知县的常州人徐燮钧是个古董迷,得知邻县出土了一件文物就花钱购得带回了常州,太平军攻入常州后,徐家被扫地出门,宝盘落入护王陈坤书的马弁手中,因不识宝见可做马槽,就用来盛放草料喂马。

宝盆的传奇经历

宝盆的传奇经历

刘铭传知此是宝,于是设法把宝盘运回安徽合肥刘老圩老家,后请安徽霍山县一位名叫黄从默的老儒生,释读了盘底的铭文,才考证出宝盘的由来。公元前816年,北方的猃狁兴兵犯境,周宣王命虢季子白带兵讨伐大获全胜,为纪念特铸造了此盘。刘铭传得此国宝欣喜若狂在老宅里,特为此盖了一座“盘亭”安放宝盘。后因宝盘得罪了光绪师傅翁同和,后被革职查办。于1896年去世,临终遗嘱后人尽心保护世代相传。

民国时期宝盘已传至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之手,因常年军阀、兵匪,为保宝盘安全将其深埋地下,上铺草植树。抗战前许多外国人要重金收购没有得逞。抗战时期合肥沦陷,刘肃曾全家出走避祸。等日伪军走后,统治安徽的李品仙又以高官厚禄相诱无果,又以武力相威胁,又派人把刘家房内地板撬开,掘地三尺无果,一直闹到抗战胜利。后因政客们忙于内战无暇顾此。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冬,政府专门派人到刘家传达保护文物的政策。1950年1月19日刘家在家中挖出宝盘献给国家。虢季子白盘从出土到归还国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