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共享單車的罪與罰

共享單車的罪與罰

曾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誰能想到它今天的結局:一輛輛排排站堵住道路,或是乾脆亂七八糟擠在一起。它似乎在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它曾經的輝煌。

DAGUOPINPAI

共享單車的興與衰

我們曾親眼見證過共享單車的輝煌。

2015年5月,首輛無樁共享單車ofo出現在北京大學的校園裡。

2016年正式開啟了共享單車創業大潮。一時間,國內一線城市街頭擺滿了顏色各異的單車,隨後逐漸滲入到二三四線城市。

2017年年初,ofo,小鳴、酷騎,永安行等共享單車品牌,街頭隨處可見,這些掃碼解鎖、按時計費的共享單車隨騎隨走,很快成為了各大街道的寵兒。

共享单车的罪与罚

誰能想到,短短几月之後,悟空單車就打響了倒閉潮的第一槍,緊隨其後的是酷騎、町町單車,小鳴單車……據2018年2月數據統計全國77家共享單車企業中已有20餘家倒閉或處於停止運營狀態。

近日,ofo因為退押金問題更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少用戶反映退押金之艱難,不是提出申請後一直收不到退款,就是退押金按鈕無法點擊,還有面臨著客服電話永遠打不通的無耐。對此,ofo則回應:“退押金按鈕灰色是正常狀態,是正常的挽留用戶設置,不存在不能點擊的情況。”

很顯然,這一解釋不會讓人滿意。隨後不久在閒魚上便出現了售賣ofo的退押金攻略,“撥打客服電話,記住這是你要錢的唯一方法。電話比較難打,要堅持打30-40次。”雖然是一個小鬧劇,卻由此能看出ofo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DAGUOPINPAI

誰殺死了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成立之初,確實給國人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它以綠色、便捷的方式解決了人們出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但時至今日,共享單車在歷經資本的熱潮後,只留下一地拿錢砸出來的金毛。

共享单车的罪与罚

△ 共享單車墳場

來源/騰訊圖片 攝影/吳國勇

資本嚴重依賴,沒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直接造成了共享單車的失敗。

共享單車在資本不斷加持下,逐漸走向了一個“瘋狂融資–造車–投放–再融資–再造車–再投放”的死循環。參與者的競爭模式也變得極其簡單粗暴,爭奪市場老大,無限度融資,再燒錢造單車投放到市場。這種僅靠資本快速擴張,

運營、維護等相關的成本付出與收益存在的不對等關係,使眾多品牌死在了燒錢補貼的前半路上,即便是硬撐到今天的ofo也面臨著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危險處境。

為擺脫困境,ofo與PPmoney理財平臺合作,承接車身廣告,但效果甚微。ofo還開始將新技術與共享單車結合在一起,試圖找到新的盈利點,但是這些技術還處於相對初級階段,想靠此來解決共享單車的燃眉之急,顯然太過迫切。

DAGUOPINPAI

共享經濟還能行得通嗎

共享單車誕生不久,共享充電寶迎風口而起。那結果如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十幾家共享充電寶公司宣佈停運,其中不乏剛運作沒多久的企業。

共享充電寶作為共享經濟模式的另一個實際應用,自誕生之初就受到很多質疑,“共享充電寶到底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用戶外出手機需要充電,的確是剛需,但共享充電寶似乎並不是最佳解決方案。即便一些共享充電寶號稱隨借隨還,機櫃覆蓋全國上百個城市,但實際操作上,

並沒有隨身攜帶或直接購買一臺充電寶來得方便、自在。

而同樣被人看好的共享汽車,也遭遇著諸如壞車、髒亂、停車難等各種問題,運維成本居高不下。此外,打著共享旗號的共享雨傘、共享書店、共享健身艙、共享手機等,在共享經濟的概念降溫之後,全都因為成本、盈利模式、需求等陷入困境。

共享单车的罪与罚

那為何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項目會落得如此下場?

偽需求、跟風嚴重、對資本過於依賴、沒有可實現的商業盈利模式,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共享經濟項目走向下坡路。

共享經濟最核心的兩個本質,一個是連接,一個是資源的流動性,這兩點最終決定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那驗證需求的真偽,就成了共享經濟的一場大考。偽需求經不住市場的考驗,共享充電寶、共享租衣、共享雨傘等,這些看似是用戶需要的,卻不是普通大眾的剛需,僅僅是少數人的突發需求而已,結果可想而知。

目前大多的共享經濟項目都企圖從流量來盈利,像是共享單車這種完全工具性的產品,流量是非常難以變現的,人們更在乎的是它的實用性,而非提供的衍生服務。就拿ofo來說,在單車上做廣告,就是病急亂投醫。

DAGUOPINPAI

總結

如今,共享經濟項目的困局依舊亟待破解。好在共享單車的遭遇,讓企業和投資者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未來,共享經濟還會以不同形式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為人們提供安全便利,而無論共享單車結果如何,都將為今後共享經濟的落地、共享思維的普及提供珍貴經驗。

共享单车的罪与罚

《ofo破產重組:共享經濟繁榮過後,一地雞毛?》來源:格隆匯財經早餐

《當資本退潮,共享單車真的就一無是處了嗎?》來源:輝常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